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伊豆的舞女》看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

从《伊豆的舞女》看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

来源:尚车旅游网
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09No.2

从《伊豆的舞女》看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吕娜

摘要本文分析了《伊豆的舞女》中主人公“我”的孤儿根性在行动、心理等细节上的表现,探讨了它对“我”与

人相处的心态、“我”的模糊的社会观所产生的影响,旨在通过主人公回归社会这一心理过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启发。关键词:孤儿根性敏感内向中图分类号:I131文献标识码:A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汉子”同“我”搭话,“我”才如释重负,和巡回艺人同行。他家之一。本文从孤儿根性这方面来浅析这位文坛大师的成一路追踪着舞女这个美的偶像,却又掩饰着心迹,生怕给人

——《伊豆的舞女》。完全是自尊心在作祟,这种对美好事窥破。之所以这么做,名作—一孤儿根性与川端康成物的追求,本是人的一种本能,无克厚非,但“我”却顾虑重

重,刻意隐藏。《伊》中主人公“我”身上的孤儿根性,与川端康成的个而这种脆弱的自尊心背后隐藏的正是孤儿所

因为是孤儿,“我”的身上没有一般少年人经历不无关系。特有的敏感和自卑。

的那种鲁莽冲动,不是怎么想就怎么去做,相反,内心的意川端康成生于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祖辈原是个大户

是那么的曲折迂回。人家,被称为“村贵族”,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愿表现在行动上,

在他两三岁时,父母因患肺结核病逝,祖父母便带他回到故在去下田的路上,“我”听到舞女们在议论“我”,说“我”

由于先天不足,川端康成体质十分孱弱。两位老人对孙是个好人。第一次得到一个人的平等对待,没有那种居高临里。

儿过分溺爱,担心他出门惹事,让他整天闭居在阴湿的农舍下的同情与可怜,并给了“我”肯定的评价,这给了“我”莫大里,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接触,把自己胆怯的心闭锁在一个“我心情舒畅”,“眼睑微微作痛”,激动得快要流的信心,令渺小的躯壳里,为此而忧郁与苦恼。上小学之前,他“除了祖眼泪,这时群山在“我”的眼里是“明亮的”,甚至还做出天真父母之外,简直就不知道还存在着一个人世间”。烂漫的孩童才有的举动,“挥动着刚才那根竹子,斩断了不

少秋草尖”上学后的三年间,祖母和姐姐又相继弃他而去,此后他。若是一般健全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于“是

祖父眼瞎耳背,终日一人孤寂地坐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评价,恐怕是不会做出像“我”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个好人”

在病榻上落泪,并常对他说:咱们是“哭着过日子的啊!”这一样的反应吧?在他幼稚的心灵投下了寂寞的暗影。十六岁时,祖父亦亡,三从孤儿根性向现实社会的回归

人只有对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才能体现他生命的价川端康成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孤儿。他描写祖父之死的

日记,后来稍事修改,以值,才会获得成就感、《十六岁日记》为题,于1925年发满足感等等。只有敞开心扉,以宽大的表,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胸怀与他人积极地交往,才能获得幸福感,才会快乐。一个

孤独敏感的人,他的人生是不幸的。孤独。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由于失去祖父而达到了极点。因为敏感、自我、冷漠等

对于川端康成来说,他接连为亲人奔丧,参加了无数葬性格因素,是一把双刃剑,给别人的是消极的感受,反过来礼,人们戏称他是“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童年没有感受到也伤害了自己。人本来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生活在现代人间的温暖,相反渗入了深刻而无法克服的忧郁、悲哀因社会中的我们,由此是否也会有所启发?素,内心不断涌现对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这川端康成用极其细腻的描写,让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种畸形的家境、寂寞的生活,是形成川端康成孤僻、内向性《伊豆的舞女》更是成为日本青春文学中一座不老心世界,格和气质的重要原因,也是的丰碑。《伊》中主人公“我”诞生的现实我们评析川端康成的每部作品得失的时候,都不能基础。忽视从整体上把握川端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仅从“孤儿

二孤儿根性在文中的体现的角度对大师的作品作了一些拙浅的分析。当然这么根性”

优秀的一部经典之作,不是一个人、主人公“我”是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因忍受不一篇文章就可以全面品

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独自去伊豆旅行。评的。文中男女主人公之间欲说还休、若即若离的恋情,巡

故事拉开帷幕,“我”跑步赶到了天城岭北口的茶馆,再“旅心”以及小说的艺术特色,都值得我们进一回艺人们的次步去细细品味。“遇上”巡回艺人们。“我就近跟舞女相对而坐,慌张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支香烟。舞女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推到

参考文献:我依然没有言语。”没有言语,还有那支用来掩饰紧我面前。

[1]郑克鲁:《外国文学作品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张的香烟,将一个孤儿敏感、内向、不善言辞的性格特点刻

年1月。画得栩栩如生。

[2]高宁、韩小龙:《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析》,上海外雨变小后,巡回艺人一行整装出发了,“我”也再次踏上

2004年12月。追赶的征途。任凭茶馆老太婆说什么也坐不住了,可见“我”语教育出版社,

[3]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外国文学作品选》,复旦的执拗以及舞女对我的吸引力。每一个人都在不自觉的追

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求着自己生命中所缺少的东西。舞女与“我”是那么的不一

样,她天真活泼,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她能够照亮“我”内心

作者简介:吕娜,女,1983—,陕西洛南人,硕士,讲师,的孤寂。舞女的性格特点更反衬出了一个孤儿的令人窒息

研究方向:日语教学研究工作,工作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的忧郁。

学院。“我”追上巡回艺人一行,却佯装冷漠赶过了她们,直至

0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