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焦三大焦点问题——进阶式目标、真实问题解决、学习性评价
这三大焦点类似于新课程改革初期基于“三维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素养时代新课程标准(义教2022版)下的抓手。
进阶式目标——低阶学习目标,短期的学习结果;高阶学习目标,长期的素养目标。简单说来,即“掌握双基内容”和“运用双基做事”,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思维进阶式的完整学习目标,能够引领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学习”。
真实问题解决,学科教学要聚焦运用知识来做事,即解决真实问题。以“真实情境融入学科素养,任务驱动聚焦问题解决,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真实问题需要情境,但这种情境不是简单地添加生活场景,也不是为了故弄玄虚、人为设置学习障碍,而是为了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考生在场景中解决问题,并由此能够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
义教新课标(2022版)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跨学科学习”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教学取向。
事实上,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当任何单一学科无法解决此问题时,需要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与方法解决它,并由此产生新的理解。
学习性评价,是在'形成性评价'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为适应新一轮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而产生的课堂评价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课堂评价
实践。
学习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而不是诊断学生学习结果,除了“逆向设计,评价为先”即目标之后呈现“学业质量标准”之外,课堂教学嵌入评价量规,类似于评分标准,在思维障碍处、学习困难处搭建“问题解决”或“活动规则”评价支架,引导学生高质量“做事”。
2
突出“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
大道至简,课堂一定要立足于“知识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组织教学。联结,即新旧知识融合、新知未知的贯通;
生成,即诞生新的思维成果或学习产品,学习是一种生长不是复制,建构主义的落脚点是新知识、新方案的产出;
迁移,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近迁移指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指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它情境中去。
素养立意,深度学习,需要两次问题解决历程,第一次是从旧知到新知的问题解决历程,第二次是从新知到未知的探路奠基历程。新知学习的最好的方法是从旧知走向新知,新知实质上是旧知的重新组合与创新。
如果能让学生已学知识、技能、方法等入手,大部分新知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并没有那么生涩难懂。“为迁移而教”,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运用知识、思维的迁移规律,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是素养立意“培养学生做事能力”的基本需求。
为此,教学应该“基于迁移,逆向设计”,引导学生完成思维进阶的过程。
3
情深度学习的三个载体:大单元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和结构化思维教学
素养也好,新课标也好,没有有效的教学载体是难以落地的。
大单元设计,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结构化,操作精髓是“课程生本化开发”,需要把教材单元变成能够引领学生学习的课程,即有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成果、反思的学习载体,两个组成部分: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规划强调整体性,课时教学设计则强调具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即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教学原则,这是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本质,同时又可以以此搭建“驱动性问题”“挑战性问题”和“嵌入性评价”三大学习支架。
结构化教学,高度重视教学结构化,体现学科逻辑和思维进阶,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结构”“联系”和“迁移”是大观念内涵的本质,即在认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以结构化的模式构建各种具体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