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音乐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客家音乐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摘要:客家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艺术风格,是客家人的
智慧结晶。对客家音乐的研究已经陆续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文主要讨论客家音乐的历史现状以及探讨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客家音乐 文化保护 传承和发展 历史现状 发展方向
一. 客家音乐的来源
客家音乐是岭南音乐的乐种之一。客家音乐研究者认为,客家山歌源于古代民歌,但也受《诗经》、楚辞、竹枝词、西曲、吴歌及畲、瑶等少数民族情歌的影响⑴。冯光钰对客家音乐的多重交融性有深入的论述,认为客家音乐既是从移民文化传播所派生,又是与原住民土著音乐融合而成。当中原移民到达闽、粤、赣三省边区,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共处,从语言、生活习俗到音乐都自然有许多接触和交流,畲、瑶等少数民族也有爱唱山歌的传统。所以,在客家山歌中常常蕴含着土著民族山歌的因素,在土著民族山歌中也可以看到客家山歌的影子⑵。
二. 客家音乐的研究现状
1 客家音乐的研究历史
客家音乐作为我国岭南音乐的乐种之一,在岭南文化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客家音乐以其独有的韵律和唱法以及其文化内涵,吸引大批
晶。其中翔实的分析和资料,为客家音乐的进一步研究留下珍贵的参照。
2 客家音乐研究现状
客家音乐作为一种历史产物,也像其他历史文化一样,在传播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逐渐失去了他原有的特色,甚至流失。因此,如何在当下发展和传承客家音乐已成为一个学术焦点,很多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和研究。
1990年,沙汉昆⑸在《发展客家山歌的一些设想与实验》中就根据对客家山歌的调式、音阶、音域和结构的统计分析,从音乐角度提出对客家山歌进行扩展的设想;叶惠薇⑹在《今日的客家山歌》中列举、介绍了今日客家山歌创作手法、内容、表演形式、唱腔等变化,认为这些不但没有影响客家山歌的风格,反而使这朵山歌之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康洪生、谢征⑺在《论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与赣南客家山歌音乐文化之传承》中提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赣南客家山歌音乐的传承,要注意开发利用和宣传,要培养更多、更好、更年轻的山歌手,要定期举行山歌演唱比赛或者山歌音乐文化节,此外,创作上既要保持原有的民歌风味,又要推陈出新;袁瑾⑻的《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之刍议》指出了客家音乐日渐衰败的三个主要原因,提出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市场化,去掉原有的僵化模式,抛弃封建迷信等内容,同时加强对客家音乐的教育;王芳和钟燕红⑼在《关于赣南客家民间音乐创新的思考》中认为,客家在立体文
化心态上时常面临着两难选择,客家地区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的合理化要求有新的音乐文化,赣南客家一是审美要更新,二是艺术观念要更新,三是技法要创新;赖剑明和王宇扬⑽在《兴国山歌的传承与审美》中讨论了客家山歌的家族影响、师徒传承和竞赛刺激三种传承方式和审美愉悦、传播知识两种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兴国山歌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张羡声和崔宝霞⑾在《粤东北城市客家山歌的实录报告与思考》中报告了梅州城内客家山歌对唱、翁源县城“山歌集”和韶关市内“山歌会”的情况,提出采集和研究客家山歌的迫切性与呼吁的必要性;周凯模⑶的《客家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论纲》是一篇理论研究,文章指出客家音乐研究从早期资料整理进入形态研究,又逐步提升到文化学层面的研究,倡导在文化生态的整体结构中分析、比较客家音乐种种个案,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如何在自我传承教育与学校规范教育双重体制下寻找到客家山歌传承的道路。
三.客家音乐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纪,层出不穷的各色新文化给很多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很多学者的重视,当然,很多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在文化的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客家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可以借鉴其他成功的典例,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特点,以达到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1 走创新之路
客家音乐之所以逐渐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创新。为了改变这种
5
现状,客家音乐应该走音乐创新之路。“传统是一条河”,对艺术而言,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存。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以什么方式传承,客家音乐都是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的。这就要求在保存客家音乐时,必须去掉原有的僵化模式,抛弃封建迷信等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其进行解构重组、多层融合。整个过程是推陈出新的思索的过程,也就是二度创作创新的过程。在此方面的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杨丽萍原生态的舞蹈作品《云南映象》。
回顾客家音乐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形成和发展无不是经过不断推陈出新,并与当地其他民族的民族音乐进行融合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从客家音乐的发展历程上研究出一条适合客家音乐的创新发展之路。 2 改变传承方式
由于一些地方的习俗和禁忌或者涉及到一些比较秘密的东西,经常会出现“传男不传女”的现象。客家音乐的传承虽然没有这种现象,但其“口传心授、心神领会”的单一传承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传承,因此,我们应该在其传承上下功夫。
教育是传承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传统客家音乐的保存,不能仅靠师徒单传、口传心授等传统的传承方式,必须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手段,以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制度来保障客家音乐传承,从而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为客家音乐大众化、通俗化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培养推广普及客家音乐的传播者、研究发展客家音乐的生力军储备人才。对客家音乐的教育,可以从对大众的普及教育、
6
中小学的课堂教育、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三个方面来开展。 3 走市场化之路
当今社会涌现的娱乐性、社区性、市场化极强的“通俗音乐”式文艺,已被广大群众所认可。这种“通俗音乐”式文艺是基于现代文明的一种世俗文化现象,与市场紧密相连,迎合了大众工作、学习之余需求休闲消遣的一种文化消费心理,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它不强求完美、高雅,只希望轻松、愉悦,但又并不一味迎合大众而降低格调,丧失艺术的本意,贬损艺术的价值,它与主流文艺、所谓的专业性精英文艺以及都市文艺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属艺术的另一表现形式。客家音乐原本就源于客家群众的休闲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把自己融入市场,走“通俗音乐”式文艺发展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保存和传承客家音乐的一个有效途径。 4 其他方式
广西玉林是客家人聚集的一个地方之一。所以客家音乐也可以借助广西民歌艺术节这样一个舞台,向人们展现客家音乐的魅力。客家音乐还可以通过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进行多层综合传播。
结语
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特征,要想在新的时代中顺利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有些东西既然已经不适合在新的时代发展要求,那么我们不能强求,就只好任他自由发展。但有些东西是人
7
类的宝贵财富,是许许多多代人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保护。而客家音乐,是客家艺术的精华,经过无数代的传承,无论是对客家人还是对我国的文化发展,都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价值,所以,对客家音乐的保护刻不容缓。大量学者已经对此做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在传承和保护客家音乐的道路上还很漫长,所以我们必须引起更广大的重视,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尤其是政府部门,更应该对此作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只要大家都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客家音乐的未来就有希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就有希望。
⑴温萍编著 《客家音乐文化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⑵冯光钰 《客家音乐传播》,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引言部分第4页,第132页。
⑶周凯模《客家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论纲》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1,39-43页。
⑷蓝雪菲 《畲族民歌与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中国音乐,1996年第一版,第18—26页
⑸沙汉昆 《发展客家山歌的一些设想与实验》
⑹叶惠薇 《今日的客家山歌》,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8月,94-96页。
⑺康洪生、谢征 《论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与赣南客家山歌音乐文化之传承》,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118-119
8
页。
⑻袁瑾 《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之刍议》,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五期,115-116。
⑼王芳和钟燕红《关于赣南客家民间音乐创新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3.12,203-204页。
⑽赖剑明和王宇扬 《兴国山歌的传承与审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6-118页。
⑾张羡声和崔宝霞 《粤东北城市客家山歌的实录报告与思考》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2,80-82页。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