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卷

2013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卷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分析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①、②小题。(4分)

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è______,歼灭和击溃一切抵御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当”来形容;学习《芦花荡》,我们结识了鱼鹰一般的老英雄,他手拿竹篙撑着船,剥着莲蓬,转瞬便让小鬼子张皇失措;朗读《蜡烛》,我们感受了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跨越国界的情谊,这份情谊在炮火烧zhuó______的战场上,在高高耸立的瓦lì______之间闪烁,如烛光般让人温暖;朗读《亲爱的爸爸妈妈》,健忘的人们又怎能不忆起那充满荒谬与杀lù______的战争?

①根据注音,在方框上写出相应的汉字,书写要规范、工整。(2分) è zhuó lì lù ②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2分)

(1)锐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张皇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C.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

D.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我们所需要的,一是勇气,二是智慧。

B.随着电脑输入法功能日益强大,让许多人在键盘上敲字的速度也“飞”了起来。 C.这个县级洗煤厂经过技术革新,生产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语是“百万”、“横渡”,“百万大军”是实指。

B.《芦花荡》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

C. 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

- 1 -

D.《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引用了迪桑卡的诗句,其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古诗文填空(10分)

①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陋室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③ 树树皆秋色, 。 ,猎马带禽归。(《野望》) ④《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 。 ⑤历代以来,乡愁的表达形形色色,崔颢在《黄鹤楼》中以“ ? ”一句,在设问中表达思乡情怀。 6.名著阅读(4分)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和 两个故事时候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 和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的精神世界。

7.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题目。(7分)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2分)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 (3)“成王败寇”,这是古代对战争的一种诠释,曾经也是一国之君的李煜在《虞美人》中抒发了自己沦为阶下囚时的几多感慨。请阅读《虞美人》,并回答下列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之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②读完这首词,想一想与我们学过的其他词人的词相比,李煜的词具有什么特点?(2分) 二、阅读(49分)

(一)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 言(共15分)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 2 -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 3 -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8.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3分) 9.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10.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3分) 11.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12.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分)

(二)西塘古镇(14分)

① 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 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 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 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 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 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

- 4 -

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 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 “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 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 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13.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2分)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4.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对象 古桥 廊棚 特 点 15.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2分) 16.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迭效果?(2分)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17.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4分)

(三)《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宜乎众矣(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 5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选出加点的字词词义不同的一项:(2分) ( ) A.①同予者何人 ②何陋之有 ..

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可以调素琴 ..

C.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莲之爱 ..

文章表达了作者___ 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1分)

(四)《陈元方》(10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行

21.文中写“菊”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1分)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22.“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标准,法则④效

法,仿效。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1分)

23.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3处)(3分)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5.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写作(40分)

26.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淡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