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库存\"--汽车大众应用物流系统
企业介绍: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长春和成都共有二大生产基地,包括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成都分公司)和发动机传动器厂。拥有正式员工总人数达到12331人,其中长春厂11653人、成都厂678人,累计向国家上缴的税金达到845亿元人民币。
企业文化:
(1)使命:造价值经典汽车,促人、车、社会和谐
(2)核心价值观:诚信创造价值,尊重成就共赢
(3)愿景: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 员工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公司
(4)经营方针: 市场导向 管理创新 质量至上 技术领先
(5)企业精神:学习、进取、合作、创新
\"零库存\"--应用物流系统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目前仅捷达车就有七八十个品种、十七八种颜色,而每辆车都有2000多种零部件需要外购。但公司零部件却处于\"零库存\"状态,而制造这一巨大反差的就是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物流控
制系统。一汽大众是如何确保\"零库存\"状态呢?
(1)机械化流程
厂房外标有\"整车捷达入口处\"引导牌,货物进入人口处工作人员在电脑前用扫描扫描着一张张纸单上的条形码-订货单发往供货厂。一辆满载着保险杠的货车开了进来,立即开着叉车跟了上去。几分钟后,这批保险杠就被陆续送进了车间入库后工作人员条不紊地用电动叉车往整车车间送零件。在整车车间,生产线上每辆车的车身上都贴着一张生产指令表,零部件的种类及装配顺序一目了然。计划部门控装车顺序通过电脑网络向各供货厂下计划,供货厂按照顺序生产、装货,生产线上的工人按顺序组装,一伸手拿到的零部件保证就是他正在操作的车上的。物流管理就这样使原本复杂的生产变成了简单而高效率的“傻子工程”。令人称奇的是,整车车间的一条生产线过去仅生产一种车型,其生产现场尚且拥挤不堪,如今在一条生产线同时组装2~3种车型的混流生产线,却不仅做到了及时、准确,而且生产现场比原先节约了近10%。
(2)现代信息系统的使用
随着物流控制系统的逐步完善,电脑网络由控制实物流、信息流延伸到公司的决策、生产、销售、财务核算等各个领域中,使公司的管理步入了科学化、透明化。现在公司主要部门的管理人员人手一台微机,每个人以及供货厂方随时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辆车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公司早已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各部门之间均通过\"e-mail\"联系。
发挥科技领先的优势,用全系列先进科技发动机、变速箱的合理搭配,形成单一品牌的最宽泛市场覆盖车型。全面提升效率,最大限度挖掘产能潜力:在产能无法硬性提升的前提下,向效率“要”产能,向物流“要”产能。
力争让每一台生产线下来的优质产品,以最快速度抵达消费者手中。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进一步挖掘现有的生产能力,提升现有的生产管理效率。同时,彻底优化产品物流体系,大幅度压缩周转耗时,优化管理各级库存。
在物流供应上,一汽-大众优化了整车物流流程,提升整车物流效率,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石涛详细解释道:在整车物流流程上,由2008年的10个环节缩减为现在8个,作业时间也由原来的16个工作日缩减为7个。实现配车环节由3个工作日减为0.8个工作日,STD(批发销售)配板/备车装车时间缩减一半,在途时间也由8天缩减为6天,极大地提升了整车物流效率。
在库存和订单匹配度上,一汽-大众也实现了订单管理流程的优化,精细经销商库存管理,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逐步实现了STD与生产均衡。在一汽-大众的厂家库存总库深度屡创新低的同时,实现了每家经销商库存深度的均衡。
大众领军的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在经历了“产品、渠道、市场”三大战役后,奠定了中国轿车市场的领军地位,为百万辆计划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大众所说:“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抓住市场机会,把我们最大的产能发挥出来,把我们最高的物流效率发挥出来,把我们营销体系最大的营销能力发挥出来,把我们所有的资源尽快地实施终端销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