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你会洗手吗

你会洗手吗

来源:尚车旅游网
 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沾有40万个细菌,而80%的传染病是通过手传播的。预防传染病,正确洗手比疫苗更有用。

洗手,看起来不过是一件日常小事,但不洗手或不好好洗手,却是关乎健康的大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忽视“手卫生”,以至于腹泻、流感、手足口病、沙眼等疾病传播的几率升高。实际上,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正确洗手。 96%的人不会洗手

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正确洗手率仅为4%。调查表明,我国居民正确洗手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城市正确洗手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达到6%;各年龄段居民正确洗手率差别不明显;女性正确洗手率为5.1%,高于男性的2.8%。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正确洗手须要同时满足4个标准: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等5种情况下每次都洗手;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时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30秒。 常见传染病经手传播

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沾有40多万个细菌,用过水龙头后,接触部位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可以有35 000个细菌;办公场所的桌面上,每平方英寸的细菌可以超过3 000个。据介绍,许多常见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经手传播。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经手传播疾病的有效手段。正确有效的洗手方法可以将皮肤角化上皮中60%~90%的微生物清除,若结合刷洗,微生物清除率可达90%~98%,从而可有效降低传染疾病的发病率。 正确洗手比疫苗更有用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目前腹泻和肺炎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元凶,全球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腹泻类疾病,另有150万人死于下呼吸道疾病,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而用香皂洗手可以将腹泻致死率减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减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良好的洗手习惯每年可以挽救百万儿童的生命,比任何疫苗或医疗干预都有用。 正确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上的病菌,减少经手传播疾病的机会,但很多人并不会正确洗手。

什么时候应该洗手

专家表示,一般来说,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立即洗手最重要,更能有效降低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以下这些场合也要注意洗手:做完大扫除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接触过公共物件,如电梯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之后;接触动物之后等。

单纯用清水冲洗很难清除手上的细菌,要想把手洗干净,就一定要使用肥皂、香皂或洗手液等清洁用品。而对于公共场所配备的公用毛巾及肥皂,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否则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洗手要冲洗多久

洗手要洗多长时间?专家表示,每次洗手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30秒以上,在这个时间底线以上,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清洁效果。一般情况下,洗手时间持续30秒以上且用流水洗手,能使手上的致病微生物减少80%,如果再用上肥皂、香皂或洗手液等,就能使病源微生物减少95%。

如果按正确步骤用肥皂搓洗双手,前后所用的时间差不多是唱两遍《祝你生日快乐》。须要注意的是,洗手时尽量不要用脸盆,最好在流水中进行,让水顺着手指冲下,污垢便会被水流冲走。

抗菌湿巾灭菌作用不大

相比于肥皂和香皂,用洗手液洗手更好。有些人习惯用抗菌湿巾擦手代替洗手,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湿巾的灭菌作用并不大。洗完手后,一定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双手,也可以让湿手自然晾干。

在公共场所洗手,如果发现洗手液过稀或伴有刺激性异味,最好不要用。如果洗手液加水使用,势必会导致它的活性剂含量减少。再者,加过水的洗手液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滋生,可能在洗手过程中污染双手。 洗手要适度

手部皮肤上的细菌分为常居菌和暂居菌。常居菌是指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洗清除。此类细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还能对抗外来微生物和在微生态中与致病菌竞争营养。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此类细菌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即可获得,能随时通过手进行传播,与感染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通过洗手可以降低常驻菌的数量和杀灭暂居菌。但洗手也要适度,以便在保护皮肤常驻菌和杀灭暂居菌两个目标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