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现状,分析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有待进一步宣传,用人单位盲目设定招聘人员的条件资格,个别用人单位“因人画像”设定招聘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条件与岗位设置脱节,公开招聘有趋于公务员考录模式的趋势。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要大力宣传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政府人事部门要把好招聘条件限定关,重点抓好“公开”这个关键环节,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设置好职业空间,努力创新公开招聘方式方法等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 问题 , 对策
一、 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现状 从2005年起,青海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把公开招聘作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六年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青海省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已有9800多名优秀人才通过公开招聘进入事业单位,有10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求职者参加了青海省组织的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已经成为青海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吸引人才就业的主要途径。以2011年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为例,纳入公开招聘计划的共有30个省直部门所属的95家事业单位提供的716个招聘岗位。其中,招聘条件限定在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岗位41个,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岗位134个,本科学历的岗位411个,大专学历的岗位119个,中职学历的岗位1个。需求岗位涉及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个大类的100多个专业,体现了岗位专业类别多、层级跨度大的特点。
二、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认识不清
公务员考试现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热点,被称为“天下第一考”,事业单位成为人们退而求其次的就业热点。但是很多人对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公务员考录的区别知之甚少。很多人将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混为一谈,对自己所报考的职位究竟属于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分清,等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要报名上班了,才知道自己报考的职位并不是自己的理想。
(二)用人单位盲目设定招聘人员的条件资格
目前很多单位设定的招聘条件趋于理想化,对于学历“本科”是必须的,有的单位动辄就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有的招聘条件很空泛,没有实际操作的途径,比如“身体健康”,在初次网上报名的时候根本没有考量的手段。等到发了公告没人报名,前来咨询的优秀考生都达不到用人单位自己设定的条件时,才发现了自己设定条件的问题,再想更改已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三)个别用人单位“因人画像”设定招聘条件
个别用人单位在设定岗位招聘条件的时候,依据考生个人条件量身定制,所设置的专业、其他相关条件与所报岗位不匹配。比如一般性质的管理岗位要求多年的管理经验,或者不相干的资格证书、职称等,限制了大部分考生报考个别职位的资格,降低了岗位的
了竞争性。
(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条件与岗位设置脱节
自2007年,我省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以来,要求用人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必须结合本单位空置出的岗位,但是部分单位一谈学历便要硕士、博士研究生,一说资格便要多少年的工作经历,最好还有相应的职称。但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往往是招聘到了高学历、高职称的工作人员,却兑现不了相应的岗位,最终鸡飞蛋打,浪费了招聘岗位,高学历高职称的人也留不住。
(五)公开招聘有趋于公务员考录模式的趋势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不同于公务员考录,主要区别在于公开招聘的用人主体是事业单位,而公务员考录的用人主体是政府部门。公开招聘的专业特点更加突出,某些岗位尤其是高技术性岗位的招聘不宜采取公共化的考试方式。但是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招聘模式趋同公务员考录模式,像公务员考试一样,只让考生参加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申论之类的公共科目,不注重考生的专业考察,不利于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新机制的建立。 三、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有待进一步宣传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实施晚于公务员考录。 2000年,中组部、原人事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在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制度;200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要求事业单位除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人员的以外,都要试行公开招聘;2005年底,原人事部颁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范围、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规定,明确要求自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我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始于2005年,于90年代就开始推行的公务员考录相比,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是近几年才走进人们的视线的,要让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与公务员考录一样,被考生和家长所熟悉,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推行和宣传。
(二)用人单位对设定招聘人员条件资格的缺失 事业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具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但是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在编制紧张的状况下,不是每年都参加公开招聘,在如何有效设置公开招聘条件上没有经验,在设定招聘用人条件时不咨询、不调研,仅凭主管臆断设定用人条件;另一方部分用人单位具有攀比心理,同一行业的A单位设置了较高条件,B单位就一定会设置同A单位相仿或更高的条件;再次,一些单位招聘一个工作人员,就希望自己招聘到的工作人员是“五项全能”,设定的条件五花八门,让考生无从报名。 (三)“因人画像”是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
近几年在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发生了一些违纪案件,出现了“内部招聘”、“人情招聘”、“舞弊招聘”和违反回避规定等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人画像”的原因有的是个别领导干部为家属开了绿灯,有的是单位长期聘用了大量的编制外临时聘用人员,为了解决这一部分人,便有了“因人画像”。
(四)用人单位忽视岗位设置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根据原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2007年我省制定了《青海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与岗位设置工作相结合,招聘到的工作人员只能聘用到空缺的岗位上,不能超岗聘用,但是很多用人单位都忽视了这一点,只想招聘高学历高职称的工作人员,招聘到的人员却聘不到其期望的岗位上,最终造成矛盾。
(五)公开招聘具有特殊性
由于事业单位及其岗位、人员的多样性,公开招聘也应根据事业单位及其岗位、人员的特点,探索不同的具体方式。事业单位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的部门,招聘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专业测试、突出专业特点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必然要求。虽然这几年,青海省一直坚持组织专业科目的笔试和专业面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专业科目笔试专业种类多、命题难度强、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用人特点的招聘模式仍任重道远。 三、完善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按照国家和青海省文件规定,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以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要在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方式不仅仅是参加考试,考试与考核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两种并行的方式。要确保公开招聘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禁止以各种名义规避公开招聘要求的行为发生。各州(市、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国家和青海省的政策规定,修改和制订本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细则。要切实加强监管职责,要坚定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聘工作,建立起科学、规范、公正的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制度,真正做到公开招聘制度在青海省全覆盖。
(二)政府人事部门要把好招聘条件限定关
每年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都将招聘计划报至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部门一方面应对各单位的歧视性条件和不合理条件给予把关指正,对于年龄、性别、专业院校等不合理的歧视条件一律给予纠正;另一方面也应对各单位的招聘条件给予正确引导,对于专业、任职条件等必要条件给予建议,使得通过招聘条件的限定,用人单位可以招聘到合适的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也应在每年公开招聘工作结束后,结合通过招聘进入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更加合情合理的设置有效的岗位条件做好积累。
(三)重点抓好“公开”这个关键环节
公开招聘制度的核心是公开,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关键也在“公开”。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只有做到了公开,才能实现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抓好公开这一关键环节,就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公开。一是抓好信息公开。二是抓好过程公开。三是抓好程序公开。四是抓好结果公开。只有切实抓住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全面落实公开原则,才能保障公开招聘制度的健康发展。
(四)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设置好职业空间
2007年,青海省开始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入口的把关制度,应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结合,做到“应事设岗、岗需其能、人适其岗、薪随岗定、人岗相宜”。只有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设置好了职业发展空间,招聘到的工作人员才能定下心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努力创新公开招聘方式方法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不同于公务员的“凡进必考”。事业单位与机关不同,其工作领域广泛,种类繁多,专业性、行业性特点十分显著,岗位和人员需求的多样性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的方式与公务员招考不同,要充分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专业特点,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和一般性专业技术岗位,可以定期统一组织,进行集中招聘;对事业单位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高
技能人才,可以通过考核聘用的方式,随时组织,进行个别招聘;对本地招不到的短缺人才,还可以采取 “走出去”的方式,到外地相关专业院校等进行专门招聘,切实满足事业单位多样化的用人需求。今年,青海省将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核聘用实施细则》,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积极、主动、高效地为用人单位和部门搞好人才服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项工作,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尤其是违法违规事件,都会对党和政府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开招聘工作的公平公正问题。要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和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