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卷第2期 聚氯乙烯 Vo1.40,No.2 2012年2月 Polyvinyl Chloride Feb.,2012 【科研与生产】 乙烷氧氯化反应制氯乙烯的研究 李超”,郭晓红 ,周广栋 ,李哲 ,程铁欣 (1.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3;2.长春市第二中学,吉林长春130023) [关键词]乙烷;氧氯化;氯乙烯;催化剂 [摘要]介绍了乙烷氧氯化反应制氯乙烯的研究情况,对Cu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 明:助剂KCl、CeO 、LaC13或La:()3均可显著提高Cu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Q32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937(2012)02—0009—03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vinyl chloride from the OxychlorinatiOn of ethane LI Chao ,GUO Xiaohong ,ZHOUGuangdong’,LJ Zhe ,CHENG Tiexin (1.College of Chemist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3,China; 2.Changchun City No.2 Middle School,Changchun 130023,China) Key words:ethane;oxychl0rination;vinyl chloride;catalyst Abstract:Research situations in preparation of vinyl chloride from the oxych1orination of eth- ane were introduced,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copper-based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The re- 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KCI,CeO2,LaC13 and La2 03 promoters could all obviously improve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 f copper-based catalysts. Foundation item:Natural science foundastion ofJilin Province(20020666) 氯乙烯(Vc)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是生产聚 作-3J。 氯乙烯的单体,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工业上先进的 1试验部分 生产VC方法是乙烯氧氯化法,由于该技术已很成 1.1催化剂的制备 熟,操作效率已近极限,要显著降低VC的成本只能 以),一Al o3或MgO一),一A12O3为载体, 寻找更廉价的原料。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 究用乙烷代替乙烯作原料生产VC,现已工业化 ; CuC12为主催化剂,KCI、CeO2、LaC13或La2O3为 目前,我国刚开始研究[2]。 助催化剂,采用常规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引。将载体 乙烷氧氯化反应式为:c2H6+HC1+o 一 与活性组分溶液浸渍搅拌12 h,120℃下干燥2 h, c:H3Cl+2H:O。上述反应包括2个连续的过程: 550℃下焙烧4 h后,压片,制成380 ̄830 btm催化 ①氯化氢转化成氯气,②乙烷氧氯化。因为乙烷是 剂,放人干燥器中,待用。 一种比乙烯便宜的原料,所以该技术可以使VC的 1.2催化剂的活性考察 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美国鲁姆斯公司、B.F.古德里 乙烷氧氯化反应在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进行, 奇公司、日本孟山都公司、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及欧洲 (乙烷):V(HCI):、,r(空气)=1:2:5,反应温 乙烯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力量开展研究工 度为500℃。反应前催化剂用HC1和空气于反应 *[收稿日期]2011—03—11 [基金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0666) [作者简介]李超(1983一),男,内蒙古赤峰市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多相催化及表面 化学,主要从事乙烷氧氯化研究工作。 [联系人]周广栋,E—mail:zhougd@jlu.edu.C1"1 9 聚氯乙烯 2012血 温度下活化0.5 h。反应产物用岛津GC一8A型气 相色谱仪分析(Porapak Q色谱柱,FID检测器)。 2结果与讨论 2.1活性组分CuCI:含量对催化剂的影响 乙烷氧氯化反应催化剂的主活性组分为 CuC1 ,笔者分别制备了不同Cu含量(Cu质量分数 分别为1%、3%、5%、7%和9%)的催化剂。所用载 体均为多孔y—A1 O。,Cu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 响见图1。 100 褥90 90趟 8ij: 坼5O 50嫂 40 40 30 30 20 20 l Z 4 b b , (cu)/% 图1 Cu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Cu content on activity of catalysts 从图1中可以看出:乙烷转化率在Cu质量分 数为3%时最高,此后随Cu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对 于目标产物VC的选择性而言,Cu质量分数为5% 时最大;综合考虑乙烷转化率、VC选择性和活性组 分Cu的分散状态等因素,取Cu质量分数5%为最 佳,可显著提高Cu的物种利用率。 2.2第1助剂KC!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在Cu基催化剂中,通常要掺入一定量的碱金 属化合物(如KCI)。KC1的掺入有效地降低了催化 剂表面CuC1 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而且在反应过程 中KC1和CuC1 可形成低共熔点化合物,有效地降 低CuC1:的挥发性。此外,TPR研究表明 ]:KC1 的掺人使Cu /Cu的还原变得更加困难,说明KCI 的加入有利于Cu /cU2 的转化,从而保证了较高 的催化活性和催化剂的寿命。其中,K/Cu摩尔比 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乙烷转化率在n(K): n(Cu)=2:1时最高,且随摩尔比增大变化不明显; 在 (K):n(Cu)=2:1时VC选择性最大,此后随 摩尔比增大而降低。由此可见,只有适当的K/Cu 摩尔比,才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其原因是催化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形成完全的熔融相,促进氯的释放, 提高VC的选择性。 1 0 (KJ:^(Cu) 图2 K/Cu摩尔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K/Cu molecular ratio on activity of catalysts 2.3第2助剂La或Ce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在Cu基催化剂中,除KC1外,还要引入稀土氯 化物或者氧化物以改善催化剂活性或者稳定性。冯 海强等[。 引入CeC13改进CuK/ ̄一AI:03催化剂, 并筛选出最佳CuC1 一KC1一CeC1。/a—A】2 o3配 比,乙烷转化率高达98%。X J Lii等[4 研究LaC1。 改进CuC1 一KC1/7~AI 0 催化剂时发现,引入 LaC1。显著提高了VC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的使用寿 命。TEM电镜表明[43:LaC13显著提高了Cu的分 散,使更多的活性中心参与反应过程。La含量对催 化剂活性的影响见图3。 100 100 90 90螽 辩50 嫩 5O蝈 40 40 30 3O 20 20 l Z 3 4 5 6 ’,8 w(1a)/% 图3 La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La content on activity of catalysts 由图3可见:乙烷转化率和VC选择性在La质 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相比之下,乙烯选择性 在La质量分数为5%时最小,可见乙烯与VC在形 成过程中存在竞争,这就为催化剂的改进提供了很 好的指导作用。 笔者试验采用ceo2作为第2助剂来改进 CuCl 一KC1/7一A1 03催化剂(利用cc4 /cd 氧 储存与释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晶化CeO 组 分可显著提高VC选择性,其原因是CeO2不仅促 第2期 李超等:乙烷氧氯化反应制氯乙烯的研究 100 垂 麟 鬻簇 100 进CuC1 分散,更主要的是高氧化态的表面空穴 氧物种(0一)能够促进Cu /Cu。 的转化,提高氯 的生成速率,增强乙烯转化为VC的能力,此时乙烷 转化率达到98%。Ce含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见 图4。 《静 90 菱50 90螽 嚣 100 芝90 辨 菱50 40 30 ∞g:{;} sj ∞ ∞ 们 ∞ 《 轱 20 0 l Z 4 5 5 7 8 9 1''(ce) ‘ 图4 Ce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Ce content oll activity of catalysts 由图4可见:Ce质量分数在3%~7%之间,乙 烷转化率和VC选择性较高,并在Ce质量分数为 5%时达到最大。此时,CeO2助剂以聚集的晶化态 存在,由于表面存在较高含量的表面空穴氧,促进了 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拥有较高催化活性(相对于分散 的Ce02助剂或CeO2大颗粒助剂)。 2.4混合助剂La203/Ce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综合考察第2助剂的催化活性及失活原因,笔 者采用La 03/CeO 双助剂来改善催化剂的稳定 性。研究结果表明:双助剂对催化活性影响不大,但 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其原因是采用La:O3 改性催化剂,降低了积碳在载体上的沉积概率或者 减少了裂解碳的形成。La。o3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见图5。 100 95 《90 褥60 萎50 4O 30 2O 10 O 2O 4O 6O 80 100 120 反应时间/h (a)未掺入La203 40 40 3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反应时闻/h (b)掺人La203 图5 La:03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Fig.5 Effect ofLaz03 on activity ofcatalysts 由图5可见:掺人La2 o3的CeO2一CuC12一 KCI/MgO一7一A1 03催化剂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反应时间为180 h时,VC选择性仍达到38%,乙烷 转化率下降不大;而未掺入La:o3的催化剂在反应 时间为120 h后,VC选择性下降到36%。可见,引 入La O,/CeO 双助剂能够显著提高Cu基催化剂 稳定性,对乙烷氧氯化的工业化生产有很大意义。 3 结论 (1)综合考虑乙烷转化率、VC选择性和活性组 分Cu的分散状态,取Cu质量分数为5%最佳。 (2)加入助剂KC1时, (K):n(Cu)=2:1时 VC选择性最大。 (3)加入助剂LaC1,时,乙烷转化率和VC选择 性在La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 (4)加入助剂CeO2时,乙烷转化率和VC选择 性在Ce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 (5)La:03/CeO:双助剂能显著提高Cu基催化 剂稳定性。 综上所述,Cu基催化剂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活 性,助剂KCI、CeO 、LaC1。或La O3显著提高了催 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对乙烷氧氯化工艺的工业化 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L1]Hi&man D A,Jones M E,Jovanovic Z R.Reactor scale—up for lfuidized bed conversion of ethane to vinyl chloride[J3.Ind Eng Chem Res,2010(49):10647—10681. [23冯海强,南秀琴,尹文龙.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反应性能 的研究[1].石油化工,2001,30(增刊):292—296. [3]易华,徐明霞,景晓燕.氯乙烯的生产技术及产需现 状[J].化学工程师,2001(4):39—44. [43 J IAu,xJ Lfi,G D刁 u,KJ 2hen,et a1.Effect ofKC1 on CuClz/r—AI2Q catalyst ofroxychlorinationof ec}砌.React Kinet Catal Lett,2006,88(2):315—323.[编辑:郝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