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文化
1997年,央视引进长篇韩剧《爱情是什么》;2000年,李贞贤登陆中国;2010年,六九圣战拉开反韩的序幕。
韩流来袭,势不可挡,它以其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在中国80、90后的流行元素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从最初的对明星的迷恋、到音乐上的、冲击到服饰上的··韩流在中国所占有的何止是一席之地。
韩流,最初是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形成的一种说法。谐音是“寒流”,寓意在于中国的音乐、电视剧在处于被动地位。一部《蓝色生死恋》赚取了多少青年男女的眼泪,一部《大长今》又使韩国膳食大火了一把,一首《Nobody》从街头放到街尾,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韩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作为当今时代的青少年,衣柜里必有几件韩版衣服,随身听里的韩语歌是必不可少的,韩星那更是如数家珍,韩语必也是要会两句。不然你就会被笑“你OUT了!”。的?的?那些明星多一般啊!韩国的美女帅哥们多养眼!整容?这年头还不允许改善自身缺点啊!还听中文歌?落伍!韩语的听着多有感觉啊!
韩流的大浪将韩国推到一个高高的需要国人瞻望的地位,总之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国内的东西怎值得一提?这种局面的缔造者是谁?
首先,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许多历史上的相似之处,其同为有儒家文化传统的东南亚国家,这也是韩国文化相比欧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原因。但或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使韩流的发展局限于东南亚范围之内。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韩国的
高度支持。韩国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韩流兴起之后,更在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专业,用于发展输出韩国文化。还有,在中国人群心理上,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剧中的情景,使我们看到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的人们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一部分年轻人所向往的追求。最后一点在于国内发展的单调性使其有机可乘,韩国的的歌曲中,和、港台的歌曲中的许多单一的情感表白不同,有许多强调青年人个性发展,以及对未来向往的有益内容。这些都使得韩流在中国所向披靡。
可是这风靡之势在2010年6月9日颓然,那像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弥漫在网络间的硝烟伴着圣战拉开的第一幕。这些公众愤怒仅仅是因这一起SJ事件引起的吗?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早在2005年下半年,韩流文化已开始出现萧条,韩国本国国内娱乐事业的萧条。和韩国经济近几年的萧条一样,韩国本土娱乐事业也发展缓慢,固定的套路使韩流文化变得十分单一。在国内,部分电视台等地方媒体也抵制韩流文化。最重要一点是,许多韩国明星在演出中的耍大牌行为,韩国电视剧以及娱乐节目中许多过重的民族主义,伤害中国观众心理的台词,深深影响着中国观众的收视心理。
六九圣战,“脑残不死,圣战不休”。从侮辱的言辞,粉丝的盲目追随到世博会馆发生的踩踏伤人事件,我们容忍了太久太久,容忍到需要通过如此激烈的方式发泄不满的情绪。可将SJ赶出了中国又如何?会有另一个组合出现,重新占据曾至高的位置。一时的愤青之举能保持多久?真正需要改变的国人对待韩流文化的态度。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应该是理智的,切不可盲目跟从而失去自我。追星狂热到连自己国家的荣辱都不顾的人不配为国人,当代年轻人的爱国心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动摇的。而对抗外来文化最好的武器应是发展本国文化,中国的某些文化方面长期处于疲软期,若能发展起来将会成为不可估量的软实力。我们应趁着对韩流文化抵制的良好时机发展本土文
化,摆正中韩的文化状态。让韩流来过,汉风又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