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2457229 A(43)申请公布日 2021.03.09
(21)申请号 202011374517.9(22)申请日 2020.11.30
(71)申请人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天山路17号(72)发明人 刘英瑞 孔令晓 李莉 高洪坤
郭劲资 张涛 吕英东 (51)Int.Cl.
C07C 403/12(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维生素A乙酸酯的制备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生素A乙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溴乙醇和丙酮反应制备得到缩酮化合物,缩酮化合物制备格氏试剂后和碳五醛反应,制备得到七碳醇,七碳醇和三苯基磷反应制备得到七碳膦盐,进一步和紫罗兰酮反应得到维生素A乙酸酯,本工艺提供了一条C13+C7维生素A乙酸酯合成路线,提高了维生素A乙酸酯
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收率,降低了工艺成本,
CN 112457229 ACN 11245722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维生素A乙酸酯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溴乙醇与丙酮反应生成式Ⅰ所示的缩酮化合物:
2)式Ⅰ所示的缩酮化合物与式Ⅱ所示的五碳醛、镁粉发生原位格氏反应,再经酸解反应,生成式Ⅲ所示的七碳醇:
3)式Ⅲ所示的七碳醇与三苯基磷、盐酸反应生成式Ⅳ所示的七碳膦盐:
4)式Ⅳ所示的七碳膦盐与β‑紫罗兰酮发生Wittig反应得到维生素A乙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溴乙醇与丙酮摩尔比2‑10:1,优选3‑5:1;
所述反应在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所述酸催化剂选浓硫酸、氯化氢、甲磺酸、对甲苯磺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98wt%以上浓硫酸和/或对甲苯磺酸;
优选地,所述酸催化剂用量为丙酮摩尔量的0.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温度为‑20‑60℃,优选30‑50℃,时间为2‑10h。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式Ⅰ所示的缩酮化合物与式Ⅱ所示的五碳醛、镁的摩尔比为1:1.8‑2.2:1.8‑2.2,优选1:1.9‑2.1:1.9‑2.1;
优选地,所述式Ⅰ所示的缩酮化合物和式Ⅱ所示的五碳醛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时间优选1‑5h,原料滴加时间不包含在格氏反应时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格氏反应在溶剂
2
CN 112457229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环境中进行,所述溶剂选自四氢呋喃、甲苯、无水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四氢呋喃;
优选地,所述溶剂用量为缩酮化合物质量的0.5‑5倍;所述格氏反应,温度为20‑80℃,优选温度为40‑60℃;时间为2‑10h,优选3‑5h。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酸解反应,是在原位格氏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到酸液中进行反应;
优选地,采用连续加料方式,加料时间为0.5‑5h,原料滴加时间包含在酸解反应时间内;
所述酸解反应,采用的酸选自硫酸、盐酸、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采用浓度为15‑25wt%的酸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酸用量为缩酮化合物质量的1‑10倍,优选5‑8倍;
温度为15‑35℃,优选20‑25℃,时间为0.5‑5h。所述酸解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式Ⅲ所示的七碳醇与三苯基磷、盐酸的摩尔比为1:1‑1.2:1‑1.2;
优选地,所述盐酸浓度为33‑36wt%;所述盐酸优选连续加料方式如滴加,加料时间为1‑4h,原料滴加时间不包含在反应时间内;
所述反应在溶剂环境中进行,所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甲醇;
优选地,所述溶剂用量为七碳醇质量的2‑10倍,优选4‑6倍。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温度为30‑70℃,优选40‑60℃,时间为2‑8h,优选3‑5h。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式Ⅳ所示的七碳膦盐与β‑紫罗兰酮摩尔比为0.9‑1.1:1,优选1.0‑1.05:1;
所述Wittig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述碱选自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碳酸钠和/或碳酸钾;
优选地,所述的碱采用浓度为8‑15wt%的碱水溶液;优选地,所述碱与七碳膦盐的摩尔比0.5‑5:1,优选1‑2:1。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Wittig反应,温度为30‑70℃,优选40‑60℃,时间为2‑8h,优选3‑5h。
3
CN 112457229 A
说 明 书
一种维生素A乙酸酯的制备方法
1/6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A乙酸酯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Wittig反应制备维生素A乙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维生素A乙酸酯是一类重要的营养化学品,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0003]维生素A醋酸酯用于维生素A缺乏症,该维生素为脂溶性,是调节上皮组织细胞生长与健康的必须因子,使粗糙老化皮肤表面变薄,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正常化,祛皱效果明显。目前维生素A醋酸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化妆品等行业,其制备合成一直备受关注。
[0004]目前工业上合成维生素A乙酸醋主要采用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C14+C6路线:
[0005]
[0006]
路线二:C15+C5路线
[0007]
两种路线各有缺陷,C14+C6路线所需原料达50多种,反应步骤长,固定投资大,且为间歇串联反应,不易于生产控制,此外双格氏试剂的生产上存在安全问题,工业化放大时安全风险大。C15+C5路线使用的原料三苯基膦价格高,且反应副产大量三苯基氧化膦固废,难以处理;另外该路线产生的VA含有大量的顺式异构体,降低了利用价值。[0009]专利CN110143874A报道了使用强碱催化β‑紫罗兰酮和2‑氯代丙酸酯反应,继而经过选择性加氢制备得到VA,很好的避免了三苯基氧化膦,但是反应过程使用到强碱,存在原料本身的缩合的副反应,反应选择性较差,成本较高。[0010]为克服现有生产工艺中均存在的缺陷,需要寻找一种高收率,具备成本优势的新
4
[0008]
CN 112457229 A
说 明 书
2/6页
工艺。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维生素A乙酸酯的制备方法,具有高收率,经济环保等优点。[0012]为达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13]一种维生素A乙酸酯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0014]1)溴乙醇与丙酮反应生成式Ⅰ所示的缩酮化合物:
[0015]
[0016]
2)式Ⅰ所示的缩酮化合物与式Ⅱ所示的五碳醛(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镁粉发生原位格氏反应,再经酸解反应,生成式Ⅲ所示的七碳醇:
[0017]
[0018]
3)式Ⅲ所示的七碳醇与三苯基磷、盐酸反应生成式Ⅳ所示的七碳膦盐:
[0019]
[0020]
4)式Ⅳ所示的七碳膦盐与β‑紫罗兰酮发生Wittig反应得到维生素A乙酸酯:
[0021]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溴乙醇与丙酮摩尔比2‑10:1,优选3‑5:1。[0023]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反应在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所述酸催化剂选自浓硫酸、氯化氢、甲磺酸、对甲苯磺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98wt%以上浓硫酸和/或对甲苯磺酸;[0024]优选地,所述酸催化剂用量为丙酮摩尔量的0.1‑1%。[0025]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反应温度为‑20‑60℃,优选30‑50℃,时间为2‑10h。[0026]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反应完成后,还包括分离纯化等常规后处理过程,优选采用精馏方法进行纯化,优选精馏条件为精馏温度50‑120℃,压力2‑20KPaA。
5
[0022]
CN 112457229 A[0027]
说 明 书
3/6页
本发明步骤2)中,式Ⅰ所示的缩酮化合物与式Ⅱ所示的五碳醛(4‑乙酰氧基‑2‑甲
基‑2‑丁烯醛)、金属镁的摩尔比为1:1.8‑2.2:1.8‑2.2,优选1:1.9‑2.1:1.9‑2.1;[0028]所述式Ⅰ所示的缩酮化合物和式Ⅱ所示的五碳醛可以同时滴加到反应体系中,也可以先加入五碳醛铺底,再滴加缩酮化合物;优选采用先加入五碳醛铺底,再滴加缩酮化合物的方法;缩酮化合物、五碳醛滴加时间优选1‑5h,原料滴加时间不包含在格氏反应时间内。
[0029]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格氏反应优选在溶剂环境中进行,所述溶剂选自四氢呋喃、甲苯、无水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四氢呋喃;[0030]优选地,所述溶剂用量为缩酮化合物质量的0.5‑5倍,与缩酮化合物同时加入到体系中。
[0031]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格氏反应,温度为20‑80℃,优选温度为40‑60℃;时间为2‑10h,优选3‑5h。
[0032]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酸解反应,是在原位格氏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到酸液中进行反应,优选连续加料方式如滴加,加料时间为0.5‑5h,原料滴加时间包含在酸解反应时间内。
[0033]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酸解反应,采用的酸选自硫酸、盐酸、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0034]所述的酸优选采用浓度为15‑25wt%的酸水溶液;[0035]优选地,所述酸用量为缩酮化合物质量的1‑10倍,优选5‑8倍。[0036]本发明步骤2)中,温度为15‑35℃,优选20‑25℃,时间为0.5‑5h;所述酸解反应,[0037]所述酸解反应完成后,还包括分液、水洗、减压脱溶剂等常规后处理方式,具体方法没有特别要求。
[0038]本发明步骤3)中,式Ⅲ所示的七碳醇与三苯基磷、盐酸(以HCl计)的摩尔比为1:1‑1.2:1‑1.2;
[0039]优选地,所述盐酸浓度为33‑36wt%;所述盐酸优选连续加料方式如滴加,加料时间为1‑4h,原料滴加时间不包含在反应时间内。[0040]本发明步骤3)中,所述反应优选在溶剂环境中进行,所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甲醇;[0041]优选地,所述溶剂用量为七碳醇质量的2‑10倍,优选4‑6倍。[0042]本发明步骤3)中,所述反应,温度为30‑70℃,优选40‑60℃,时间为2‑8h,优选3‑5h;
[0043]所述反应完成后,还包括脱溶剂、打浆等后处理过程,优选方法为脱溶剂后打浆纯化,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打浆纯化采用的方法为加入正己烷,60‑65℃保温搅拌1‑2h,然后抽滤。
[0044]本发明步骤4)中,式Ⅳ所示的七碳膦盐与β‑紫罗兰酮摩尔比为0.9‑1.1:1,优选1.0‑1.05:1。
[0045]本发明步骤4)中,所述Wittig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述碱选自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碳酸钠和/或碳酸钾;[0046]所述的碱优选采用浓度为8‑15wt%的碱水溶液;[0047]优选地,所述碱与七碳膦盐的摩尔比0.5‑5:1,优选1‑2:1。
6
CN 112457229 A[0048]
说 明 书
4/6页
本发明步骤4)中,所述Wittig反应,温度为30‑70℃,优选40‑60℃,时间为2‑8h,优
选3‑5h;
[0049]所述Wittig反应完成后,还包括萃取分液、水洗、脱溶剂等常规处理方式,所述萃取分液,萃取液选自正己烷、正庚烷等。[00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0051]本发明提供了一条C13+C7的维生素A乙酸酯的全新合成路线,维生素A乙酸酯收率提高至90%(以β‑紫罗兰酮计),较现有工艺收率提高5‑10%,全反式VA含量达到85%以上,为后续分离纯化提供了便利,具有高收率,经济环保等优点,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0053]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部分试剂规格及来源:[0054]1、β‑紫罗兰酮:>99%,百灵威;[0055]2、溴乙醇:>98%,阿拉丁;[0056]3、五碳醛:采用专利CN108707076A实施例1方法制备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纯度>99%。
[0057]其他原料若未做特别说明均为市售普通试剂。[0058]气相色谱分析(GC):型号Agilent WAX:1701.42249;载气为高纯氮气;进样模式为自动进样器;氮气流量为64.5ml/min;汽化室温度为280℃;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40;进样量为0.2μl;柱流速为1.5ml/min;柱温为一阶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分钟,然后以15℃/min的速率升至230℃,保持15分钟;运行总时间为25.67min;检测器温度为300℃;选用外标法定量,用于定量分析。[0059]高效液相分析(HPLC):岛津LC‑20A,配SIL‑20A自动进样器,CTO‑10ASvp柱温箱,SPD‑M20A检测器,或者具有相同性能的仪器。液相色谱条件:进样量为1μL,UV检测波长为328nm,柱温箱:40℃,流速:0.4ml/min。选用外标法定量,用于定量分析。[0060]核磁分析(NMR):型号Bruke Fourier 300,以CDCl 3为溶剂,通过1H NMR进行定性分析。
[0061]实施例1
[0062]向3L的三口瓶中加入1249g(10mol)溴乙醇,290g(5mol)丙酮,升温至40℃,加入1g(0.01mol)浓硫酸,保温反应6h,丙酮单程转化率26%,将反应液进行精馏分离,温度为80℃,压力10KPaA,塔板数=50,回流比10:1,得到316.5g(1.1mol)缩酮化合物,GC纯度99.8%。缩酮化合物通过核磁分析定性,1H NMR(300MHz,CDCl3):δ=3.96(t,JH‑H=6.3Hz,4H),3.69(t,JH‑H=6.3Hz,4H),1.25(s,6H)。
[0063]向3L的三口瓶中加入298.2g(2.1mol)五碳醛,500g四氢呋喃,49.9g(2.08mol)镁粉,升温至60℃,将289.9g(1mol)缩酮化合物与300g四氢呋喃混合液缓慢滴加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滴加时间为4h,滴加过程反应温度不超过65℃,滴加完成后65℃继续反应3h,将反应液缓慢加入到装有2000g 20wt%盐酸的5L三口瓶中,2h滴加完全,滴加完全后20℃保温搅拌1h,分液,有机相水洗两次后脱溶剂,得到330g七碳醇,GC纯度98%,收率95.1%。七碳醇通过核磁分析定性,1H NMR(300MHz,DMSO):δ=5.89‑6.11(m,3H),4.62(d,2H),4.21(d,
7
CN 112457229 A
说 明 书
5/6页
2H),3.88(S,1H,羟基氢),2.32(s,3H),2.16(S,3H)。[0064]称取170g(1mol)七碳醇,288.2g(1.1mol)三苯基磷,1000g甲醇于3L三口瓶中,升温至50℃,体系澄清,然后向体系中缓慢加入105g(1mol)35%浓盐酸,约2h滴加完全,滴加完全后继续保温反应2h,脱出甲醇,向反应瓶中加入1000g正己烷,60℃保温搅拌2h,抽滤,得到406.8g七碳膦盐,HPLC含量:99.6%,收率90.2%。七碳膦盐通过核磁分析定性,1H NMR(300MHz,DMSO):δ=7.31‑7.81(m,15H),5.22‑5.36(m,5H),2.36‑2.46(m,5H),2.26(S,3H)。[0065]称取405.8g(0.9mol)七碳膦盐,192g(1mol)β‑紫罗兰酮,2000g10wt%(1.88mol)碳酸钠水溶液于3L三口瓶中,升温至60℃,保温搅拌5h,向反应液中加入1000g正己烷,分液,有机相水洗两次后,脱出正己烷得到维生素A乙酸酯粗油331g。进行液相分析,其中维生素A乙酸酯含量89%(全反式VA占比88%),收率89.8%。[0066]实施例2
[0067]向3L的三口瓶中加入2498g(20mol)溴乙醇,290g(5mol)丙酮,升温至50℃,加入0.86g(0.005mol)对甲苯磺酸,保温反应4h,丙酮单程转化率36%,将反应液进行精馏分离,温度为120℃,压力15KPaA,塔板数=50,回流比10:1,得到434.8g(1.5mol)缩酮化合物1,GC纯度99.8%。
[0068]向3L的三口瓶中加入269.8g(1.9mol)五碳醛,500g四氢呋喃,45.5g(1.9mol)镁屑,升温至50℃,将289.9g(1mol)缩酮化合物与300g四氢呋喃混合液缓慢滴加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滴加时间为5h,滴加过程反应温度不超过65℃,滴加完成后60℃继续反应2h,将反应液缓慢加入到装有2000g 15wt%硫酸的5L三口瓶中,2h滴加完全,滴加完全后25℃保温搅拌1h,分液,有机相水洗两次后脱溶剂,得到320g七碳醇,GC纯度98%,收率92.2%。[0069]称取170g(1mol)七碳醇,1000g甲醇于3L三口瓶中,升275.1g(1.05mol)三苯基磷,温至50℃,体系澄清,然后向体系中缓慢加入120g(1.08mol)33%浓盐酸,约1h滴加完全,滴加完全后继续保温反应5h,脱出甲醇,向反应瓶中加入1000g正己烷,60℃保温搅拌2h,抽滤,得到406.8g七碳膦盐,HPLC含量:99.6%,收率90.2%。[0070]称取472.5g(1.05mol)七碳膦盐,192g(1mol)β‑紫罗兰酮,700g10wt%(0.5mol)碳酸钾水溶液于3L三口瓶中,升温至60℃,保温搅拌5h,向反应液中加入1000g正己烷,分液,有机相水洗两次后,脱出正己烷得到维生素A乙酸酯粗油336g。进行液相分析,其中维生素A乙酸酯含量86%(全反式VA含量90%),收率88.1%。[0071]实施例3
[0072]向3L的三口瓶中加入6245g(50mol)溴乙醇,290g(5mol)丙酮,升温至50℃,加入1.72g(0.01mol)对甲苯磺酸,保温反应4h,丙酮单程转化率38%,将反应液进行精馏分离,温度为50℃,压力2KPaA,塔板数=50,回流比10:1,得到463.8g(1.6mol)缩酮化合物,GC纯度99.7%。
[0073]向3L的三口瓶中加入255.6g(1.8mol)五碳醛,1000g四氢呋喃,43.2g(1.8mol)镁屑,升温至40℃,将289.9g(1mol)缩酮化合物与300g四氢呋喃混合液缓慢滴加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滴加时间为2h,滴加过程反应温度不超过65℃,滴加完成后50℃继续反应5h,将反应液缓慢加入到装有2000g 25wt%盐酸的5L三口瓶中,2h滴加完全,滴加完全后25℃保温搅拌1h,分液,有机相水洗两次后脱溶剂,得到330g七碳醇,GC纯度98%,收率95.1%。[0074]称取170g(1mol)七碳醇,314.1g(1.2mol)三苯基磷,1700g甲醇于3L三口瓶中,升
8
CN 112457229 A
说 明 书
6/6页
温至70℃,体系澄清,然后向体系中缓慢加入120g(1.18mol)36%浓盐酸,约2h滴加完全,滴加完全后继续保温反应3h,脱出甲醇,向反应瓶中加入1000g正己烷,60℃保温搅拌2h,抽滤,得到419.8g七碳膦盐,HPLC含量:99.6%,收率93.1%。[0075]称取473.4g(1.05mol)七碳膦盐,192g(1mol)β‑紫罗兰酮,2760g10wt%(2mol)碳酸钾水溶液于3L三口瓶中,升温至40℃,保温搅拌8h,向反应液中加入1000g正己烷,分液,有机相水洗两次后,脱出正己烷得到维生素A乙酸酯粗油346g。进行液相分析,其中维生素A乙酸酯含量89%(全反式VA含量89%),收率93.8%。[0076]对比例1
[0077]向4L三颈瓶中加入1.2L乙烯基氯化镁四氢呋喃溶液(2mol/L,2.4mol),搅拌降温至0℃,滴加401gβ‑紫罗兰酮(2mol),控制温度不超过10℃。滴加完毕,保持5‑10℃继续反应
向三颈瓶中加入1L甲苯,减压精馏将四氢呋喃置换。置换完毕,将甲苯溶液冷2h。反应完毕,
却至10℃,加入1L水,控制温度不超过20℃。加入完毕,停止搅拌,静置分相。有机相经过溶剂脱除,得到乙烯基紫罗兰醇粗产品。粗产品在200Pa(绝压)、130℃条件下蒸馏,得到乙烯基紫罗兰醇产品422g,含量94%,收率90%。
[0078]向4L三颈瓶中加入288g三苯基膦(1.1mol)和2L甲醇,搅拌下滴加118g盐酸(37%,1.2mol),滴加完毕,升温至50℃。向三颈瓶中滴加234g乙烯基紫罗兰醇(1.0mol),滴加完毕,保持50℃反应2h。反应完毕,将反应液至0℃,加入153g五碳醛(1.0mol),搅拌均匀,滴加300ml预先配置的甲醇钠甲醇溶液(5mol/L,1.5mol),控制温度不超过5℃。滴加完毕,保持0~5℃反应1h。反应完毕,反应液转移至萃取釜中使用3×1.5L正己烷萃取,萃取液合并,脱除溶剂,得到维生素A乙酸酯粗油308g。进行液相分析,其中维生素A乙酸酯含量80%(全反式VA含量60%),收率7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