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1)本工程自确定中标后立即组织人员根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__)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编制完成进行公司审批,根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修改。在开工前通过监理总监及业主审批。
2)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国家、行业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铁一安[20__]24号)编制《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17合同段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3)设立专门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了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专职质检人员具有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4)制定工程质量责任制,实行工程质量逐级负责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本人签字确认并留底。
5)项目部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以往施工经验编制了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通病制定了相应预防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根据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可能出现的质量的缺陷编制了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对具体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理。
6)经理部收到设计文件后,按规定分级审查核对,并建立专门
的设计文件审核记录或台账,注明审核人员、日期及审核结果等。
7)本工程自开工以来,为了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编制地连墙施工方案、地连墙钢筋笼吊装方案、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案、基坑开挖方案、脚手架方案等近40本各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核批准实施。
8)每道工序开始施工前均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技术交底书格式标准,字迹、图表清楚规范,有复核签字,交接双方签字。技术交底逐级向下交底到作业班组的每位施工操作人员,同时向项目专兼职安全员和质量员交底,以便安全员和质量员根据交底内容检查。至今为止,项目部已先后对进行了地连墙施工、地连墙钢筋笼吊装、基坑开挖、防水施工、脚手架施工的不同作业人员进行了针对性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
9)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指定的“工程质量检查制”要求进行日常质量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月度质量检查。日常检查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日常检查,定期大检查由经理部领导带队、有关部门参加检查。对上级部门组织检查中所开具的书面整改单,遵照“定人、定时、定措施”的整改要求进行整改期限前进行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
10)工程测量仪器按照计量法规送国家认可的计量鉴定单位进行定期的鉴定,严禁使用超过鉴定周期或精度达不到要求的计量仪器。
11)施工测量和放线放样坚持两个测量组分别测量或一个测
量组分别用不同方法测量,核对结果。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组织移交工程定位基准点或高程控制桩的过程中,做好详细测量记录,办理相应交接手续,并全面做好工程定位基准点和高程控制桩的保护工作。在进行施工测量和放线放样过程中,应保留原始记录,及时整理出测量放线成果。
12)测量资料的计算结果必须进行第二人复核,并签字齐全,并明确责任人。
13)项目部实验室试验人员按有关规定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试验设备仪器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检定和校验;对于自检器具,已具备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自检校验,并形成相关记录台账。
14)试验人员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取样、检验、送检;负责开工前标准试验工作,并合理选择、确定试验参数及施工工艺参数。
15)根据“试验检测人员责任制”要求实验员经常深入现场,掌握原材料质量的变化情况和砼、砂浆、级配土等的施工质量波动情况,并进行控制、调整,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砼计量的准确情况,发现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计量偏差过大或不按配合比通知单配料、任意加水等情况,应及时向项目经理、质检站和总工应映,必要时,可提出暂停施工的要求。
16)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__)规定,工程质量验收经过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或子分部工程验收、单位或子单位工程验收等。我
项目每道工序均及时完成相应检验批验收,现阶段已完成地连墙、钻孔灌注桩、冠梁、混凝土支撑等施工。
17)混凝土强度可采用“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试块”的方法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试块”的制作,应由监理单位见证,由施工单位组织实施,送至有见证资质的检测机构试验。
18)采用回弹法检测,有单个构件检测或批量检测两种。当批量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当构件少于10个时,应按单个构件检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