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xxx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xxx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来源:尚车旅游网
生态移民项目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2《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3建设方提供的地形图及对项目的设计意图和要求。 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 80—1999(2003年版) 1.5《城市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9《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45—95,2005年版) 1.10《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1.1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1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1.1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15现行的其他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2.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贵阳市长顺县县城与威远工业园连接线上,紧邻县城,属于县城边缘,是由高速出口经威远工业园到县城的必经之路。

整个地块北侧为山体,地块中间三座相连的独立山体和一条自西向东的自然水系将地块分成东南(A地块)、西南(B地块)、西北(C地块)、东北(D地块)共四个地块:A地块地势平坦,体块较大(约72.78亩);B地块地势平坦,体量较小(约74.92亩);C地块紧依山体,体块较大(约99.44亩)总用地面积约为164776.24平米。

项目主要由多层商住楼、多层住宅、高层住宅、酒店、商业、市场、

幼儿园及其它配套设施组成。其中多层商住楼的一层为附属商铺;多层住宅及高层住宅底层(局部)均为架空层,其余层为住宅;顶层均设跃层户型。

3.总平布局和流线

本规划主旨在于建立贵州生态移民项目新典范城镇,规划中以“宜住”、“宜业”、“宜游”的设计理念为主导。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保护土壤、水体以形成的自然风貌。以新城镇生活范本定义生态移民新生活方式,开拓生态移民新区域和生态移民中心,谱写生态移民工程新篇章。

本项目总平面采用点式和板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A地块31栋多层住宅、幼儿园组成;B地块由18栋多层底商住宅楼和7栋住宅、1栋6层酒店、1栋三层集镇商业组成;C地块是由10栋多层底商住宅楼、6栋多层住宅楼、11栋高层住宅楼组成。

在用地西面、东面、南面均设置了小区出入口(共5个)与县道二级楼相接。在自西向东的自然水系上架设了三座桥把南北地块连接起来。建筑退河道线10米,使河道两边形成景观商业街。各地块内均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到达每一栋建筑,并根据规划要求在各地块设置了消防出入口和人行穿入口,满足了消防及使用的要求。各地块建筑在满足间距、日照、容积率要求的同时留出尽可能大的组团中心花园景观,保证了楼与楼之间的景观视野和整个小区的通风采光。用地西面、东面、南面分别设置较大的市民广场,满足居民休闲娱乐。 4.平面设计 4.1住宅部分:

多层住宅楼底层为架空层,上面为6层住宅;多层商住楼底层为商铺,二层以上为住宅;高层住宅底层为架空层,上面为18层住宅。利用架空层做部分停车及休闲健身设施,给住户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提高了小区的居民生活品质。

户型设计力求为住户营造最实用、最便利的人居内环境。设计主要特点如下:

1

住宅主要为南北向,迎向本市主导风向,取得了良好的穿堂风。住宅楼采用了错落布局的方式有效避免部分相邻户型的视线干扰,充分利用朝南采光面。各户型有良好的动静分区。

采光设计均能做到明厨明厕,卧室均有采光面,客厅或主卧室基本占据南面朝向或者好的景观朝向。各主要空间均设置大窗,有效开阔室内视野,使居者最大程度接触阳光,亲近自然;户型设计中还充分考虑空调的安装,结合立面处理,统一了立面效果。公共交通核心筒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减少了住户承担的公共面积。结构布置合理,为降低工程造价创造有利条件,结构柱局部外凸于外墙面,使房间更方正实用,更具人性化设计。

4.2公建部分

4.2.1沿街商铺及集镇商业用房

小区河道两侧、沿二级路及沿地块中间的山体均设置商铺,在B地块集中设置集镇商业体。沿街商铺均为多层住宅一层设置,集镇商业体主要为三层,对集镇开放。商业与住宅的高差错落,使得住宅住户均可在阳台能观赏到河道景观。 4.2.3幼儿园

幼儿园布置在A地块的西北侧,也是在整个用地的中部,独立划分区域,满足日照的同时降低了对住区的影响。解决区域内子女就学问题。 4.2.3停车

小区停车主要考虑设置在架空层及小区路边。 5.立面造型设计

本项目采用贵州传统民居形式,与当地建筑风格相统一。规划建设一个商业集镇。以民族建筑为基本形式,通过优化改造,创造性的设计了民族建筑与现代商业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既保持了原生态的建筑模式,又提高了商业的价值。

住宅立面设计上,依然采用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外墙面采用淡雅的米白色涂料进行粉刷,配合深色的百叶格栅,相辅相成,互相呼应,达到立面整体效果统一,美观。

6.景观设计

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重点保护区域内的土壤、水体以及四周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的植被、水体、土壤及其形成的田园风光景观,保护周边森林植被、自然山体、流域水体及它们综合形成的环境风貌。

在设计上尽可能留出中心花园,绿地内多设置活动花园、儿童游乐所、景观水池,结合宅间绿地,形成一个内外相互渗透的景观环境, 从而小区景观绿化形成一个点、线、面完整的立体的景观体系。 1、设计思路

本方案本身依山傍水,设计中考虑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资源,创造一个低碳景观,运用一些自然或可再生材料为造园的主材料,提倡生态造园的理念。围绕着“传统贵州民居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理念而展开的规划与布局,将富有特色的当地建筑融入到现代商业中,使本案更加富有古朴文化韵味。 2、设计原则

(1)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2)因地制宜;(3)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绿的作用;(4)植物配置与环境结合;(5)组织交通便捷合理;(6)动静分区为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7)种植设计为使设计中充分表现绿色,多用乡土树种,充分体现 “低碳环保的生活”,居住区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居住环境,商业区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和季相等自然美的作用营造出繁华的商业氛围。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经济技术指标总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总用地面积 164776.24 ㎡ 2 总建筑面积 400645.30 ㎡ 住宅总建筑面积 370730.74 ㎡ 多层住宅(6+1F) 176668.18 ㎡ 其中 高层住宅(18+1F) 194062.56 ㎡ 2

商业总建筑面积 29715.30 ㎡ 其中 配套商业建筑面积 8352.00 ㎡ 底商商业建筑面积 21363.30 ㎡ 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 199.26 ㎡ 3 总基底面积 51406.26 ㎡ 4 建筑密度 31.2% 5 容积率 2.43 6 绿化率 30.30% 7 停车位 2139 个 8 户数 3354 户

二、A地块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总用地面积 48526.33 ㎡ 2 总建筑面积 92476.59 ㎡ 住宅总建筑面积 85289.52 ㎡ 商业总建筑面积 7187.07 ㎡ 3 总基底面积 17213.13 ㎡ 4 建筑密度 35.47% 5 容积率 1.91 6 绿化率 30.05% 7 停车位 486 个 8 户数 788 户

三、B地块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总用地面积 49952.25 ㎡ 2 总建筑面积 73077.26 ㎡ 住宅总建筑面积 55556.74 ㎡ 商业总建筑面积 17321.26 ㎡ 其中 底商商业建筑面积 8969.26 ㎡ 配套商业建筑面积 8352.00 ㎡ 社区管理用房 199.26 ㎡ 3 总基底面积 16210.36 ㎡ 4 建筑密度 32.45% 5 容积率 1.46 6 绿化率 31.00% 7 停车位 452 个 8 户数 502 户

四、C地块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总用地面积 66297.66 ㎡ 2 总建筑面积 235091.45 ㎡ 住宅总建筑面积 229884.48 ㎡ 多层住宅 35821.92 ㎡ 其中 高层住宅 194062.56 ㎡ 底商商业建筑面积 5206.97 ㎡ 3 总基底面积 17982.77 ㎡ 4 建筑密度 27.12% 5 容积率 3.55 6 绿化率 30.22% 7 停车位 1201 个 3

8 户数 2064 户

五、幼儿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占地面积 583.54 ㎡ 2 总建筑面积 1833.12 ㎡

8.无障碍、智能化设计

小区道路及相应配套公建均有无障碍设计,商业、住宅入口、楼电梯均有无障碍设计,充分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9.日照分析

本工程设计结合地形,努力营造阳光气氛,在规划建筑群体的同时,做日照分析,力求让更多的住户享受合适的阳光直射.严格按照长顺县城市技术管理规定进行建筑间距控制。

结构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的主要结构规范、规程及标准: 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1.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 1.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1.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

1.1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修正版) 1.1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2)

1.1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3》(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本工程结构分析采用的软件资料: SATWE结构分析软件(2008版) 2.自然条件及设计要求

本工程项目为贵州省长顺县,基本风压:W0=0.30kN/㎡(考虑50年重现期)。雪压(kN/m2)。贵州省长顺县为6度地震设防区,住宅及配套商业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幼儿园及社区医院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物安全等级一级,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建筑使用设计年限50年。

2.7主要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单位为kN/m2)

住宅、医院病房、幼儿园 2.0 楼梯、活动平台 商店 3.5 走廊、连廊 2.5 会议室 2.5 计算机教室 3.0 卫生间 阳台 2.5

4

电梯机房 设备房 7.0 露台 3.0 上人屋面 2.0 不上人屋面 0.5 栏杆顶部水平荷载 1.0kN/m

3.上部结构设计

多层住宅(6F+1)、集镇商业、多层商业、社区医院、幼儿园上部为多层建筑,多层建筑拟采用框架结构,高层住宅(18F+1)为高层建筑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2条规定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9.3表。 4.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

因业主尚未提供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故基础形式待定。 5.构造措施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8.1.1规定,建筑物长度大于55m,应设置伸缩缝,并设置后浇带。各塔楼设防震缝。

给排水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贵阳市长顺县县城与威远工业园连接线上,紧邻县城,属于县城边缘,是由高速出口经威远工业园到县城的必经之路。整个地块北侧为山体,地块中间三座相连的独立山体和一条自西向东的自然水系将地块分成东南(A地块)、西南(B地块)、西北(C地块)、东北(D地块)共四个地块:A地块地势平坦,体块较大(约72.78亩);B地块地势平坦,体量较小(约74.92亩);C地块紧依山体,体块较大(约99.44亩)。总用地面积约为164776.24平米。

项目主要由多层商住楼、多层住宅、高层住宅、酒店、商业、市场、幼儿园及其它配套设施组成。其中多层商住楼的一层为附属商铺;多层住宅及高层住宅一层(局部)为架空绿化,其余层为住宅;顶层均设跃层户型。 2.给排水设计说明 2.1设计范围、内容:

小区规划用地红线内的室内外给水、污废水、雨水系统,以及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室内灭火器配置。 2.2设计主要依据

2.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2009年版); 2.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2.2.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 2.2.4《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2.2.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2.6《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2.2.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2.2.8《住宅建筑规范》50368-2005

2.2.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要求及地块周边市政资料; 2.2.10建筑工种提供的建筑方案图。 2.3生活给水系统 2.3.1水源

本工程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各地块用水分别如下:

1)、C、D地块拟从地块西北侧分别接两根dn400进水管,在建筑物周边埋地敷设形成dn400给水环网,供本建筑物全部生活给水、消防给水使用。

2)、B地块拟从地块西南侧及东南侧分别接两根dn250进水管,在建筑物周边埋地敷设形成dn250给水环网,供本建筑物全部生活给水、消防给水使用。

3)、A地块拟从地块西南侧及东南侧分别接两根dn250进水管,在建筑物周边埋地敷设形成dn250给水环网,供本建筑物全部生活给水、消防给水使用。

5

2.3.2生活用水量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居民生活用水及绿化浇洒用水。

小区设计居住户数2996户,居住人口约11984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250升/人·日,则小区住宅生活最高日用水量2996.00m3/d。

本单位绿化面积约60151.67 m2 ,浇洒用水指标3升/ m2·日,则小区绿化用水量180.45 m3/d。

本项目最高日总用水量为3494.10 m3

/d(包括10%的不可预见用水量)。 2.3.3给水方式

本建筑物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和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相结合的供水方式。 按建筑层数分低区、高区: 低区:六层以下,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

高区:六~(18+1F)层,由泵房内中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加压供给; 2.3.4用水计量

住户生活用水水表出户集中设置,采用一户一表形式的普通水表,高层建筑水表设置在每层的水管井内,多层建筑集中设置在一层。 2.4污废水系统

本项目排水采用污废水与雨水分流形式。

2.4.1住宅生活污废水在室外总管合集,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2.4.2住宅分体空调冷凝水由排水立管收集后排至室外。 2.4.3住宅厨房与卫生间污废水分开立管排放。 2.4.4小区化粪池结合总平面进行设置。 2.5雨水系统

场地雨水量计算参照贵州省贵阳市暴雨强度公式q=11.322(1+0.707lgP)/(t+9.35)0.695,建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年,降雨历时 5min,降雨强度q25 = 4.33L/s·100m;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年,降雨历时 10min。

屋面雨水按重力流设计,由雨水斗汇集后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场地雨水由雨水口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管道最终排入河中。2.6水消防部分 2.6.1消防灭火用水量

本建筑物按同一时间一次火灾考虑,各消防系统用水量统计见下表: 序项目 用水标准 火灾延续用水量 备注 号 (L/s) 时间(h) (m3) 1 室外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给 2 室内消火消防水池和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栓加压泵、高位水箱联合供给 自动喷淋消防水池和自喷3 系统 30 1 108 加压泵、高位水箱联合供给 4 一次灭火用水量 20 144 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5 一次灭火用水量 252 加压灭火部分 2.6.2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管与室外生活给水环状管网合用。在室外给水环状管网上按水量要求均匀设置若干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每套消火栓容量为10~15L/s。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 2.6.3室内消火栓系统

本建筑物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防泵房在火灾时加压供给,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按20L/s计。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初期灭火用水由屋顶水箱消防贮水供给,管网形成独立的消防环状管网布置。消防加压水泵置于酒店一层设备用房区域,火灾发生时可通过设置于消防箱内的启动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或通过消防控制中心指令启动消火栓加压泵。

建筑物室内各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 并满足两股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消火栓充实水柱不低于10m,并在屋顶设置试验用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环状管网布置,同时在室外设置设水泵接合器,每套水泵接合器供水量为10~15L/s,供火灾时消防车供水灭火使用。 2.6.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

1).设计参数

本项目商业部分按中危险Ⅱ级设计,酒店按中危I级设计,喷水强度:商场8L/min.m2,酒店8L/min.m2,作用面积:160m2;持续喷水时间:1h;最不利点喷洒头工作压力0.10MPa。系统设计用水量按商场26L/s计,设计取30L/s。 2).系统设计

本工程在一层泵房内设8组湿式报警阀,担负的喷洒头不超过800个。非吊顶的区域采用DN15带保护网直立式玻璃球喷洒头,吊顶区域采用吊顶型喷头,动作温度为68℃、K=8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二台喷淋加压泵,贮水池与消火栓系统合建,位于一层水泵房内。二台水泵为一用一备,互为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设二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设专用水管至报警阀前供水管,保证系统压力。发生火灾时由给水加压泵从水池取水加压供水。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3).系统控制

采取湿式系统,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并敲响水力警铃向人们报警。给水加压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运行状况信号显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加压泵,应在泵房的控制盘上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均设有运行状况显示装置。

4).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室外埋地管采用PE塑料给水管,电热熔接。室内管道的工作压力均为1.6Mpa,室外管道工作压力为1.0MPa。 5).建筑室内灭火器配置

室内灭火器配置,住宅部分按轻危险级,酒店部分按中危险级设计,商场部分按严重危险级设计,幼儿园按中危险级设计。其中轻危险级每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1A,最大保护面积100m2/A;中危险级每具灭火器最

小灭火级别2A,最大保护面积75m2/A。严重危险级每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3A,最大保护面积50m2/A。

在建筑物所有楼层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2.7管材及管道敷设

2.7.1室内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塑料给水管, 热熔连接;在裸露阳光下铺设的地方、生活给水立管及水泵进出口的给水管道,采用衬塑钢管,卡环或法兰连接。室外给水管采用PE塑料给水管,冷熔连接。

2.7.2住宅厨房、卫生间给水管道一般为明装,单管供水,并预留热水器给水接口;分户水表设于建筑专用水管井。

2.7.3污废水、雨水系统立管采用PVC-U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其余采用普通PVC-U排水塑料管,专用胶粘接。

排水立管布置在室内或外墙较隐蔽处,保持立面美观。住宅卫生间污水管道同层敷设,避免悬吊在下层住户上空。 2.7.4所有消防给水管道均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 2.8环保节能 2.8.1节水节能措施

六层以下利用城市自来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六~(18+1F)层采用变频加压设备供给,尽可能减少能耗。

采用陶瓷芯节水龙头、节水型低水箱等先进产品。 化粪池按每栋建筑物一座环保成品玻璃钢化粪池来设计。 2.8.2环境保护与卫生

所有水泵采用低噪音产品。供水设备基础设置隔震器;泵房内管道设置橡胶弹性吊架;给水管道设置橡胶软接头、橡胶隔震过滤器及自动排气阀。

化粪池设置通气管,引向高空透气,避免地面散发臭气,影响居民生活。

强电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业主所提设计任务书

7

1.2国家、地方、行业相关规范及规定、主要有: 1.2.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2.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程》GB50343-2004 1.2.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2.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2.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2.8《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1.2.9《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3各专业提供的作业图及资料。 2.供配电 2.1负荷等级

小区内用电设备中,酒店、商住楼、商业楼等应急照明、消防泵、喷淋泵、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为二级负荷;二类高层住宅的应急照明、消防潜水泵、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客梯用电、弱电系统、生活泵等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2.2负荷估算

对于用电负荷:住宅按60 VA /㎡估算;共建配套按80 VA /㎡估算;商业按120 VA /㎡估算。住宅住户及住宅公共用电、商业及酒店用电由本小区内的室外箱式变配电所供电,总容量约20800kVA;其中住宅用电为1000KVA,公共部分为2800KVA,商业及酒店用电为8000KVA。 2.3电源

拟从附近市政10KV电网引入4路10kV电源作为常用电源,A~D地块各一路10KV电源进线,拟在A块设置一个10KV开闭所,设置5台1000KVA室外箱式变配电站,其中3台1000KVA用于商业及公共部分,2台1000KVA用于住宅供电。拟在B地块设置一个10KV开闭所,共设4台室外箱式变配电站,分别为3台1000KVA及1台800KVA,其中3台1000KVA供商业及公共部分使用,一台800KVA供住宅供电使用。C地块设置一个10KV开闭所,共设7台室外箱电变配电站,分别为2台1000KVA,5台800KVA,其

中用2台1000KVA用于商业及公共部分,5台800KVA用于住宅部分的供电。D地块设置一个10KV开闭所,共设7台室外箱式变配电站,分别为2台1000KVA,5台800KVA,其中用2台1000KVA用于商业及公共部分,5台800KVA用于住宅部分的供电。拟在B地块酒店一层设1台8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做为酒店及商业的二级负荷的备用电源,拟在C地块住宅楼架空层设置1台500KW的柴油发电机供电梯、公共照明及商业等二级负荷使用。在D地块住宅楼架空层分设两台500KW柴油发电机,分别供电梯、公共照明及商业等二级负荷。 2.4管线敷设

住宅区域各单体电源引自小区室外箱式变配电所,进线方式为低压电力电缆电缆桥架或室外排管引入,供电电压等级为380/220V。高层住宅各单体在一层至顶层均设电表间,本单元的用电设备均由相应电表间引出。多层住宅不设电表间,电表集中设在一层公共走道内。住户用电干线采用电缆供电。低压配电主干线采用电缆供电。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消防配电电线、电缆采用耐火型。

所有室外电力管线全部在地下敷设,保证小区内环境整洁:小区内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管线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下电缆穿管或直埋敷设,由变电所至各单体的主干道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沟或电缆直埋敷设。 3.电气照明与节能措施

3.1主要房间、场所和配套设备机房,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及其它规范执行照度、照明功率密度、显色指数:

参考平

房间或场所

面及其照度值照明功高度 (lx) 率密度Ra

(W/㎡)

起居一般活动 0.75m水150 7 室 书写、阅读 平面 300 80 卧室 一般活动 0.75m水75 7 80 床头、阅读

平面 150 餐厅

0.75m餐桌面

150

7

80 8

0.75m水厨房

一般活动 平面 100 7 80

操作台 台面 150 卫生间 0.75m水平面 100 7 80 门厅 地面 100 4 60 走廊 地面 50 2 60 楼梯 地面 30 2 60 电梯厅 地面 75 3 60 储藏室

地面 100 4 80 地下室自行车库

地面 75 3 60 配电室 地面 200 8 60 残疾人坡道 地面 150 6 80 电梯机房 地面 200 8 80 商场营业厅 地面 300 12 80 办公室 地面 300 11 80 中餐厅 地面 200 13 80 酒店门厅 地面 300 15 80 酒店客房层走廊

地面

50

5

60

3.2当上述场所存在分毛坯、精装二次施工的情况,毛坯、精装均应执行上述标准。

3.3配电室、电梯机房、地下自行车库等场所的灯具采用T8细管荧光灯时,采用三基色或者一般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80的光源。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等场所的非节能自熄开关控制的灯具采用紧凑型荧光灯(CFL)。厨房内应使用防潮、防尘灯具,卫生间应采用防潮灯具。3.4灯具配套的镇流器应当选用电子镇流器或者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当选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时,配置电容补偿,其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0。 3.5荧光灯的灯具效率不低于:

灯具出光口

保护罩(玻璃或塑

型式

开敞式

料) 格栅

磨砂、棱镜

灯具效率

75%

65%

55%

60%

3.6合理选择变压器: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变压器,并根据负荷情况合理

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及其负载率(变压器负载率宜为0.7~0.85),降低变压器能耗,提高技术经济效益。

3.7合理地制定供配电方案:通过负荷计算及各类设备负荷特点,结合项目总平各建筑物用电负荷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总体供电方案。 3.8合理设置10/0.4kV变配电所:使其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有效地控制各变配电所的供电半径,降低线路传输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

3.9根据负荷需求的变化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使变压器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损耗,达到节能效果。

3.10采取分相动态无功补偿措施,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及变压器损耗。

3.11动力设备采取有效的启动和控制方式。30kW及以上较大功率的电动机可以采用变频调速器或采用软起动器等启动和控制方式,提高电动机在轻载时的效率或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达到节能的目的。

3.10照明配电负荷尽量做到三相平衡,降低零相负荷电流,提高照明配电系统电能效率。

3.11限制热辐射光源的应用,其优点是显色性好,启动快速,便于调光;但由于高效低,寿命不长,故要限制使用。在工程设计时除要求调光、开关频繁和短暂工作以及特殊装饰要求外,一般不应使用。

4.防雷和接地

各单体按计算所得的年预计雷击次数确定相应的防雷等级,设置避雷带和放侧击雷、防雷电感应等防雷措施。采用联合接地,电气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利用建筑物内结构钢筋作为接地体和联接体,屋面上沿屋角、屋脊等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网(带)。

在配电线路、弱电线路各个防护区交界处,安装现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程》所规定参数的浪涌保护器。

9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建筑物内主要金属物如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等,与接地装置相联。住户卫生间需做局部等联结。 5.存在问题

5.1供电方案需供电部门确认。

弱电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业主所提设计任务书

1.2国家、地方、行业相关规范及规定、主要有: 1.2.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2.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2.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2.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2.6《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1.2.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2.8《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1.2.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1.2.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4 1.3各专业提供的作业图及资料。 2.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通信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每个大系统中又包含子系统(详见下文)。各子系统中,火灾自动报警由设计单位设计,消防部门审核认可;其它系统由设计单位配合系统供应商完成管线设计,并经技防办、供电局等部门审核;单体外管线由电信部门统一设计,设计单位进行管线综合协调工作。通信系统单体内部管线由设

计单位设计,电信部门审核认可,室外部分由电信部门设计;有线电视系统单体内部管线由设计单位设计,有线电视部门审核认可,室外部分由有线电视部门设计。 3.总则

本工程设计弱电系统,运用通信、计算机和自控等技术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各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向住户提供先进的安全防范、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单体外弱电主管线排管敷设。小区内各类弱电管线、监控信号汇集后实行统一管理。住宅楼核心筒内设置弱电竖井,用于放置楼层分线箱。室外弱电管道与人孔、手孔统一设计和敷设。每个单体设置一个弱电进户点,高层住宅在地下室或一层用线槽引至弱电竖井。

本工程拟在小区中心一层配套服务用房设消防控制中心(可与保安监控中心相邻或合用,建议设在小区中心方便管理处)。 4.通信系统

住宅区域、商业区域的内部管网分别接入区域内通信中心机房,机房内设置光电转换、宽带网连接设备。

每户起居室内设置一个家庭信息配线箱,按每户2门计,本工程住宅电话总容量为5932门,公建配套按60门估算,商业总容量约为240门,酒店按160考虑。本工程电话容量共计6392门。 5.有线电视系统

与市有线电视网联网,各单元均预留与市有线电视网的接口。对于住户,有线电视进线均引至家庭信息配线箱,再引至卧室、起居室的各个电视终端。按每户2门计,本工程住宅共计约5392个电视终端,公建配套按30个电视终端估算,商业总容量约为120个,酒店按80个考虑,本工程共计约3610个有线电视终端。 6.安全防范系统

对小区周界、重点部位、住户室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由安全中心统一管理。

10

6.1闭路监控电视系统

在小区出入口、主要通道、商场、酒店等重点部位设置摄像机,联网至监控中心,通过传输图象进行监视,并记录和存贮监视图象。 6.2访客系统

在住宅楼单元入口处装置具有电控门锁的安全防盗门和对讲主机,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门口机,小区监控中心设置管理机,电控锁除具有有非接触式智能卡开锁的功能。 6.3家庭安防系统

住户室内具有燃气泄露报警、按钮式家庭紧急求助报警等功能。一层、二层的住户另加红外幕帘探测器、门磁。报警时除住户室内发出声、光信号外,并将信号传至小区监控中心进行实时记录,处理和存贮。 6.4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对出入小区的机动车辆通过智能卡形式进行管理与计费,并将信息实时送至住宅和商业区域的监控中心。 7.存在问题

住宅区域单体外弱电主管线通道、机房位置需要与各配套部门协调确定。

电气消防设计说明

1.供电情况

应急照明、消防泵、喷淋泵、排烟风机、消防电梯、消防潜水泵、防火卷帘、火灾报警系统、安防系统、客梯用电、生活泵等为二级,其余均为三级负荷。消防设备用电采用两路供电,末端自切。 2.电气线路的敷设要求

用于消防设备的控制线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警报、控制、通信线路采用阻燃电线穿金属管暗敷,主干线采用阻燃耐火电缆穿防火涂料保护的金属线槽。双电源自切箱引至消防设备控制箱及消防设备控制箱引至消防设备的分支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穿金属管敷设或采用阻燃耐火电

缆穿金属线槽、桥架敷设。

3.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在安全出口设置安全出口标志灯,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排烟机房、变电所等设置保持正常照度的备用照明,高层住宅公共部位、地下汽车车库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和疏散照明。安全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标志灯、备用照明由本层的专用双电源自切箱供电。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酒店、商住楼及高层住宅需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形式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集中火灾报警器能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控制信号,可进行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泵、喷淋泵、防烟排烟风机的启、停、显示工作故障状态能控制,显示消防泵启动按钮,水流指示器、报警阀的状态能控制防火卷下降,停止火灾部位空调风机,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暖通空调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贵阳市长顺县县城与威远工业园连接线上,紧邻县城,属于县城边缘,是由高速出口经威远工业园到县城的必经之路。整个地块北侧为山体,地块中间三座相连的独立山体和一条自西向东的自然水系将地块分成东南(A地块)、西南(B地块)、西北(C地块)、东北(D地块)共四个地块:A地块地势平坦,体块较大(约72.78亩);B地块地势平坦,体量较小(约74.92亩);C地块紧依山体,体块较大(约99.44亩)。总用地面积约为164776.24平米。

2.设计依据

2.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1

2.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6《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2.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2.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通风、空调及防排烟设计。

4.设计参数 4.1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2℃ 夏季大气压力 996hPa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13℃ 冬季大气压力 1011.4hPa

4.2通风设计参数 换气次数 发电机房 洗衣房 水泵房 厕所 次/h 10 10 8 10 4.3管材及保温

所有通风、防排烟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其厚度按风管制作统一规定执行,防排烟风管按高压风管做。

设在吊顶上的排烟风管及风管防火阀前后2m处用非燃材料(超细玻璃棉板外复合铝箔布)保温,保温厚度30mm。 5.通风设计

5.1配电间、水泵房等设备用房均设机械排风系统,自然进风。 5.2公共卫生间采用机械通风 6.消防设计

6.1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有外窗不超过60m的走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6.2防排烟系统风机由两路电源供电,防排烟系统由自动报警系统控制。 6.3风管穿越设置防火门的房间隔墙处设70℃关闭的防火阀,其洞口用防火填料密封。 7.环保设计

所有通风设备均采取消声、减振措施,满足室内外环境的噪声要求。

8.节能设计

8.1选择高效率风机,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0.32W/(m3/h)。

8.2平时使用的通风机由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设置定时启停控制。

节能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 76—93

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4国家及地方相应法规相关节能设计标准 2.总平面规划设计

本工程位于贵州贵阳市长顺县,长顺县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基本同季,年均气

温13.5℃,相对湿度81%左右,无霜期275天左右,年降雨量1250—1400mm。年日照射平均值1211.4小时,日照百分率17—28%,太阳辐射总量69.36—87.02千卡/平方厘米。良好的气候条件是十分理想的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节能设计上考虑合理规划建筑布局考虑了小区建筑的朝向和整体的通风效果:

12

2.1本项目中大部分建筑的主要朝向迎合南宁当地夏季的主导风风)“风道“的畅通,入风口和出风口结合主导风向合理设置空气流通效果。 2.2建筑布置上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同时保证建筑间距,有利于增强小区内的空气流动一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风量增大、风速提高,进而降低空调负荷。 3.建筑单体节能设计

单体设计结合功能单元充分考虑了通风、采光、日照、遮阳等因素: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并设计了部分保温隔热构造是外维护结构拥有良好的热工性能,达到提高建筑节能的目的。

3.1建筑外墙选用混凝土多孔砖加无机活性墙体外保温,满足保温效果,保证各栋单体均达到节能建筑标准。

3.2屋面节能措施:采用岩棉板作保温隔热层。

3.3户型设计开敞通透,可形成穿堂风,增强住宅室内的通风换气效果,在提高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空调能耗。

3.4户型设计的阳台,可祈祷水平固定外遮阳的效果: 4.给排水节能设计

4.1本工程选用高效节能的供水设备,如变频,高效水泵等;

4.2生活给水管道采用PP—R塑料水管,避免了钢管使用时间长产生的锈蚀大大提高了生活用水的卫生质量。

4.3卫生洁具选用节水零配件。经常操作使用的DNl 5水龙头或阀门使用陶瓷芯产品,节水节能。

4.4排水管采用PVC—u排水管,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4.5化粪池进出口采用FRP/PVC玻璃钢符号水封管件,确保安装和使用质量。

5.电气节能设计

5.1合理确定用电负荷容量,并应考虑不同季节负荷变化情况的节能措施; 5.2采用措施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素; 5.3应选用高效的节能型变配电设备及用电设备;

5.4正确的选择导线截面、线路的敷设方案,以利于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

5.5住宅用电采用分类分户计量;

5.6夜景照明宜采用自动控制措施,应可根据环境的照度变化、活动安排设定开灯方式和时间;

5.7对建筑设备设施节能控制,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生活给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照明等各个系统中设备运行工况进行实时测量、监控、记录,并进行分析处理,以达到节约能源、僵死资源消耗的目的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