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几十年革命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对孙中山研究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研究的深入,国内学术界对三民主义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每一主义的具体评价也存在某些分歧,有过争论。

1.民族主义 关于民族主义的争论,主要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孙中山早年民族主义中是否具有反帝思想。通常的看法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分为两个阶段,有旧、新之分。孙中山晚年的新三民主义中具有明确的反帝思想,对此无大歧异,但对早年的民族主义思想中是否具有反帝思想?则有明显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有。50年代时李光灿称孙中山早年的民族主义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面临亡国灭种灾难时激发出来的,“在早期的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里,既然还没有明确的系统的反对帝国主义思想,但反对外来民族侵略、压迫的思想,已经萌生并开始茁壮起来了”。①苑书义等看法与此类似,认为孙中山早期民族主义思想中带有一定的反帝要求,其反满活动首先就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所刺激出来的,并且主要是以避免世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为出发点的。⑥第二种意见认为无。80年代,冬青在《学术月刊》发表文章,认为孙中山早年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并没有明确的反帝思想,这一方面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所致,“另一方面也有历史的原因,因为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中国人民真正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进而提出反帝或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那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事。”①持相同见解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在兴中会时期,孙中山只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朴素的民族意识,“但对民族危机的前因后果实在还不甚了然,革命的纲领也末臻明确,当然就谈不上具备反帝思想了”。② ,

二是如何评价民族主义中的“大亚洲主义”。所谓“大亚洲主义”,指孙中山曾提出的联合东方日本以抵抗欧洲列强的主张,对这种主张,李光灿认为这是“含有消极因素而

事实上也不能实现的方法”。②也有不同意这种看法。50年代,张磊指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尽管对日本抱有某种幻想,但政治倾向是反对帝国主义,含有联合亚洲各国人民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积极意义,基本内容是健康而有现实意义的。④80年代,赵矢元认为孙中山从来不是大亚洲主义者,所主张的“大亚洲主义”与日本军园主义的“大亚洲主义”是对立的,并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亚洲主义”,寄希望于日本人民,表现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鲜明的反帝立场和晚期的光辉思想。⑧

三是如何评价孙中山的“反满”口号。对此,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孙中山“反满”与别的反清志土“反满”无根本区别,有一定程度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和相当程度的种族革命色彩。另一种认为,孙中山“反满”是反对清朝政府,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特权,其“反满”口号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与章太炎等人的“反满”有一定区别。

2.民权主义 关于民权主义思想,争鸣主要集中在如何评价“五权宪法”和建立民国的“三个时期”等问题上。

“五权”,指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选权和纠察权。对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评价,50—60年代,国内学术界不少人称这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申带有较多的消极因素的部分”,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加上考选、纠察二权,只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和彻史制流风余韵的改装。80年代后,对此传统的见解多提出异议,张磊的表述最具典型。称“五权宪法”是孙中山企图超越“三权分立”宪法的政体方案的尝试,表明了资产阶级的宪政日益没落,同时,也反映了企图补济西方国家宪法缺陷的孙中山忠实于民主主义的真话。因此,“五权宪法”的积极方面在于既包含着对于欧美的“三权分立”的宪法的某种批判,也体现了孙中山探求理想宪法的尝试。①熊月之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五权分立”的主张,“反映了孙中山在设计未来共和国的图案时,既想仿行他当时认为最好的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又想避免这个制度中的一些不足方面的善良愿望”。②

“三个时期”,指孙中山主张的建立民国要经过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对于“三个时期说”,国内学术界有人认为这与“直接民权的积极思想形成了对立”,训政时期是在“革命专政和民主宪政之间安置了一条鸿沟”。也有对此提法表示不同意见。李华兴认为:孙中山的。训班,本意是在训练“程度不足”之人民成为民国之主人翁。革命需要破坏,但也需要建设;直接民权是远大的目标,到达这个目标却需要具体的方法与步骤。就孙中山的革命方略而言,与其说训政时期是“一条鸿沟”,倒不如说是一座娇梁。①张磊称“三个时期说”为。革命程序论”,认为孙中山的这一主张“是一种复杂的政治现象”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包含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力面。

3.民生主义 关于民生主义的争鸣,集中在“平均地权”思想的渊源、内涵及其意义方面。

关于“乎均地权”思想的渊源,50年代时有人认为主要来源于太平天国空想社会主义和中国近代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思想。80年代后多数认为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主要来源于亨利,乔治的思想。也有认为来源是多元的,有西方经济学说,有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有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

对于“平均地权”的评价,持肯定者认为,“平均地权”虽不是平分土地给所有农民,但能使自耕农和佃户得到租地,不再受地主剥削,这在国内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的社会,能为大多数农民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就是先进的纲领。②也有持否定意见,认为这个纲领缺乏付诸实施的客观条件,特别是“孙中山想通过平均地权来实现社会主义,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主观的幻想,是民粹主义观点的表现”。

此外,在“乎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的关系上,亦有小小的争鸣。传统的看法是:孙中山对“平均地权”作“耕者有其田”的解释,是在接受中国共产党帮助以后的事。孙

中山的早期思想中原无“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对此观点也有人提出商榷,认为:传统看法不符合事实,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思想是同时提出的。这“耕者有其田”不是平分土地,只意味着非拼者不得有其田并不意味着凡耕者皆能有其田。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一—三民主义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已成为时代旗帜。继兴中会之后,国内又建立了许多救国救民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4年2月,湖南革命志士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1904年7月,湖北革命青年吕大森、刘静底、张难先等人在武昌组织了“科学补习所”;1904年冬,江浙一带革命者蔡元培、章大炎、陶成章等组织了“光复会”。此外,还有安微的岳王会,江西的自强会,贵州的科学会等。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小团体的增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全国性革命政党的成立作好了准备。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黄兴、末教仁等倡导下,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制定了纲领、誓词和各种章程,并决定把《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11月改名为《民报》。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

推翻延续两干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一个“主权在民”的国家,使人民过上幸福文明的生活,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奋斗目标和孜孜以求的理想。同盟会成立之后,就提出了一个比较明确而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又称之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人们通常称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又是他们的救国方案,也是他们设汁的未来新中国的蓝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构想基本轮廓脱胎于民有、民治、民享的西方资

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当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文明时,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和矛盾,越来越充分地暴露了出来,西方各国社会中的贫富悬殊,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的一面和面临的危机,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迅速兴起,所有这些,对思想敏锐的孙中山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他坚决主张中国不能追随欧美诸国的者路,应该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加以改革创新,建设一个比西方诸国更民主、更完善的“全民政治”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他悉心研究欧美各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潮流,从而对当时中国前途作出了最佳选择和精心设计。

民族主义,以“驱除挞虏,恢复中华”为主要内容。它包含反满和独立两层意思。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实现民族革命。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明确指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种族的便要排斥他”,也不是要“尽反满洲民族”,“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可见,孙中山是把少数掌权主政的满洲统治者与一般满族人民严格区别的,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清政府。因此,对民族主义的纲领应给予历史的肯定。

但是,同盟会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他不了解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入后中国近代社会的最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他所提出的‘喂族主义”指的就是“排满”而不是针对帝国主义列强。他没有认识到清朝的统治实质并不是满族的统治,而是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所以,他强调的革命性质,首先就是反满的民族革命,并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是中国民族革命的主要对象,这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它是三民主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