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球物理测井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实习报告

来源:尚车旅游网


地球物理测井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2010级本科生

地球物理测井实验报告

2

目 录

一、解释实验目的

二、解释过程和方法

1、划分渗透层,确定渗透层厚度 2、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3、确定泥质含量 4、计算孔隙度

5、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束缚水电阻率 6、确定地层电阻率和冲洗带电阻率 7、确定泥浆和泥浆率液电阻率 8、计算渗透率

9、确定地层含油性

10、可动油分析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感想

3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巩固课内知识,学会测井曲线的分析,掌握油、气、水层综合解释方法,就此次实验而言,其具体目的包括: 1、熟悉看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

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 3、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4、确定地层孔隙度

5、确定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 6、计算泥浆电阻率、泥浆滤液电阻率 7、确定束缚水电阻率和束缚水饱和度 8、确定地层的含油性 9、可动油气分析 10、确定岩石渗透率

二、解释方法

1.划分渗透层,确定渗透层厚度

划分依据为SP异常幅度,划分详见附图和实验结果。 2、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视地层水法,阿尔奇公式:

在完全含水底层上,Rt=Ro,Sw=1,于

是 (b设

为1),在油气地层上,Rt>Ro,Sw<<1,由此引入视地层水电阻率Rwa:Rwa=Rt*φ

m

/a ,取m=2,a=1

3、确定泥质含量

由测井曲线读取自然电位曲线SP,SPsh,SPsd的值,SPsh=85,SPsd=3。泥质含量计算公式为

Vsh=(SP-SPsd)/(SPsh-SPsd)。

4、计算孔隙度

1)求总孔隙度

t为实测的声波时差

4

1ttmattma tma=55.5

t =189

2)压实校正

当岩石固结不好或未胶结时(如疏松砂岩),声波经过这种地层传播的时差比固结好岩层中的传播时差要大,用上式计算得到的孔隙度偏高,因此要进行压实校正。

压实校正后的孔隙度为: 2ttma1

ttmaCpCp 为压实校正系数;压实的岩石Cp=1,未压实的岩石 Cp>1。 Cp的求法:

Cp=1.68-0.0002*H ;H为地层所处的深度,要求Cp≥1 3)泥质校正 方法1:2Vshsh 方法2:2/(2a)

shtshtma

ttmaaSPSPsd

经过泥质校正后的孔隙度称为有效孔隙度。

采用第一种方法校正,其中Δtsh=65,Δtφ=189,,Δtma=55.5

5、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束缚水电阻率

岩石中的水包括:1)可动水:可以自由流动的水,有条件下流动的水。 2)束缚水: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水,滞留在微小毛细 管中的水。

求束缚水饱和度的经验公式。

Swb1000.25 1.145lg3.28Vsh0.26,令

如果

VshVsh0.26

如果Swb<15, 令Swb=15

5

最后Swb=Swb/100。

6、确定地层电阻率和冲洗带电阻率 由

RmRm阻率曲10.021*(tx))线,冲洗带电阻率Rxo对应八侧向电阻率曲

线,详见解释结果。

x测井曲线读取,地层电阻率Rt对应深感应电

7、确定泥浆电阻率和泥浆滤液电阻率 1)地层温度下的泥浆电阻率;

注:(1) 温度公式:t=x+0.034*h

(2) x为地面温度,此处

x=16℃;

(3) Rmx0.7;

2)泥浆滤液电阻率: Rm>0.1时,有Rmf=Rm*0.75 8、计算渗透率

孔隙度Φ和束缚水饱和度Swi,统计他们与渗透率的关系,所建立的经验方程为:

9、确定地层的含油性

1、纯地层(阿尔奇公式(Archies Formula))

1)地层因素 FRtam Rfa为比例系数,与岩性有关;m为胶结系数,与岩石结构及胶结程度有关;为孔隙度。

当岩石含100%饱和地层水时,地层水的电阻率为Rw,岩石的电阻率Ro,公式变为:FR0am Rwb,其中b为比例系数,与岩性有关。 nSw2)电阻率增大系数 I3)归结 SwnabRw mRt6

注:计算中a=b=1,m=n=2 10、可动油分析

要求可动油孔隙度ΦMOS,必须先求可动油饱和度SMOS;而要求残余油孔隙度Φor必须先求残余油饱和度Sor。

SMOS与Sor之间的关系是: So=SMOS+Sor=1-Sw

残余油是冲洗带残余下来的油,因此,残余油饱和度就是冲洗带含油饱和度Soxo,即Sor=Soxo=1-Sxo

得SMOS: SMOS=1-Sw-Sor=1-Sw-(1-Sxo)=Sxo-Sw 因此,可动油孔隙度ΦMOS为:

ΦMOS=ΦSMOS=Φ(Sxo-Sw)=ΦSxo-ΦSw=Φxo-Φw

其中Φxo=ΦSxo称为冲洗带含水孔隙度。而残余油孔隙度Φor为:

Φor=ΦSor=Φ(1-Sxo)=Φ-ΦSxo=Φ-Φxo

表明,总孔隙度Φ减去冲洗带含水孔隙度Φxo便是残余油气孔隙度Φor;冲洗带含水孔隙度Φxo减去含水孔隙度Φw就是可动油气孔隙度ΦMOS。

残余油气重量的计算公式是: Gororo(1Sxo)o 残余油气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VorSoror(1Sxo)

V可动油 V水 V其它 V残余油 V油

abRmfabRwnm=n=2) S xo (设a=b=1;mmRtRxo具体计算:1)计算孔隙度Φ; 2)确定Rt、Rxo、Rmf;

n 3)确定Sw、Sxo。Sw 4)计算可动油饱和度Smos及孔隙度Φmos;Smos =Sxo-Sw

Φfmos =ΦSmos=Φ(Sxo-Sw ) = Φxo -Φw

5)计算残余油饱和度Sor及孔隙度f or。

7

Sor =1-Sxo Φor= Φ(1-Sxo)= Φ-Φxo

三、实验结果 1、标准水层:

起始深度=5034m,终止深度=5039m,Rt=1,Vsh=0.12,2、划分渗透层结果(见附图)

φ=0.14, Rwa=0.02

3、解释结果

起始 终止 厚Rt Rxo SP Δt DEN Vsh CNL Ф Rwa Swi K Sw Sxo ФmoФo解释 深度 深度 度 s r 结论 5110 5113 3 8.6.027.71.2.40.117.00.0.00.4160.7 1.00.06-0.油水74 8 44 11 6 7 7 11 81 4 .1 2 4 033 同层 5034 5039 5 1 2 22 76 2.4 0.118 0.0.00.4160.90.90.070.0水层 2 14 2 3 .2 8 8 3 04 5163 5169 6 3 6.6 10 75 2.5 0.016 0.0.00.2710.50.90.050.0油气39 15 6 9 .2 4 5 8 06 层 5199 5201 2 3.8.9 32 70 2.4 0.2 14 0.0.00.3100.71.20.04 0.0含油8 11 2 7 .1 6 2 1 水层

注:油气层 Sw<55%,

φ>0.1 可动油有显示 φ>0.1 可动油有显示 φ>0.1 φ>0.1

8

油水同层 55%含油水层 75%90%,

综上:油气层为第3层,可动油有显示;

油水同层为第1层,可动油有显示; 水层为第2层; 含油水层为第4层

四、实验感想

这次解释实验SHI解到了如何分析处理石油测井资料,通过对各个数据的读取以及综合分析,辨别油气层、水层、油水同层以及含油水层等渗透层。其中读数的准确性,原始资料的数据采集对于渗透层各参数的影响很大,这就让我们对原始数据采集的要十分严谨,以防造成过大的实验误差。

另外由于处理数据误差等原因,第三次在解释结果上Sw近似于75%,对判断是否为油水同层产生了一些影响。

在实验中,感谢潘和平老师及同学们的指导与帮助,顺利完成了石油测井资料分析与处理练习,并加深了我对石油测井的兴趣,相信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巨大的帮助,希望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握石油测井的相关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附图如下

9

实验用图1

10

实验用图2

11

实验用图3

12

实验用图4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