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测试题-答案(精编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测试题-答案(精编版)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学情检测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卷面分:5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卷面 总分 得 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5分)

lí míng pāo qì shù shāo yì jìng piāo fú

xīn suān fán suǒ jīn jīn yǒu wèi fán zhí

líng lóng máng lù zào shēng quán lì yè mù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画出来。(6分)

悄.然(qiāo qiǎo) 累.累(lěi léi) 自传.

(zhuàn chuán) 试卷(juàn juǎn) 投奔(bèn bēn) 龟.

裂(jūn gūi) 三、补充词语,完成后面练习。(12分)

不求( )( ) 不可( )( ) 心( )神( ) 应接( )( ) ( )( )有味 一( )半( ) 真( )实( ) ( )( )无味 如( )如( ) 1.晴朗的夜空下,满天繁星( )。

2.刚开始,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 )”的味道。 3.我刚开始读《三国演义》时( ),但后来我越读越明白。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10分)

1.母亲将钱塞给我,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 2.阳光照耀在水面。 (把画面写具体)

3.照样子写句子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我想说:“ 。” 4.父亲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的万花筒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缩句) 5.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四季之美》是按照 来写的,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四季的美景:春天的 ,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表达了作者 。 2.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新知识,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正如朱熹所说:“ , ”。

3.《枫桥夜泊》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诗中描写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诗句是“ , ”,全诗借一个“ ”字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苦之情。

4.读完《慈母情深》一文,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 的母亲, 的母亲,母亲的爱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令人难以忘怀。

六、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ù chǔ)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

(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2分) 2.用横线划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1分) 3.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用“ ”标出。(1分)

4.文中“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 (2分)

5.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指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指 (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水墨菱塘(作者:吴建)

故乡江南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整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这时候,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开两三块菱盘,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被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凉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池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边。

每当这个时节,故乡每一扇窗户内,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在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角,大人小孩剥着菱角。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如今,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卷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白雾,我荡起木盆也

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丢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唇齿留芳...... 1.阅读短文第①段,故乡的菱塘的特点是 ;菱叶的特点是 ;菱花的特点是 。(3分) 2.下列对短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菱塘的生机勃勃。 B.第一段划线句子,从“疏疏朗朗”到“密密匝匝”,菱叶由少到多。 C.第二段中的“掀”“掐”等词写出了采菱女动作非常熟练。

D.第三段中“一个劲儿诱惑你”写出了街上菱角的数量之多。 3.读文第①至③段为我们勾勒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3分)

① ② ③ 4.下面的句子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选择其中一句写一写。(2分)

①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

②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

我选第 句, 。 5.本文的结尾和下列哪个结尾的写法最接近?两者的共同点在哪里?(2分) ①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②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③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④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向前驶去。

七、习作。(25分)

你喜欢漫画吗?漫画里的人,特点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漫画”你身边的一个人,突出她(他)特点,再选择一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少 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黎明 抛弃 树梢 意境 漂浮 辛酸 繁琐 津津有味 繁殖 玲珑 忙碌 噪声 权利 二、qiǎo léi zhuàn juàn bèn jūn

三、甚解 估量 旷 怡 不暇 津津 知 解 情 感 索然 醉 痴 不可估量 不求甚解 一知半解

四、1.母亲将钱塞给我,大声回答那个女人,她挺高兴我爱看书的。

2.清晨,一缕缕阳光照耀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顿时,水面染上了金色的微光。 3.读书是生活中的加速器。 4.万花筒是回忆。 5.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

五、1.时间顺序 黎明 对四季及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愁 4.慈爱 瘦弱

六、(一)1.yìng huá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3.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4.种类多 千姿百态5.大榕树 鸟儿快乐生活的地方。

(二)1.散漫 密密匝匝 馨香、白、淡红2.D 3.水墨菱塘图 采菱女采菱 灶上煮菱角 4.① 表达了作者对菱角的喜爱与赞扬之情5.都写出了故乡的事情,而且从“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卷中了,”和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两者都是想故乡事物,所以我选第②句。

《山居秋暝》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王维的《山居秋暝》及其教学设计的分析。

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近体诗六首》中的一首,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集中进行诗文鉴赏,把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感知、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

《山居秋暝》是王维“诗中有画”、动静结合的山水名篇,也是融情于景的典型代表。

《山居秋暝》的教学是近体诗鉴赏教学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文教学有着示范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我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近体诗的常识及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感受其意境美。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所设置了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和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以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主要使用讲授法、诵读法、提问法。

讲授法:运用简明、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作者以及近体诗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在教学中我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首先播放朗诵带,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其次运用个读和齐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诗味,欣赏、领悟诗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提问法:通过提问法能够使学生发挥主动性,更好的把握诗歌。 五、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我设定了如下的学法:1、诵读法。2、联想想象法。3、问题探究法。通过这三种学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定是根据“感受—理解—应用”的阅读规律,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抓

住主要内容,组织教学。整个程序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间在穿插图画等信息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苏轼的评价引出课题和作者,并对近体诗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导入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提高语文积累。然后顺利过渡到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要求边听边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初步了解诗文的大意以及感受诗的意蕴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

2、其次学生诵读:请学生模仿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多媒体进行正音教学。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诗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3)再读课文,把握文意

通过我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宾语前置句,以及“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疑难句式,串讲诗文大意。这样的设置是使学生读懂诗文,把握诗文大意。

(四)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在朗读全诗和了解诗文的大意之后,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对这篇诗进行研讨学习,主要采用提问式的方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我设定了如下的几个问题:

(1)感受整诗,找出诗当中的美丽图画?

(2)颔联和颈联中写了浣女、渔舟写的十分的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空山是否

和谐?

(3)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这里王维反其意而用之。诗人为什么要反用其意呢?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表达王维怎样的感情?(这个问题由我重点的进行讲解。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拓展练习

在对诗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内涵过后,还要让学生活学活用。因此,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1、熟读背诵《山居秋暝》,仔细品味诗中意境。 2、找读一些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

这样设置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学会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为了表现教学流程,我设立了这个板书。这个板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而通过这个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整体的把握诗歌脉络,体会整诗融情与景的写作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好了,我的说课就进行到此,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