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失焦
———以埃塞俄比亚航班坠毁事件为例
阴侯雅兰摘要院媒介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挖掘和分享变得更加容易,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为舆论的异化提供了温床。2019年3月10日,埃航坠机事件发生后,8名遇难中国乘客信息公开,浙江女大学生成为众矢之的,舆论失焦。本文对该事揭示了其背后的非理性全民狂欢以及媒体和政府的不当发声,同时对突发事件舆论发展过程中失焦的原因进行分析,件传播过程中如何从主体方面避免舆论失焦进行探究。信息传播关键词院埃航坠机事件;舆论失焦;一、事件概述2019年3月10日,一架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前往肯尼亚内罗毕的埃航波音737MAX8客机坠毁,其机上的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共157人全部遇难,埃航失事客机上8名遇难中国中有8名中国公民。而后,公民身份也得到确认,4人为中国公司员工,2人为联合国(包括1名香港居民),另2人分别来自辽宁系统国际职员其中一位因私出行的24岁浙江女大和浙江,为因私出行。因其家境、样貌学生成为众矢之的,个人信息被网友深挖,等各方面条件优越,一时间成为网友集中谈论的对象。“窥私”即人类的天性在于关注非社会属性的关系,“原始兴趣”的一部分。得知该女大学生是和自己男朋友相约出国旅游后,再加之人肉搜索到的信息“优越性”,网民新媒体借频率骤然上升。在面临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时,已经成为舆情事件首次曝助其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光的主要信息来源⑥,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议发展。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其权威性、程设置功能,依然在媒体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失实新闻,依然会有不位。相较于新媒体上的海量信息、少的公众选择信赖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关注参与和持续新闻报道则助推网络舆情进一步传播与扩散⑦。简言之,无论是权威性更高的传统媒体还是传播速度更快的新媒体,其活跃程度以及报道深度都与大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息息相关,因而媒体对舆论生态的重构起着指导性作用。其次是政府部门。对于“3·21响水爆炸案”来说,与舆论重构相关的即当地的环境部门。网络舆情是民众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⑧,突发性事件所造成的大众恐慌极易激发大众的负面情绪,政府部门的态度在这时就显得盐城市委宣传部尤为重要。爆炸案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非便通过微博证实消息属实,并建议公众不要围观现场,常及时地安抚了大众情绪,避免了谣言的产生。如若政府对部门拒绝向大众透露真实消息,对谣言采取放任措施,其扩散不施加阻力,那么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便会如涟漪坠重将导致政府形象效应般不断地沿着圈层关系网扩散,陷入“塔西佗陷阱”。而未来政府形象的重塑不仅会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还将耗费漫长的时间。的非理性评论呼之欲出,对遇难女大学生进行人身攻击,的形象,舆论由此发瞬间将其塑造成为一个“死有余辜”酵。二、失焦的表现由聚焦衍生而来,特指失焦本是摄影学中的术语,摄影镜头汇聚景物反射的光线在取景器中成像的过程使得景物呈中,没有达到镜头焦点清晰成像的准确距离,指自现虚化、模糊的景象①。这一概念被延伸为舆论失焦,媒体使用的个人化、社交平台的自由化发展使得舆论主体使得舆论在事的范围扩大,事件中舆论难以被一方主导,甚至出现舆论极化件传播过程中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的非理性现象,越发偏离事件正常的中心议题。舆论纷纷表示同情和埃航坠机事件一经媒体报道,舆情产业是基于IT技大,由一星半点演化为燎原之势。术的信息服务行业,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舆情产业发展的大数据和搜索引擎基石和推动力。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都为舆情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媒介的交互叠加使网络舆情被非线性放大⑨,扩大了传播技术化媒介的发展为范围,加快了传播速度。概而言之,也让信息在不断传播的舆情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过程中持续发酵,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⑩。注释院淤俞逾全淑凤,李璐.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运行的动力节点解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56-160.于虞铭明,朱德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扩散动力学机制分析要要要以野昆明PX事件冶为例[J].情报杂志,2015(08):115-121.盂榆虞[加拿大]马尔科姆窑格拉德威尔.引爆点院如何引发流行[M].钱清,覃爱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愚王平,谢耕耘.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03):63-69.舆张一文,齐佳音,马君.网络舆情与非常规突发事件作用机制要要要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J].情报杂志,2010(09):1-6.余王来华.舆情变动规律初论[J].学术交流,2005(12):155-159.(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视听2020.04|173
“燃烧”的助燃剂三、技术化媒介:环境舆情,舆情可以扩散和传播,有了“可燃物”和“着火源”“火势”将会大范围地扩配以先进的技术化媒介,舆情新闻与传播
怜悯,感遭国人不幸;但是8名中国乘客的身份曝光后,网民却一度将矛头指向遇难女大学生,言语攻击都指向已然逝去却无力反抗的柔弱女子,而未关注整个事件的跟进和调查结果,舆论由此失焦。浙江女大学生因私出行而惨遭不幸的报道和评论大量转发,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接踵而来,其自身优越的条件成为大家发泄情绪的出口,这个惨遭不幸的女大学生成为网民的谈资,舆论被带偏。三、突发事件中舆论失焦的原因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和态度。舆论的形成离不开信息公开以及媒体的报道,这些成为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主体多元化,舆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舆论失焦不可避免。渊一冤社会环境1.高风险社会目前中国正处于高风险社会的危机中,大众媒介恰恰很有可能成为风险源。新媒体环境下,贝克所指的风险社会并不局限于现实世界,网络世界同样在其范畴之内,而社会大众心理认知的偏差往往也成为风险源的聚集地②。较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使得大众滋生仇富心理,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大众可以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中自由切换,网络匿名化使得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言论,信息共享可以使信息高速聚集和挖掘,这些都成为高风险社会的潜在隐患。而在这一过程中,仇富心理成为网民发泄的根源。一直以来,刻板印象的传播和塑造使得民众对富人的敌对感只增不减,社会阶层的固化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使得普通民众对财富持有者的偏见愈发强烈,普通大众和财富占有者之间的鸿沟也越来越深,大量民众的虚荣心理在网络上具体表现出来,通过各种方式向网友分享信息来获得心理满足。在网络这一虚拟平台上,他们不会压抑自己对财富不均的不满,而是将自己的不满无限放大,跟随人群淹没在网络世界,演化成利益群体之间的对抗,而民众在这样的意识对抗中只会加强自己的身份认同感。2.新媒体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信息的控制和掌握。同时,在信息能够支配一切的情况下,人类的欲望和需求必将依靠信息才能得到满足。互联网的特点让信息传播更加趋于透明化、共享化,近两年网络人肉、网络群体极化事件频发,从于欢案到江歌案,再到浙江女大学生遇难事件,网络群体在舆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偏向于非理性。在新媒体这一复杂的环境下,信息共享成为常态,人们通常认为,人越多,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就越充足,思考问题时就会考虑得更全面③。但实际上群体成员往往倾向于关注每个人都掌握的共有信息,而忽略那些只有部分成员掌握的信息,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持有基本相同倾向的人更容易走极端,形成“网络巴尔干化”,造成舆论失控、群体极化。在关于浙江女大学生的舆论浪潮中,信息共享和私人信息的公开成为大家言语攻击的174
|RADIO&TVJOURNAL2020.04
条件,网络群体力量的庞大使理性评论被淹没,针对女大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大,信息挖掘的热情只增不减。渊二冤网络主体的复杂性网络时代,在整个舆论传播过程中,主体的多样性让舆论的把控成为一个难题。传统媒体时代,从政府到媒体再到受众,信息都会经过一层层的筛选过滤,舆论的发展被某一方主导。但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不经过滤直接传达给受众,网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并且会主动跟踪挖掘事件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加入各种声音,舆论多极化发展。1.网民的非理性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民成为舆论发展的中坚力量,舆论一旦经过网络发酵,引起网民的关注,事件会处理得非常迅速,这也是舆论监督发展的一个阶段。但是网民自身媒介素养的不完善以及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非理性言论容易让舆论被带着走。在面对事件的敏感性和特殊性的时候,稍加情感介入就会导致言论偏轨,有目的性的言论被情感渲染后迅速扩散。突发事件中,敏感因素的话题往往会将舆论推向高潮。敏感因素会让网民将事件本身的属性抛之脑后,社会属性以及心理属性将作为事件的评判标准,其中掺杂的大都是非理性的言论。这场关于女大学生的舆论浪潮中,在阶层固化意识心理的支配下,网民对事件涉及主体的态度往往会区别对待,当事件主体是与大多数人所属群体相悖的优势群体时,民众都会下意识地做出非理性的谈论和攻击,这类群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了无意识心理,从而以一种自在自发的形式出现,即便有什么不正常的现象出现,有什么不合理的舆论,也不会动摇人们长期形成的思想和行动造成的无意识心理。2.媒体的不当报道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的言论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人皆媒体的时代让媒体无法再独当一面,人人都可以发挥媒体的作用进行社会监督和事件报道。我们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不再有门槛,过多的信息和过度渲染报道,对舆论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容忽视。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报道方式发生改变,网帖新闻化现象时有发生,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设置议题,同一时间内媒体集中报道,标题党和刺激字眼也时有发生,而且媒体之间往往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内容同质化使信息传播达到高度一致,网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深信不疑。埃航坠机事件发生后,女大学生的信息被媒体深挖,隐私信息被曝光,社交媒体平台一时间都在疯狂追踪、报道这个女大学生,甚至对其生前的活动轨迹进行一定的还原。这样的报道力度和分寸,已经完全违背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媒体通过新闻的选材和语言组织营造了一种拟态环境,女大学生被标签化,通过大量点击、转载、评论,将女大学生的舆论推向高潮。虽然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是对真相进行挖掘,但是真实报道事件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度”,要知道媒体报道一旦涉及公众最敏感的窥私心理就会激起相当大的水花。3.政府的处置不当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是保证信息公开透明,让大众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发展进程中,对政府及其事件主体进行监督。但是现实事件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使政府在信息公开和应对方面还不够完善,信息公开和信息调控的平衡度还存在进一步的处理空间。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信息不再封闭,但是信息的完全公开往往也要考虑一些因素。在突发事件调查中所掌握的信息,并不意味着全部能够公开,因为信息公开涉及的维度比较多,对敏感信息就要慎重考虑。埃航坠机事件中,8名中国乘客的身份被公开,其社会身份和地位也同时进入大众视野,这就为公众舆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社会地位这一敏感信息成为少数群体社会认同激活的开关,并且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信息分享渊三以冤及媒介技情绪共术鸣的,滥最用直接的方法就是情绪宣泄。社交媒体的易操作性和低门槛,使得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用户的自主性不断提高,这些技术条件让大众成为网络发声的主要群体,长期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在网络这一媒体上都可以得到释放,网民对符号的情感远远大于对人的情感,造成“符号异化”。信息获取的便利让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层出不穷,他们隐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放心大胆地对别人评头论足,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参与整个事件的廉价狂欢,不用付出任何成本。网络上的情绪冲动、生命激情的过程都可以简而化之,以操作的形式替代。埃航坠机事件带来的舆论失焦正是技术驱使下的一次暴力行为,遇难女大学生的信息在网络空间一览无余,网民用最小的成本共享最多的信息,满足自己的“偷窥”欲望和情绪宣泄。在网络环境的保护下,非理性情绪表现出来的网络暴力,使集体退化成群集,在这种情况下,群体形成的不是群体智慧,而是每个人智力的“最小公约数”。四、如何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避免舆论失焦舆论涉及网民、媒体和政府等多元主体,每个主体都会影响舆论的发展,如何从自身可控因素出发,帮助舆论健康正常发展,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是当前媒体环境下我渊一们冤所网民要考要虑提的舆论高媒介引素养导问题。网络舆论的重要传播者和主体是网民,他们的言论关系到网络舆情的发展,但是网络环境和主体的复杂性导致“水军”“键盘侠”这些群体不断地去扰乱网络秩序和舆论的发展。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④。网络时代的观点和意见表达更多的是一种符号的表达,网民将这种符号快感作为他们真实情感的发泄途径,也正因为这样,往往会被个人情绪所蒙蔽,不能理性看待事件。因此,新的媒体环境对网民的信息处理能力会有更高的要求。信息的海量膨胀以及来源的多元化,意味着受众面临空前复杂的信息选择环境,公众要具备更多的选择、判断与辨识的能力,要始终保持理性;要提高信息生产和分享素养,对自己发布和传播的信息和言论负责。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作为信息生产者的作用不断凸显,要注重把关人的训练和意识的增强,渊保二证冤媒体自己要传理递性信息发声的质量和可信度。社会化媒体正在打破原有的传播格局,为了抢信新闻与传播
息、博眼球,网络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往往不经证实就快速发布,点击量、阅读量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内容,甚至还会出现虚假新闻和标题党。但媒体发声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的意见会有导向作用,多数民众还是倾向于在媒体中寻找权威和理性的发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埃航遇难女大学生舆论浪潮中,许多媒体平台都扮演了无良媒体的角色,充分挖掘遇难女大学生的隐私信息,甚至用标题党来换取点击量,将自身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跟着舆论浪潮进行“全民狂欢”。媒体一向都在发挥舆论引导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角色,深挖事件真相和追踪报道是媒体在这个狂欢时代唯一的生存法则,为此,社交媒体要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掌握新闻报道的力度,在新闻报道中发扬理性精神,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处理好媒介社会责任和网络传达的民情民意之间的关系,不能被舆情牵着鼻子走,要敢于发声,理性发声,让媒体真正成为民众信赖和求证的渠道;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渊三素养和冤政府责任要合理,以新闻进行专信业息主调义控来严格要求自己。当前环境的复杂使得信息公开成为必然,信息不透明的舆论可能会将事态发展进一步恶化,但是在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过程中,信息公开的价值观念所隐喻的不仅仅是将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公民的知情权、公共利益维护以及第三方利益的维护等。回顾女大学生舆论时间线,引起网民狂欢的就是其社会属性,8名遇难者的身份被曝光后,女大学生很快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这是网民最想窥探的信息,将舆论推向了高潮。互联网为政府机构的信息公开提供了网站、博客、微博等多种渠道,各种政务平台也普遍兴起,但是从信息公开的意识、效果及渠道维护、反馈信息方面看,问题仍然不少。虽然信息公开后的不可控因素是政府或者媒体所不能掌控的,但是信息公开和信息调控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和张力⑤,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除了包括的基本价值之外,还要有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对受害人人道主义的关怀。相比信息符号的公开,这些需求往往更加迫切,针对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进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公开,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合理的公开法则;同时,政府要对信息公开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因为一些敏感信息和不当信息造成舆论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也要及时发声,将舆论拉回正轨,突显政府的主体作用。注释焦方淤式于院东东.摄影技术入门课渊三冤要要要镜头的多的纾于[J].解李要要要春中雷国基于,摄杨影深莹家圳.风,2015(07):156-159.种聚野险5窑社26会中传冶飙车案媒的实对野仇证富分析心理[J].冶泛当化代传播,2014(01):44-46+53.党校盂出版王勤.非理性的价值及其引导[M].北京:中共译.北榆[法社]勒,2001.中央庞.乌合之众院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能[J].虞京南童:中京兵央社.会突编科学发公译出版,2009(08):37-44.共事件社,2004.的信息公开与传媒的宣泄功(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视听2020.04|1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