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破解对策

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破解对策

来源:尚车旅游网
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破解对策

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农村中学尤其是生源素质偏低的薄弱学校的难点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瓶颈问题,但截至目前并没有从根本上让他们摆脱尴尬的处境:在学校,他们是扎眼的另类;在班级,他们是无可奈何的孤独者;在家庭,他们是不争气的叛逆者。长期被压抑,无处沟通,心灵备受痛苦的煎熬,致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复杂多样。素质教育与新课程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就必须当好“学困生”的心理医生,以之作为切入点踏踏实实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改善学习的心理环境

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不外乎内部心理环境和外部心理环境两大方面。其中,内部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低水平的自我评价以及与之相关的自卑、自我否定等,外部心理环境包括周围人的歧视、排斥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水平

自我意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应采取多

种方法帮助学困生改变错误的自我意识。

首先,启发诱导他们寻找最初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次失败,分析其疑点和问题的症结,找出影响自己学习的各种不利因素,消除思想上的顾虑,推翻错误的自我评价,重新认识自我。

其次,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善于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结合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潜在优势。

最后,通过强化训练,矫正错误的行为和态度,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期待,从而使他们逐渐对自己产生信任感,对学习产生兴趣。 2.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积极的影响,调动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对学困生不能一味地埋怨、指责、讽刺、挖苦甚至歧视,要真心地爱护、关心和帮助他们,巧妙地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和羞耻心,消除疑惧心理,使他们体察到教师的善意,消除其对立情绪,愿意接近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教育和鼓励全班同学

特别是班干部要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他们,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再次,保护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储备,学困生心理特别敏感,而又十分脆弱,表现为自尊心时强时弱,心虚而又有戒心,敏感而又多疑。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坚持正面教育,热情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保护他们极其稚嫩的自尊心。同时还应注意培养他们调控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挫折忍受力,增强自尊心的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通常与家长的期望程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学习气氛、心理环境等都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家长正确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孩子的个性差异,通过书信联系、家访或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耐心地向家长传递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儿童健康的心理基石。

二、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具体对策

学闲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对待学习上,因此,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克服种种因难,改变他们的学习境遇,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激发学习动机

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明显低于一般学生,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学闲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和关怀。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要求,并注意把抽象的道理同他们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引发他们明确学习的社会意识,端正学习动机。

2.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得好,“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需要和知识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分配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强烈的自豪感,焕发出极大的热情,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浮躁、懒散、敷衍、抄袭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予以纠正,并教育他们敢于与自己的缺点作斗争。如要求他们上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具,上课时要专心听

讲,发言要先举手,课堂上坐、立姿势要端正,课间玩正当游戏,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等,并通过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纪律,进行生活、学习制度的常规训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

4.指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少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都不会。因此,在教学中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如对预复习、运用工具书、搜集信息、记笔记、复述等进行正确的指导,并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监控,鼓励他们多活动、多练习、多提问、多发言,采取多种形式补缺补差。 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尽管他们在学业上有种种困难,在心理上有许多问题,但他们仍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教师教育引导得法,他们业已存在的心理障碍就会被消除,潜伏在他们心里的愿望就会变为动力,“学习困难”就会转变为学习成功。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