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身边的垃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下面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身边的垃圾》的活动设计按主题产生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活动评价、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五个方面作简单介绍。
一、课题生成背景。
说到“垃圾”人们都避而远之,然而这个“东西”却无处不在,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污染环境,但如果处理得好,则会变废为宝。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环保问题愈来愈为人类所广泛关注。本学期我根据五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环境,设计了这个主题活动,力求通过调查、访问,小组课题研究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断地在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经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回收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2、明白绿色生活涵义,引领学生走进环保世界,体验现实世界生活,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身体力行。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环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
2、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3、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提高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在让学生“合作探究与自主体验”的特性,我把活动预设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确立活动主题、明确目标。 (2课时)
(二)分组合作、制定方案,积极参与,汇报交流。(14课时)
在这个环节我把他分为四个阶段,并产生了四个阶段的子课题
1、认识垃圾
2、垃圾的分类处理
3、垃圾的回收利用
4、拓展:物质垃圾与精神垃圾
四、评价反思,促进提高。 (2课时)
本学期我设定了三种评价方式: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每次活动课后都抽出几分钟来进行个人评价,每个同学针对本次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自己评价,也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小组评价是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课,计划用一课时来完成。
五、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第二阶段垃圾的分类处理中的一个环节“调查问卷”的设计的一次方法指导课。
下面我针对本节课的设计做说明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能
够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
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调查问卷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探究、创新、想象及教师的点拨过程设计出完整的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法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研究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填写过调查问卷,但是只是对调查问卷存在着表象的认识,并不知道其作用,更没有设计过,所以本堂课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课堂上我采用层层深入、重点引导的方式。在导入新课阶段,我从学生对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出发,自然
地让学生产生对问卷调查这一种调查方式的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在认识调查问卷环节,我让他们结合实际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调查问卷,再把以前他们填写过的调查问卷做了点修改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观察,说出调查问卷都有哪些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问卷主体的设计是本节课教学的又一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题,在这一环节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合作、交流,并在接下来的汇报评价中让全班同学一同观察、评价从而突破这一难点,在师生共同交流、汇报中让学生知道,设计问题所必须的注意事项,并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合作解疑的意识。也为最后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最后的展示过程中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应运而生,不仅检验了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从而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拓展阶段,我鼓励学生把他们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小组分工,如打印、印刷,分发、回收等等,这个就需要他们自主的来完成了,下节课根据他们回收的问卷,进行问卷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从而自然地完成了课后的延伸。
以上是我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当然在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变化和不足的地方,我将会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共同成长。
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