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BI系统属于分析性质,而非操作型(比如订单处理或账单处理系统)。这代表BI系统要与其它企业流程高度集成,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的当机风险,减少企业日常经营的中断。对一款托管型解决方案来说,集成性与可用性是两大核心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托管型BI还是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所幸的是,主流托管型BI提供商已经在尝试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预先定义数据源。厂商预先建立接口到源数据,将内容匹配到一个标准数据库,设计并创建标准报表。这在技术上不难做到,和在传统BI系统上所建立的垂直应用套装没太大差别,但却可以让托管BI解决方案厂商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持续的回报,
-设计用户操作工具。一般是通过导向型界面来设定数据集成规则,定义报表要求。从厂商角度,他们只要在现有工具上设计新的界面即可。但这会给部分用户带来一定的压力,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或缺乏技能来自行设定,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的厂商需要配备专家团队来协助客户完成要求。
-使用自动化工具来完成设计与集成。某些厂商设计了能够自动导入客户数据的系统,分析并创建合适的数据模型和集成流程。对商业分析师和其他用户来说,自动化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参照方向。虽然在托管型解决方案上进行自动化设计的技术要求很高,但这却是降低人力成本最直接的方法。
-专用分析数据库。相比传统数据库产品,例如Oracle、DB2和SQLserver,内存数据库引擎在分析流程上的效率最高。它能让BI
系统在无需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前提下配合新的数据元素,应付信息查询。将专用数据库与自动化工具相结合,能进一步简化系统设计,减少频繁的调整,无需特别优化就能提供同样令人满意的绩效。此外,专用数据库也能节省在传统技术上所需支出的高昂硬件成本。 -自动发现机会。往常,用户大多不知道该怎样合理使用BI所提供的分析结果,自动发现机会能力可以解决BI过渡中这个最大的障碍。用户可以借助自动化数据评估工具来挖掘关键商业信息。相比预置型应用,在托管型系统上置入自动发现机会功能可带来更快、更直接的成效。如果将自动化分析作为销售周期的一部分,还能替客户大幅降低风险。
从目前看,在以上五种方式中,将托管BI产品与特定数据源或应用相连接是最具可行性的,因为这种方式能把降低人力成本与发挥托管基础架构效率的优点整合到一起。而站在长远的角度,自动化工具和专用分析型数据库则最有发展潜力,在保持低成本的条件下为用户带来比传统解决方案更高的灵活性。
如果其它任何技术一样,托管型BI虽然也有自己的,但依然值得去尝试。随着时间的推移,托管BI解决方案也会逐渐完善,向企业用户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