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

作者:王新芬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2期

摘要:随着多媒体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凸显,多媒体教学愈发的受到关注,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给予活泼积极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绩效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全方位的多媒体教学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完美的平台,从而促进多媒体与小学教学的双层融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教学;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36-02 随着信息产业的极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融入到了小学教学的浪潮中,它以全新的画面感受力、生动的舞台展现方式给予学生极大的满足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五彩斑斓。在小学教学和多媒体技术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在现代化背景下,笔者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1.创建活泼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提供新的动力。教师设计一种新的教课方式,是对教学的一种全新改革。小孩子都是比较有好奇心、比较天真活泼的,那么越新奇的方式越能激发他们内心的兴趣。以往的一些旧的教学中晦涩难懂的问题太过抽象,小学生无法理解。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后,比如歌曲的画面播放、动画的有趣导入,使得学生对这些有了极深的印象,从而对里面出现的有关数学的问题更容易找出答案。

2.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变难为易,突破难点限制。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新奇的方式,虽然学生仍旧和平常一样上课,但是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使得小学生的脑子里和心里对这个大千世界有了想象,各个感官对于新的事物会有更全面的接触和了解。比如数学中的立体物体的体积公式的演练,以前在黑板上比较平面的推导公式的方式,抽象难懂,在应用了多媒体以后,电脑直接动态呈现物体补缺过程。小学生一下子对这个过程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引发了小学生对其他类似事物问题的答案探究。

3.充分利用新教材,提高理解能力。教材是指导老师教学的范本,有了多媒体技术后,小学数学的教学教材应当有全新的改革,提供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绩效。多媒体呈现的是一个动态的舞台,比如古代古老建筑的全方位展示,著名风景区的景区演示,美妙音乐的伴奏,等等,使得学生如入无人之境,静静享受,那么对于数学中的建筑结构以及对称等数学问题有了深入探索的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开发新的思维思考方式,增强素质修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全新参与,新信息的不断传递,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有了探究的好奇心,思维的拓展会变得宽广。比如一幅图里有一艘小船和6个孩子,4个孩子在船上,那么岸上有几个孩子?这类的问题用多媒体展现出来,那么答案显而易见,小学生就会知道怎么算出这个答案。同时老师还可以教小学生进行自我组队,一起合作,将问题进行解析和分工,最后将得出的结论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思考和执行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5.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阔视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小学生对于网络知识有了更便捷的了解方式,充盈了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提高的更快。另外,这对学生自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正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这么多的作用,所以我们采用这种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利用这种方式使得课程的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

1.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导致思维退化。在老师的多媒体教学中,有的老师逐渐形成依赖,尽数依靠多媒体来讲述课程,有的知识不能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或者重复同一知识点的宣讲,还有对于一些实践性课程被多媒体取代,这些都容易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2.过分注重不必要的点缀,忽略了简易讲解。为了使小学生充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的知识,有的老师超额使用时间,花大量力度去制作课堂教学范本,反而使得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难懂,过程琐碎,影响了小学生吸收的效果。

3.图文过于简洁,难以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们对于不了解的事物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一些图文太过于简单就有可能使得部分学生对这个不加重视,使得这些知识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没有什么新的激发点。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过度依赖老师讲解。因为多媒体技术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体验方式,新奇的、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种新奇的展示平台上,从而容易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懒于思考,懒得动脑子探究深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能在关注多媒体画面的过程中忽略了老师的讲解,从而使得教师的课程教授有了难度。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使得老师和学生对自身的要求更加严格,那么对于如何完美融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国家对于教育的支持历年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出资提供一些教学培训课程,组织和引导老师进行学习和交流是一种方式,当然学校也应该积极参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改变一些教学观念。随着信息产业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愈发的重要,那么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内容的创新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受旧的教学方式的限制,努力引导学生,提高课程绩效。

3.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主动吸取知识得到平衡,从而提高课程教授效果。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的课程反应,创建一个活泼积极的学习环境,注意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行动;与此同时,学生也应当依循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去完成相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我们注重的不仅仅是老师教学质量的进步、教学方法的改善,同时学生的自由和自主思考能力也应当正确对待。

4.增强学生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技能。小学生心性活泼,好奇心重,对于周身新鲜的事物总是会有探究的举动。那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恰当的引导小学生课程的学习和兴趣培养,如何使小学生对于数字敏感和对于新鲜事物的不过分探究也变得重要。所以教师和学生要学会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我们需要推导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讲解这个推导公式之时,笔者会将这个过程用flash课件一步一步的展现出来。首先在屏幕上有数根小火柴,有10cm的、有12cm的,这个时候就问学生,在你们的脑海里用多少根10cm和12cm的火柴可以拼凑出一个长方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周长的计算公式。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将几种不同的算法展现给学生。即10+12+10+12=44(厘米)、10×2+12×2=44(厘米)、(10+12)×2=44(厘米)。学生在看到屏幕上的信息时会得到启发,便会得出周长的公式。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信息产业日益荣盛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此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赋予了小学生和老师新的动力,便捷简单,生动活泼。多媒体技术教学就是为了服务教育,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对各自自身的要求当然也更加的严格。尽管在这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相信通过增强课程教授的水平和老师学生等的多方努力,这些都是可以慢慢改善的。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多媒体教学必定越来越普遍,它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青睐,那么在信息产业大幅度进步的前提下,教育也必将很快实现产业化。 参考文献:

[1]胡欣.浅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C版,2013,(2).

[2]程广龙.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易出现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