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接诊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a、b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小剂量和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炎症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rp的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对照组,b组患者的hdl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使用的药物有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为用药剂量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20051408),连续治疗8周。b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20 mg/d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患者进行治疗,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炎症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007年5月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对三组患者治疗的临
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炎症状况的比较分析 治疗后,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炎症状况进行比较分析。b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rp的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对照组,b组患者的hdl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三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
治疗后,采用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对三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b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a组66.7%和对照组53.3%,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4]。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5]。不稳定型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粘附引起
的。造影证实1/3以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缺血区的血管内有导致部分闭塞的血栓,由于造影时可能难于辨认血栓,报道的发生率可能偏低[6-7]。目前,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可采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更好[8-1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诊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组和对照组三组,a、b组分别采用小剂量和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炎症状况进行比较分析(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rp的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对照组,b组患者的hdl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a组66.7%和对照组53.3%,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炎症状况,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效果良好。
总之,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中祥,丁建成,傅泽锋,等.100例不稳定心绞痛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5(7):31-32.
[2] 吴克颖,张国庆.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78例临床观
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29.
[3] 于娟,何文静,苏明浩,等.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690-691.
[4] 李艳卿,陈历雄,冯燕玲.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39-40. [5]和树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109-110. [6] 庞宏.阿托伐他汀治疗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8):110.
[7] 张欣.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21):172-173.
[8] 何军.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130-131.
[9]肖钦,哈利.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26):5676.
[10] 何才通,李文.纤溶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1):81-83. (收稿日期:2013-06-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