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历史复习试题

高一历史复习试题

来源:尚车旅游网
1.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2.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有 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②“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③“使民重死而不远迁”

④“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⑧④ D.②④

3.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 占人口比例 自耕和地主 24% 佃农 36% 工场工人 30% 商人、工场主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4.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

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

①美国曾经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 ②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③唐政府征收茶税 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6.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7.2009年7月,中国海洋事业60年成就展在广东珠海拉开帷幕,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海洋经济、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成就。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0.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1.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干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2.据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条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 的时尚。18世纪时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人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救富 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 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休育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②社会生产刀的发展使火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③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④生活用品的传播从很本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 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 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法】布罗代尔)美洲白银大量流人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殖民扩张 C.中国手工业发达 D.晋商、徽商出现

16.由手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如

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说” D.找到了“无主地”

14.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英语 洋泾浜英语 词意 Sandwich 三明治 夹肉面包 Beer 啤酒 麦制酒 Telephone Engine 德律风 电话 引擎 发动机 Dollars 大拉斯 外币 commission 康密兴 佣金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汉语受到严重冲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

生活水准,不能够买食品、衣服和其它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 调节农业生产 C.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D.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16.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 921年创作的油

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 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 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17.罗斯福在1 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

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A. 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D. 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19. 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工业总产量指数 工业产 量比重 生产资料生产 消费资料生产 100 40.7% 59.3% 19.5 43.7% 56.3% 39.1 48.1% 51.9% 75.5 43.4% 56.6% 108.1 43.9% 56.1%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 下列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的水平 C.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21.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 ①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22.1958一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影响上表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文革”的“左”倾错误严重干扰农业生产 23.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 份 合计 1人户 2人户 3人户 4人户 5人及5人以上户 1982年 100 11.85 12.43 20.67 23.22 31.83 1990年 100 8.46 14.27 33.5 24.1 19.67 2000年 100 12.12 23.51 39.58 14.31 11.48 2005年 100 14.13 28.67 37.57 11.11 8.52 资料来源: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关于表中所反映的趋势特征的成因,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 ②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③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 ④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24.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这标志着中国

A.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共同富裕 B.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已经完全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 25.阅读图表,下列选项中与图表所呈现的信息最吻合的是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展处)

A.加强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B.经济全球化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 C.越南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D.亚太经合组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26.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 的历史地位相同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①美国经济势力膨胀的产物 ②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 (爹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④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最 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 D.成立欧共体

28.2010年2月,欧盟连续三次召开重要会议,讨论

如何应对希腊债务危机给欧元区带来的影响。建 立欧元区是欧洲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下列有关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欧元启动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②欧元区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完成 ③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定发展 ④欧元的使用引发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9.2009年11月20日,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总统”,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C.比利时在欧盟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 D.欧盟已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

30.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它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9.

材料一 唐代,我国的产茶州县达69个之多。宋代,有25路、2府、82州、13军、275县、2城出产茶叶,产茶之地已遍布秦岭一淮河以南,与今天的茶区范围大体相同。宋代四川地区“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鄂州地区“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唐宋时期茶叶的生产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3分)

29.

(1)状况:茶叶种植范围广,茶叶生产日益商品化。(2分)

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引起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3分)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表

年代类别 1837 1861 1871 1886 万亩植茶面积 521 625 819 934.9 产量(万担) 260.5 312.5 409.5 567.46 内销(万担) 200 202.5 202.5 205 外销(万担) 60.5 110 207 362.46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2)趋势:茶叶产量增加;外销量迅速增长。(2分)

增长原因: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通商口岸增加、关税降低,促进了茶叶的出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速农产品商品化。(4分)

29.(35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经济博览会,今年5~10月在上海举办,这将为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一次新的机遇。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博览会表达的主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认真阅读下列表格:

时期 19世纪 60年代 19世纪 现象 世博会的名称有“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世界工农业和艺术博览会”、“国际工业和艺术博览会”以及“农业、工业和艺术博览会”等。 教育开始成为世博会展品的几大类别之一,集中关注的问题 ① 教育 末20世纪初 20世纪 70年代之后 后来甚至成为第一大类。 世博会的主题有“无污染的进步”,“人类―自然―科技―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等。 ② (3)根据材料,归纳①、②所代表的问题;(4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博会集

中关注教育问题的原因。(2分)

(3)工业、艺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4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科技联系更加密切,对人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分) 材料四 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因此对于巴拿马世博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次世博会上,中国展品所获奖牌计1211枚,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届博览会也成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博览会。中国获奖产品主要分布在传统手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如茅台酒、张裕葡萄酒等产品获得金奖。近代工业产品,则少有奖项。

(4)概括中国在这届世界博览会上获奖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5分)

(4)获奖数量多,类别限于传统工业和农业产品。(2分)原因:政府重视;民族工业有较快的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体。(3分)

(3)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

变迁相联系。按要求填写表中内容。(8分) 春联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 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批林批孔战果辉煌; 纲举目张成就巨大 应出现时间或时期 相关历史事件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 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材料四: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莽、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4)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原因。(2分)

春联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 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批林批孔战果辉煌; 纲举目张成就巨大 应出现时间或时期 1953年—1956年或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58年 1966年—1976年或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 相关历史事件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或林彪集团被粉碎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或改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革开放初期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 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产品丰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每点1分,共2分) 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限制工商业活动,勒令私营企业主上缴企业和几乎所有收入。从1930年起,斯大林发动“向资本主义全面进攻”,下令取消租让制和租借制,将企业收归国有。1930年,党中央作出决议,规定全国在1~2年内实现全盘集体化,对富农剥夺财产,扫地出门,逮捕、镇压或流放。到1937年,工业中的私有制企业已被彻底排除,社会主义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农业中全国93﹪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拥有全部耕地的99.1﹪。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建成”。不久,联共(布)十八大进一步宣布,苏联已完成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1961年赫鲁晓夫宣布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1967年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正在向共产主义转变。

(1)依据材料回答,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的标准是什么?他是采取什么手段“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的?(4分)

(2)材料中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对当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有什么特点?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这样的认识对同一时期的改革进程和苏联的最终结局产生了怎样的不良影响?(6分)

(1)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2分) 行政命令和阶级斗争的手段。(2分)

(2)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了超前的认识,犯了左的错误。(2分)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改革成效不大。这样的认识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使苏联的社会矛盾逐步加深,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4分)

材料二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严格说来,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最终都没有摆脱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巢臼。自1949年起的3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由一五期间“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着手探索自己的道路;在探索自己道路时,原以为自己找到了正确道路,但实际上又不自觉地步上了苏联走过的工业化“大跃进”和“赶超战略”的老路;紧接着,满以为我们在吸取苏联教训,“反修防修”,最后不自觉地又步了苏联30年代大搞阶级斗争的老路。

(3)依据有关史实,概括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学习——探索——走老路的曲折进程的?(8分)

(3)一五期间,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1956年八大为主要标志,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0年代末,党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经济困难;60年代,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错误继续发展,导致了“文革”十年内乱,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三 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4)根据材料并结合你的理解回答,在新时期,确定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5)综合以上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你认为有哪些基本的经验教训?(3分) (4)有助于正确认识国情,确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推进改革开放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4分)

(5)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左倾错误。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非选择题

30.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统一欧洲,但都失败了。“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

图二 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

图三 欧洲共同体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一、图二这两次试图统一欧洲的行动在客观上产生的不同影响是什么,并简要分析这两次统一欧洲行动失败的共同原因。

(2)图三中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是欧洲统一运动的重要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 欧洲一体化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一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个国家的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物件总重量的70%。

材料二 1950--1982年世界贸易额从603亿美元增至18539亿美元,增长近30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1.29/6。1991—1994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约1.5 %,同期世界贸易额增长约为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数量(单位:亿.美元)

年份 投资额 1990 1991 1992 1993 310 390 510 800 占世界直接投资比重 15% 24% 32% 41%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游离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短期资金至少达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经济总产值的20%。全球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已从1989年的620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万多亿美元。外汇市场每天24小时处于全天候运行状态,各国金融外汇市场瞬间沟通,资金在全球快速流动。

材料三 美国1970年引进技术费用为1.9亿美元,1981年增至8.8亿美元;韩国1962—1982年间引进技术达2285项,花费6.81亿美元,1983—1990年引进技术4 695项,付资42.45亿美元,中国19791992年签订技术引进合同2016项,付资170多亿美元。 —一以上均摘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中所呈现出来的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局面,将随着地区主义和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加强而有新的发展……

——孽敬孝等((APEC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具体表现。

(2)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试举出反映这种趋势的世界经济集团的名称。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及其相互关系。

32.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图二

图三 欧元硬币

图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请回答:

(1)据图一、二、三,说明三幅图片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2)读图三,欧元于1999年1月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试分析欧元的启动和流通的重大意义。

(3)读图四,中国入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中国的入世有何标志性意义?

30.(1)影响:拿破仑帝国的统一行动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欧洲封建旧制度,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农民的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法西斯德国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与暴政,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造成了加入对立集团国家问的对抗,出现了战后德国的分裂。共同原因:都企图独霸欧洲;都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损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欧洲人民的普遍反抗;都建立在军事独裁基础之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以英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力量的对抗。(2)原因:二战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欧洲势力削弱;美国加强对欧洲的控制;苏联的威胁;欧洲是“冷战”的主战场。目的: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使欧洲在很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欧洲国家不愿受美国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3)特点:由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趋势:当今世界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趋势。 31.(1)主要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表现: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迅速增加;资金在全球快速流动;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2)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由于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在发展中既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

32.(1)反映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加强。(2)促进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同时也是在金融领域对美元的严峻挑战,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欧元的流通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3)中国入世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入世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打开了大门,中国将作为一个日益强大的经济大国在世界崛起。中国的入世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