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体后叶素
机制:肺小动脉收缩,肺内血流量减少,肺循环压力降低。 药代学:3-5分钟起效,20-30分钟经肝脏灭活。
用法:垂体后叶素5-10u加5%糖20-40ml后缓慢静注,15分钟完毕。继以10-20u静点或泵入,每日2-4次。出血停止2-3日后停药。 2.普鲁卡因
机制: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兴奋迷走神经,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肺循环血量,降低肺动脉压。用药前做皮试。
用法:150mg加盐水30ml静推,每日1-2次。或150-300mg加盐水300ml静点,每日1次。(呼衰 肺脑 肝肾衰竭 严重心律失常慎用) 3.促凝药物:多用于持续咯血,酌情选用。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氨甲苯酸(止血环酸)100-200mg加溶液40ml静推1-2次。 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和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250—50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2—3次。血凝酶(立止血)能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给予2KU静脉注射,5—10分钟起效,可持续24小时。
肝素拮抗药:鱼精蛋白能使肝素迅速失活,从而加速组织中的凝血、止血过程,对支气管扩张伴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的大咯血病人效果较好。用法:鱼精蛋白注射液50—10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2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日。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且部份病从可发生过敏反应,故其临床应用到限制。 4 .酚妥拉明:
该药具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能使右心房压、肺动脉压、毛细血管楔压、肺血管阻力及全身血管阻力(即肺动脉、静脉压力)同时下降,继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用法:酚妥拉明5—10mg生理氯化钠液20—40ml稀释后静脉注射,然后以10—20mg加生理氯化钠液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直至咯血停止。 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血压,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恶心、呕吐、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5. 氯丙嗪:
该药能扩张静脉及周围小动脉,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及肺循环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用法:氯丙嗪10mg肌注,每隔4—6小时一次,必要时增至15mg,每4小时一次,疗程为3—12日。
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鼻塞、乏力、嗜睡、心悸等,肝或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慎用。 6. 抗胆碱药:
该类药物的止血机制可能与其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肺动脉及肺血流量有关。 用法:阿托品1-2mg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3-5分钟起效。东莨菪碱0.3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ml内缓慢静脉注射,或0.6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连用1-3日。山莨菪碱10mg,皮下注射或肌注,对大咯血均有一定效果。 7. 缩宫素:
大剂量缩宫素能直接扩张静脉和周围小动脉,从而减少回心血量,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循环血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用法:缩宫素5-1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缓慢静脉滴注,然后以10-15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总量为40-50U。 缩宫素系垂体后叶素的成份之一,
但不含加压素,无升压作用,故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者较为安全,孕妇禁用。 8.肾上腺皮质激素:
该类药物除具有抗炎、抗过敏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的作用外,尚有使血中含有大量组织胺和肝素的肥大细胞失去颗粒,从而使血肝素水平下降,凝血时间缩短而止血。
用法:地塞米松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ml内静脉注射,每6小时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8或12小时一次,用药3-5日。泼尼松30mg/日,1-2周为一个疗程,对结核或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效果较好,但需与抗结核药联用,一般疗程不超过一周。
此外,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等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和支气管动脉压而止血;高渗氯化钠注射液通过提高晶体渗透压反馈增强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而止血;西米替丁能通过H2受体,拮抗组织胺的扩张血管作用有利于血管收缩而止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