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给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带来的改变分析 (一)在分析之前,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新减值模型,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是否已显著增加,如果没有,则按照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如果显著增加或已发生减值,则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对于风险是否显著增加主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判断标准与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一致,并考虑财务现值条款等指标;
2、借款人经济状况以及履约能力; 3、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
4、对于前瞻性信息的获取,如果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就不要仅依据逾期信息;如果不付出额外成本就没法获取前瞻性信息的,则可以根据逾期信息来确定是否显著增加。通常情况下,逾期超过30日,表面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
说明:从已发生减值的情形也可以看出,均是债务人情形,不再涉及权益投资,原因是金融工具准则范围的权益投资已无需计提损失准备。根据新准则要求,损失准备针对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该两项均为债权投资,对于权益投资一般按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资产计量,特殊情况,非交易性权益投资,可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明确此类金融资产不提损失准备。
(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改变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准备。对于贸易应收款,采用简化处理,即,不需要判断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而是直接确定为预计整个存续期的信用损失。以下为准则规定,已做了批注,懂的可忽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