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5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Vo1.30,No.5 2008年10月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0ct.2o08 [文章编号]1002.8412(2008)05—0024—05 考虑橡胶支座拉压刚度不同取值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 吴任鹏,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 目前,国内外在隔震结构分析计算中,隔震支座竖向刚度采用拉、压刚度相等的力学模型。但是大量的研究和试 验表明,隔震支座的抗拉刚度只有抗压刚度的1/5~1/10。采用目前隔震支座模型计算时,必然会过大地计算隔震支座的抗拉 刚度,并且放大了隔震支座的拉应力,不利于高层隔震结构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将一个橡胶隔震支座单元和一个间隙单 元并联来模拟橡胶支座,能真实反映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新模型的隔震结构支座没有出现拉应 力,而其他力学指标相同。该力学模型可以应用到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中,有利于高层、塔型等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发展。 [关键词] 隔震支座单元;间隙单元;并联;拉、压刚度 [中图分类号]TU352.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Difference between Pulling and Pushing Stifness of RB&LRB upon the IsolatiOn E仃ectiveness Wu Ren-peng,Wang Shu-guang,Liu Wei—qign,Du Dong-sheng(College ofCivil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ofTechnology, № ng 210009,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 isolator bearing uses the equality of pulling stifness and pushing stiffness in the analysis calculation of isolation structure.But many research and test show that the pulling stifness of RB&LRB is 1/5—1/10 as much as the pushing stifness.The pulling stfiness is overlarge calculated wiht the current mode1.And the tensile stress is also ampliifcated.It is disadvan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ing isolation.Therefore,rubber bearing is simulated by the parallel connection of a rubber property and a gap property,which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example shows that there is no tensile stress in the RB&LRB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turcture.And the other parameters are the same with the original structrue.The analytical model can be applicated in time—history analysis.It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isolation sturcture with large aspect ratio such as high—rising and tower sturcture. Keywords:isolator property;gap property;parallel connection,pulling&pushing stifness 1 引言 结构的地震反应,确保人员和重要设备在强震中的 近年来,随着橡胶隔震技术的发展,叠层橡胶隔 安全 J。所以,准确模拟隔震支座单元直接关系 震支座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及,日本已 隔震计算的最终结果,也关系到隔震技术的推广。 建5000多幢隔震建筑,中国也有400多幢隔震建 2 目前采用的隔震支座模型 筑¨ 。由橡胶隔震支座形成的隔震层,具有较大的 目前,国内橡胶隔震支座的模拟采用了图1所 竖向承载力、足够大的初始水平刚度和较低的屈服 示的计算模型 ,在隔震支座没有拉应力和提离时, 后刚度以及一定的耗能能力,从而使隔震建筑在小 在隔震单元的轴向(图1中的1方向)保持线弹性特 震作用时,隔震层有足够的水平刚度,满足建筑物 征,在进行模拟分析时,只需要定义该方向的有效刚 的使用要求;在强震发生时,隔震建筑将建筑物的水 度和有效阻尼,有效刚度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保持不 平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延长结构体系的自振周 变,即隔震支座的拉、压刚度相同。其竖向恢复力模 期,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降低上部 型如图2(a)所示。 在隔震单元两个水平剪切方向用户可独立的指 [收稿日期]2008.03.21 定线性或非线性的行为。如果两个剪切自由度均为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8039) 非线性,耦合的力.变形关系指定如下: 第30卷第5期 吴任鹏,等:考虑橡胶支座拉压刚度不同取值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 f/ =ratio2 X k2 X d +(1一ratio2)X yield2 X。2 3.1 间隙单元模型 【/ =ratio3 X k3 X dll3+(1一ratio2)X yield3 X=3 其中,k 、k 为2、3方向的弹性刚度;ratio 、rato,为 i间隙单元 只有轴向 特性(有压缩刚度,没有拉 伸刚度),水平两个剪切方 2、3方向屈服后刚度和屈服前刚度的比值;yield 、 ,为2、3方向的屈服点; 、z,为2、3方向的修 向的刚度为零,如图3所 示,因此也称为“只受压单 元。”该单元的力和变形关 系如下: 正系数,√ + ;≤1。 颦羌 F 其它 ff=k(d+open)d+open<0 【厂=0 其中,k是间隙单元竖向刚度。 如图3所示,间隙单元有一个初始距离,取值为 正值或零。拉伸时,缝间距变大,不具拉伸刚度;压 缩时,缝间距变为零,压缩刚度为k。 3.2隔震支座模型的改进 图1隔震单元模型 世 将隔震支座与间隙单元两个单元并联使用,共 同模拟改进后的隔震支座单元。不妨设改进前的隔 I 力 / 缩 .一 / / 觑 ~ 震支座单元竖向刚度为k ,水平两个方向的刚度k =k,。改进后的隔震支座单元竖向刚度为 k,,水 平两个方向刚度为k =k ;间隙单元竖向刚度为 叩 k ,水平两个方向刚度为零。则 l+】72=1,k2=k3=k 2=k 3 拉伸/ 应变 应变 隔震支座处于压缩状态时,隔震支座的竖向刚 (a)拉压刚度相同 (b)拉压刚度不同 度由改进后的隔震支座单元和间隙单元共同承担, 为 k + :k。=k ;水平刚度由改进后的隔震支座 图2橡胶支座竖向恢复力模型‘ 大量的试验和研究表明,隔震支座的竖向拉伸 刚度与压缩刚度相比是很小的,只有受压刚度的1/5 ~单元单独承担,为k =k ;隔震支座处于拉伸状态 时,隔震支座竖向刚度由改进后的隔震支座单元单 独模拟,为'7 k ;水平刚度不变,还是k :=k ,。本 文将采取拉伸刚度为压缩刚度的1/7来检验拉压刚 度变化对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应力和隔震效果的影 响。 1/10 。因此,如果按图2(a)模型进行计算,即 隔震支座的拉、压刚度相同,必然过大地估计支座的 抗拉刚度。这对于多层、小高宽比隔震支座不出现 拉应力的隔震结构,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对 于大高宽比隔震支座容易出现拉应力的隔震结构来 说,必然会放大隔震支座的拉应力,而我国抗震规范 (GB50011-2001)对隔震支座拉应力进行了严格的限 制 。因此,采用目前模型不利于容易出现拉应力 的高层、塔型等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发展。因此,对 隔震支座进行模拟时,要考虑拉压刚度不同这一非 4算例分析 4.1模型概要 上部结构为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30,层高为3m,高宽比为3.6。模型平 面如图4所示。 经过计算,在4个角柱下分别布置直径为 600ram的铅芯橡胶支座(产品型号为LRB600),其余 8个柱下布置直径为700mm的天然橡胶支座(产品 型号为RB700),支座的竖向参数如表1所示。地震 波采用E1 Centro波和Taft波,y向输入,对比其在 线性属性,竖向恢复力模型可采用图2(b)所示的模 型。 3橡胶隔震支座模型的改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年1O月 下的轴向力时程。从图中可以看出,间隙单元只受 y 一f、pD 足暴 。 压力作用,隔震支座单元既受压力,又受拉力作用, 0 In J 、 、 而且压力只有间隙单元的1/6左右,为了说明方便,姗瑚珈 如0 8 取压为正、拉为负。 In ,: 、 、 ,: 、 图6(a)、(b)、(c)、(d)分别给出了改进后隔震 1 6000 6000 6000 ’ 18000’ 支座单元和间隙单元在8.5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 下的面压时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8.5度多遇地 震作用下,改进前、后隔震支座单元最大面压几乎没 图4模型平面图 有变化,由于间隙单元不受拉应力作用,所以改进后 8.5度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分析结果。 的隔震支座单元压应力下限值较改进前偏大。在罕 表1隔震支座类型及参数 遇地震作用下,虽然最大面压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改 改进前 改进后 进前隔震支座进入受拉状态,最大值超过2MPa,而 改进后隔震支座没有进入受拉状态,从而说明目前 支座型号 拉、压刚度 支座拉、压刚度 间隙单元压缩 工程应用隔震支座的模型不合理,其过大地估计了 (kN/mm) (kN/mm) 刚度(kN/mm) 隔震支座的拉应力,从而不利于高层、塔型等支座容 LRB6oo 2667 381 2286 易出现拉应力的隔震结构的发展。姗瑚 ∞o RB7oo 3632 5l8 3I14 图7(a)、(b),图8(a)、(b),图9(a)、(b)分别给 出了隔震支座的剪力、各层加速度及层间位移包络。 4.2结果对比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隔震支座的剪力、层间位移及加速 以拉应力最容易出现的支座1为例,支座1的 度等指标基本没有改变,从而说明改进后的隔震支 位置见图4。 座模型除改变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外,没有改变其 图5(a)、(b)、(c)、(d)分别给出了改进后隔震 余的特征参数,这也说明本文对隔震支座力学性能 支座单元和间隙单元在8.5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 的模拟是准确的,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隔震结构 Z ・蟹 幂 0 10 2O 3O 40 5O 时间(s) (a)ElCentro波8.5度多遇 至 一 一 .R 厘 星 幂 暴 10 2O 3O 40 5O 时间(S) (c)E1Centro波8.5度罕遇 图s改进后隔震支座单元和间隙单元轴向力时程(压为正。拉为负) 加 时㈣ 波 晰 j三 黟 遇 ∞加 如 第30卷第5期 吴任鹏,等:考虑橡胶支座拉压刚度不同取值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 ^z邑cF豁 一Bd 一幽惶 0 8 6 4 2 0 2 4 ・27・ 5 4 3 2 1 O 如 ∞卯 0∞∞如 5 4 3 邑 一 幽 值 出2 喧 1 0 0 O 1O 20 30 40 5O 1O 2O 30 40 50 时间(S) 时间(s) (a)E1Centro波8.5度多遇 (b)Tail波8.5度多遇 10 8 6 邑 幽陋2 0 2 4 —0 1O 2O 30 40 50 0 1O 2O 3O 40 50 时间(s) 时间(s) fc)ElCentro波8.5度罕遇 fd)Tail波8.5度罕遇 图6改进前、后隔震支座的面压时程(压为正.拉为负) 300 200 1OO 0 100 200 300 400 0 10 20 3O 40 50 一-0 1O 2O 3O 4O 50 时间fs) 时间(s) (a)ElCentro波8 5度多遇 fb)ElCentro波8.5度罕遇 图7隔震支座剪力时程 14 l4 l2 12 l0 10 8 6 4 8 郑 6 隧 邳 4 2 2 0 0.02 O.04 0.O6 0 0 0.00 0.20 0.4O 0.6O 位移(m) (a)E1 Centro波8.5度多遇 位移㈩ (b)E1Centro波8 5度罕遇 加速度(m/s ) 加速度(m/s2) (b)ElCentro波8.5度罕遇 (a)ElCentro波8 5度多遇 图8层间位移时程 图9层加速度时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年10月 的时程分析中。 度、位移反应。改进后的模型适合实际工程的时程 5结语 分析,将有利于推动高层建筑隔震技术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目前工程隔震结构分析计算中采用的拉压 参考文献: 刚度相等的隔震支座力学模型,过大地估计了隔震 [1]周福霖.结构减震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支座的抗拉刚度,从而放大了隔震支座的拉应力。 [2] 日本免震构造协会著,叶列平译.图解隔震结构入门 不利于隔震结构,特别是隔震支座容易出现拉应力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的高层隔震结构的发展。 [3]程华群.高层隔震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6 (2)将一个普通隔震支座单元和一个间隙单元 [4]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ETABS中文版使用指 并联,能有效地模拟隔震支座拉、压刚度不同的特 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性,并且不改变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间隙单元只 [5] 日本建筑学会著,刘文光译.隔震结构设计[M].北京: 受压力作用。 地震出版社,2006 (3)采用新的分析模型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 [6]刘文光.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 对隔震支座的面压影响不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 分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震支座拉应力的出现几率大大减小,并且改进后的 [7]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模型不改变隔震支座的剪应力以及上部的结构加速 [作者简介] 吴任鹏(1981一),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减震控制,E—mail:wurpedu@163.com 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心尽力尽智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 张元瑞 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及时、果断、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一方有 难,八方支援,国内、国际的爱心捐款和赈灾物资火速向灾区集中,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各地的志愿者 奔赴灾区进行奋不顾身、英勇卓绝的救援行动,灾区人民更是在进行着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抗灾自救行动。 在沉痛哀悼震灾死亡同胞的同时,一场举国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斗争正在迅速展 开。 6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要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明确了“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 救与国家支持、对E1支援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等六项原则。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首先是要 做好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在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地震灾后 恢复重建规划。 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和有关部门牵头指导和酝酿协调地方政府灾后恢复重建的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镇住房建设 规划三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展开。 又据报道,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工作于5月30日正式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 任务。 国有难,共赴之;民有忧,共解之。在这场民族大难中,每个中国人都责无旁贷地要尽心、尽力、尽智。 在这场显示民心、显示国力的重建灾区家园的伟大斗争中,我们房地产业界也毫无例外地要以最大的爱 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重建灾区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包括贡献财力、物力和聪明智慧,以我们的实际 行动,树立起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相称的良好产业形象。 (原载《中国地产>)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