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老年认知障碍(痴呆)专业照料
———病理简介、诊治、安全管理、识别及临床问题的处理
学 校: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6年3月
摘 要
据统计,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5亿,2015年达2.02亿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痴呆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据估算,目前全国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600万人;老年痴呆病程可长达5—13年,且中晚期病人多,治疗效果差,费用高。对这样一种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的疾病,如不尽早加强防治,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病因未明,无特殊的治疗措施。衰老、抗体功能减弱、代谢障碍、内分泌减退、心理社会因素等均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关,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生活能力,需要照顾。老年人住院,不仅病人痛苦,而且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当采取的搞理措施,进行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和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认知障碍是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病的发病率高,临床常以智力明显衰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人物性格发生显著变化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本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对本病的具体病因无明确的认识,所以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手段。认知障碍照料工作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技能,因此,探讨这一特殊人群的护理非常重要。
- 1 -
目 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要
认知障碍—简介 一、认知障碍—主要分类 感知障碍 记忆障碍 思维障碍
二、认知障碍—具体分类 感觉障碍 感知觉综合障碍 三、6个主要表现形式 形势概况 学习、记忆障碍 失语 失语症 失认 失用 痴呆
其它精神、神经活动的改变 四、认知障碍—防止的病理及生理基础 认知障碍的防止
恢复和维持神经递质的重要作用
- 2 -
• • • • • • • • • • • • • • • • • • •
手术治疗 五、认知障碍—前兆 思维能力减弱 记忆力下降 计算能力的下降 其他
六、认知障碍—安全管理(六防) 防跌倒 防压疮 防噎食 防走失 防感染 防坠床
七、认知障碍—识别及临床问题的处理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用药问题及护理干预 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 3 -
认知障碍—简介
认知是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随意、心理和社会行为。认知的结构基础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由主区和辅助区组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与判断以及对躯体运动的协调均由主区控制,但主区完成这些功能依赖辅助区对行为和智能进行高层次整合。虽然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是有研究显示,本病的发生与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脑神经受损或发生退行性改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老年性认知障碍(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并且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患者势必会越来越多,其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的患者要比非糖尿病者高1.2~2.2倍[1]。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无临床特效治疗,患者由于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异常,饮食不规律,血糖控制困难,所以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挑战中,最可怕的不是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基数,而是如何处理老年痴呆和其他痴呆症的问题。 一、认知障碍—主要分类
(一)、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二)、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
- 4 -
(三)、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
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二、认知障碍—具体分类
(一)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主要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和内感性不适。 (二)知觉障碍
知觉障碍主要包括错觉和幻觉。1、错觉指对客观事实的歪曲的知觉、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都可能产生错觉。2、幻觉幻觉是虚幻的知觉指没有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临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1)根据所涉及的感觉器官,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内脏性幻觉。
(2)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3)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和入睡前幻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感
- 5 -
知,但对某些个体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1、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两大部分。(2)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是一种病理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特征有: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2>强迫障碍又称强迫思维,是指某一观念或概念,反复的出现患者的脑海中,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事实上常常视为被患者的意愿,想摆脱,有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
3>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而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明显的影响到患者的行为。 2、注意障碍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此时,人们对所注意的食物的感知最为清晰,而对周围其他事物的感知相对不清晰。 3、记忆障碍 4、智能障碍
- 6 -
痴呆是一种综合症,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
(1)自知障碍—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2)认知障碍—认知的脑结构基础;认知的结构基础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由主区和辅助区组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与判断以及对躯体运动的协调均由主区控制。
(3)认知障碍 - 病因及发病机制;认知是大脑皮层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 5、慢性脑损伤
(1)、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大多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及其相应的受体完成的。这些神经递质或受体异常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异常。 (2)、脑组织蛋白质异常聚集,脑组织中蛋白质异常聚集可见于一大类脑神经细胞退行性变性疾病中,如AD、PD、亨廷顿病、海绵状脑病等。蛋白质的异常聚积与基因变异、蛋白质合成后的异常修饰、脑组织慢病毒感染、脑老化和环境毒素中毒等多种因素有关。 6.脑老化
认知功能一般随年龄增高(约60岁以后)而下降。研究发现,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力、纹状体
- 7 -
多巴胺递质自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减少或降低。老年人脑巾血液供应减少,台成和分解代谢以及对毒素的清除能力均降低,这些都是造成老化脑神经细胞死亡,认知功能降低的主要因素。 (1)慢性全身性疾病 心血管系统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通过减少脑血液供应等机制,继发性降低大脑功能而引起认知障碍。处于亚临床阶段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其认知测验的得分明显低于无任何亚临床特征的同龄老人,说明这些病变可能已经造成腑部的缺血、缺氧及脑功能损伤。此外,整体功能水平降低,如老年人听力下降使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加工减少,也可降低老年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认同;躯体功能,特别是操作性活动减少也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有人发现,冠脉搭桥手术后的患者常出现短期记忆丧失和注意力下降,还有人认为,任何一种大的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的上述改变。 (2)精神、心理异常 轻松、愉快、多彩的生活环境可促进实验动物大脑皮层的增长,使脑重量增加。相反,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如负性生活事件、处境困难、惊恐、抑郁等均可成为认知障碍的诱因。(3)人文因素的影响 在诸多的人文因素中,受教育程度是报告最多、结果最恒定的影响认知的因素,认知测验的得分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生活状况较差与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年龄、性别、卒中史等较重要的因素后,社会经济凼素的影响一般不再显著。此外,女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对各年龄组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
- 8 -
明,这种差异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有关。图18-2简要概括认知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认知障碍—6个主要表现形式
(一)、形式概况
人脑所涉及的认知功能范畴极其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思维、创造,精神、情感,等等,因此,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但多相伴出现。
(二)、学习、记忆障碍:学习、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对学习、记忆基本机制的了解得益于对一种低等无脊椎动物海兔的简单的神经系统的研究。记忆是处理、贮存和回忆讯息的能力,与学习和知觉相关。记忆过程包括感觉输入→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贮存讯息的回忆等过程。短时记忆涉及特定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平衡,而长时记忆除特定蛋白质的磷酸化改变外,还涉及新蛋白质的合成。在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受损伤时,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记忆障碍,如颞叶海马区受损主要引起空间记忆障碍,蓝斑、杏仁核区受损主要引起情感记忆障碍等。
(三)、失语:失语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 (四)、失语症:无视觉及听觉缺损,亦无口、咽、喉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运动障碍,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亦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等。传统观念认为,失语只能是由大脑皮层语言区损害引起。CT问世后证实,位于优势侧皮层下结构(如丘脑及基底节)病变也可引起失语。
- 9 -
(五)、失认:失认是指脑损害时患者并无视觉、听觉、触觉、智能及意识障碍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物体,但能通过其他感觉通道进行认识。例如,患者看到手表而不知为何物,通过触摸手表的外形或听表走动的声音,便可知其为手表。 (六)、失用:要完成一个复杂的随意运动,不仅需要上、下运动神经元和锥体外系及小脑系统的整合,还须有运动的意念,这是联络区皮层的功能。失用是指脑部疾患时患者并无任何运动麻痹、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也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的情况下,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使用一部分肢体功能去完成那些本来已经形成习惯的动作,如不能按要求做伸舌、吞咽、洗脸、刷牙、划火柴和开锁等简单动作,但病人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却能自发地做这些动作。一般认为,左侧缘上回是运用功能的皮层代表区,由该处发出的纤维至同侧前回,再经胼胝体而到达右侧前回。因此左侧顶叶缘上回病变可产生双侧失用症,从左侧缘上回至同侧前回间的病变可引起右侧肢体失用,胼胝体前部或右侧皮层下白质受损时引起左侧肢体失用。
(七)其他精神、神经活动的改变:患者常常表现出语多唠叨、情绪多变,焦虑、抑郁、激越、欣快等精神、神经活动方面的异常改变。 (八)、痴呆:痴呆是认知障碍的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慢性脑功能不全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智能损害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障碍、人格异常及其他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降低,患者常常伴有行为和情感的异
- 10 -
常,这些功能障碍导致病人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明显减退。
四、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认知障碍的防治 对认知障碍的防治必须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采用相应的策略。研究对症和神经保护性治疗对有明显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的患者可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此外,针对认知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应用不同的神经细胞保护剂,如脑循环改善剂、能量代谢激活剂、神经递质和神经生长因子保护剂、Ca2+拮抗剂、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抗氧化剂、胶质细胞调节剂和非甾体类抗炎剂等均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的治疗。
(二)恢复和维持神经递质 恢复和维持神经递质的正常水平,多种认知障碍与神经递质异常有关,例如,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在PD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各种提高多巴胺能神经功能的策略相继产生,包括药物补充其前体L-多 巴胺、各种细胞移植以替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基因治疗法植入促进多巴胺合成的酶基因,以促进纹状体内多巴胺的生成或植人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以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或刺激受损的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此外,鉴于AD患者胆碱能神经元退化,利用胆碱酯酶抑制剂阻断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降解,以提高神经系统乙酰胆碱的含量是目前临床用于AD治疗的惟一有效策略。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PD的治疗,传统的手术疗法有
- 11 -
苍白球切除术、丘脑切除术以及立体定位埋植脑刺激器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建立的一种以微电极定位、计算机控制为特点的新的立体定位损毁疗法在治疗晚期PD患者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建立在现代电生理学技术上,在细胞水平精确定位、定向手术治疗PD的技术,可根据苍白球的不同部位具有明显不同的电生理特征,如苍白球外侧部具有相对不规律的或短暂爆发式放电,而其内侧部具有相对持续的高频放电,识别PD病人脑内不同的核团细胞,在细胞水平确定靶点,从而克服了个体在解剖和功能上的差异,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五、认知障碍—前兆
早期把老年痴呆诊断出来,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脑部出现问题时,例如经常忘记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在适当的时候找医生看一下,下面就是“什么征兆说明老年痴呆发病了”的介绍。 (一)思维能力减弱
思维能力减弱是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征兆之一,思维能力减弱主要表现为对人或事的评价、分析能力下降,如在看电视时,无法对剧情进行讲述,或是讲的根本就不是正在播放的。 (二)记忆力下降
一些人总认为记忆力减少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但有些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非常明显。如刚刚对他说过一件事,过一会儿问他,他就
- 12 -
不记得了;刚刚买了一个东西,付完钱后却忘记拿走东西。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加以重视。 (三)计算能力下降
一些平时计算能力很好的老人,在平时对于数字很敏感,一般的数字计算口算就可解决,突然间却连能几块钱也要算半天或是算错,如在买菜时算不清钱,这很可能是已经发生老年痴呆症。
(四)其次,一些老年人还会出现迷路、生活处理能力下降、说话含糊不清等情况,这些也说明发生已经发生了老年痴呆症。
六、认知障碍—安全管理(六防)
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管理主要从有这几方面做起:
(一)防跌倒 虽然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很多(心理及认知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但痴呆和抑郁症是大多数老年人跌倒最主要因素(及心理及认知因素),跌倒对老年人造成的后果严重(死亡、大量残疾、活动能力、恐惧心理、生活质量下降)。
如何防止老年人跌倒:在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内(1、床头标识;2、地面走廊;3、洗浴间把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爽、不可有障碍物,防止行走时绊倒或滑倒,如:跌倒宣传及标识的张贴。 (二)防压疮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保护骨隆突处;2、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避免擦伤皮肤;3、增进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13 -
(三)防噎食 1、食物要简单,最好切成小块,软滑、易吞咽的食物较受欢迎;2、不要催促病人或喂食速度过快;3、卧床病人喂食时要摇高床头,避免头偏向一侧和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4、加强噎食急救培训。
(四)防走失 1、外出时,须由家属或朋友陪同;2、应在老人衣物显眼处或手环标识老人信息;3、佩戴带有老人信息不易丢失的卡片。
(五)防感染 加强生活照顾避免皮肤破损是首位,其次确保空气流
通、衣物换洗等。
(六)防坠床 1、可以加栏杆的就立即加上;2、未加栏杆前,先用小桌子或重一些的靠背椅子靠在床沿;3、看护的人不要轻易离开;4、在家中,可以用一床薄被子卷起来,放在病人的床的外沿被单下也有效果。
七、认知障碍—识别及临床问题的处理
护理问题及干预 (一)、心理问题
1、焦虑,患者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坐立不安,重复动作,不停地搓手或者来回走动。
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惫等。
3、情感不稳定,常见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包括踢、抓、咬、打人、撕东西、破坏物品、骂人或语言攻击),不恰当处理物品、不恰当穿脱衣服。
- 14 -
4、欣快、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 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6、语言超越行为,包括持续要求帮助和引人注意,重复评议或问题,抱怨,消极待人或者待物,尖叫。
(二)、心理护理:老年痴呆是一种社会的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对于焦虑者,给予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适当的活动,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抑郁症患者,要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鼓励患者多活动,如散步等,有些攻击行为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病房环境应尽量按照患者的原有生活习惯设置,分析产生的激越的具体原因,避免刺激性语言,鼓励规律性锻炼,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更不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服或反锁在房间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表现欣快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等。行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宿舍的照明,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与患者建立信赖的关系等,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
(三)、用药安全及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多种伴随疾病,用药多样,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药或者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者吃错药,或忘了已服过药而过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不能旋转在患者身边,老人服药时必须看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将经药全部服下,以避免患者遗
- 15 -
忘或者错服。如一些心脏用药,用之过量会导致猝死,有生命危险,糖尿病用药,漏服或者不能按时服用,起不到降糖作用,服用过量又会造成低血糖等。对伴有抑郁症者,幻觉和自杀行为的痴呆老人以及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其把药服下,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将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吐掉或取出,镇静催眠药要在患者上床以后再服下。中重度痴呆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卧床患者、吞咽困难的痴呆老人,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药片瓣成小粒,或才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不能吞咽或者昏迷患者应由胃管注入药物。 (四)、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1、跌伤:老年性痴呆多伴有椎体外系疾病,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患者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却愿亲自行动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跌伤,加之老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干燥,无积水,规劝病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床及变换体时动作宜慢,床边宜设护栏,上下楼校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
2、走失: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定向出现障碍,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在其衣服内放一张卡片,写有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一旦走失,容易被人送回。
3、饮食护理:以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进食时必
- 16 -
须有人照看,以避免食物呛入气管致窒息死亡。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和胃肠道功能,制定相应的食谱,要进餐前主动介绍食物之口味,给予鼓励及引导,暗示患者饮食美味可口,早饭和晚饭时尽量开灯、供暖,创造明亮温暖的进食环境,便于观察,对家属送饭者,与患者家属沟通,要求食品制作时尽量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由于患者容易存在少食,尽量鼓励患者多进食,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鼓励多进食水果及各种蔬菜。
4、睡眠障碍老年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不要给老人喝茶,唱咖啡,吸烟,以避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每晚应该保证6-8小时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白天要让其有适度的活动,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眠,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便他能在夜间休息,避免整天卧床。 5、日常生活护理除了给予适度的生活照顾外,应尽量指导其自理日常生活,安排鼓励其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多与患者聊天,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要时常给予患者必要的卫生指导,采取适当的措施制止患者的不卫生行为,根据天气变幻及时建议患者及时添减衣服,经常为病房开窗通风换气,长期卧床的病人要为其定时翻身拍背,对大小便失禁的痴呆患者,要及时协助大小便,保持皮肤、床铺的整洁
- 17 -
干燥,以减少发生感染和皮肤病及褥疮的发生,洗澡时注意不要烫伤,热水瓶、电源、药品、化学日用品、刀剪等危险物品应放在安全、不容易碰到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杀或者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好随时有陪护。
只有通过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这样特殊的患者群,护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处理能力,以延缓甚至阻止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现象的发生。
对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是一件需要花心思的事情,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用对正确的方法;总之,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需要家庭、社会等许多方面共同努力,希望我们都能共同承担起这个重大的责任,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参考文献:
《认知障碍的探索与研究》、《认知障碍的安全管理》、《临床问题的处理》、报纸《认知障碍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老年周刊》。
- 1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