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锦州黑山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带参考答案与解析_1

来源:尚车旅游网
 选择题

小明做了如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夏季最高气温约为37℃ B.龙湾水库蓄水量约为1000m3 C.一碗面条的质量约为5kg D.市区内车辆限速约为60m/s 【答案】A 【解析】

A.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接近37℃左右,故A符合题意; B.龙湾水库蓄水量远多于1000m3,故B不符合题意; C.一碗面条的质量约为0.5kg,故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车辆限速约为60km/h,合16.7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熔化现象 【答案】B 【解析】

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 A. 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 茶杯的高度是10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答案】B

【解析】

A.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cm,如果是7cm,不符合实际厚度,故A不符合题意;B. 茶杯的高度是10cm,符合实际高度,所以B符合题意要求。C. 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5cm左右,如果是252cm,不符合实际长度,故C不符合题意;D. 中学生自己的身高为160cm左右,如果是16.7cm,不符合实际高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

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解析】

解: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不用力甩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只被测者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才会发生变化,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所以

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答案为C。 选择题

如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A. 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答案】D

【解析】气球被压入水中的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因为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由于其下压过程中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增大,所以气球体积会减小,由ρ=m/V知道,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会增大,故D正确,故选D。 选择题

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的 B. 静止的

C. 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D. 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时,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

以商场地面为参照物时,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C正确。 选择题

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秒,则隧道长度约为( ) A. 60米 B. 600米 C. 2160米 D. 7776米 【答案】B 【解析】

已知v=216km/h=60m/s,由v=得,隧道长度s=vt=60km/h×10s=600m.故选B.

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的迎面吹来,真实的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选项A是错误的;风(流动的空气)高速的迎面吹来,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选项B是正确的;风相对于风洞、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选项C、D是错误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B。 选择题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初春,晨雾弥漫

B.盛夏,河床干枯

C.晚秋,朝露晶莹

D.严冬,霜打枝头

【答案】ACD 【解析】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符合题意;

B.河床干枯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选择题

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改变的是( )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答案】BCD 【解析】

A.把纸撕成碎片,形状变化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密度发生了变化,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B符合题意;

C.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其密度减小,故C符合题意;

D.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热膨胀),所以密度变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选择题

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 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 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 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 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答案】B 【解析】

A.春季,小明进行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蒸发,故A错误:

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手感到凉,故B正确;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晶体,故C错误;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10~20s内速度为0.25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答案】AD 【解析】

A.由图像知,物体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是2.5m,所以5s通过的路程是2.5m,故A正确;

B.10~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则速度为

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10~2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 0.15m/s,所以,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

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AD。 填空题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610mg=___________t 50cm3=___________L 15cm=___________nm 【答案】6.1×10-7 0.05 1.5×108 【解析】 [1]因为

所以

[2]因为

所以

[3]因为

所以

填空题

春节联欢晚会为了打造舞台效果,常用干冰(固态CO2)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是由于干冰的_____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_____形成的。 【答案】 升华 液化

【解析】解:舞台上的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填空题

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的宽度5次,记录的数据分别是:18.71cm、18.73cm、18.78cm、18.68cm、18.70cm,其中测量值明显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_______,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答案】18.68cm 18.73cm 1mm 【解析】

[1]在五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71cm、18.73cm、18.78cm、18.70cm,虽然不相同,但准确值都是18.7cm,所以都是正确的;而18.68cm

中,准确值为18.6cm,与其它测量值偏差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18.73cm。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8.73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填空题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解析】

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答题;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故答案为:(1). 汽化 (2). 液化 (3). 凝华 填空题

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

【答案】不变 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解析】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不变。故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其密度不变;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为体积为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 填空题

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_____vB(填“>”、“<”或“=” ),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____(填“东”或“西” )运动。

【答案】> 东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在0~30s,A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A=600m;在0~70s,B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B=840m,则

比较可知,两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vA>vB,

[2]由题图可知,在t2~t3时间内,A车与B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且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 填空题

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_____方案,其优点是_____,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_____。

【答案】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解析】

解: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 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所以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填空题

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 汽化 熔化

【解析】

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镜片的温度低,而室外的温度高,所以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所致;

熔化也是吸热过程,所以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所致。 填空题

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 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__(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___m。 【答案】北 800 【解析】

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 高

根据

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填空题

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甲瓶液体质量_____乙瓶液体质量,甲瓶液体密度_____乙瓶液体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等于 小于 【解析】

(1)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据此分析左右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大小即可;

(2)由图得出瓶中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大小关系。

(1)原来天平的横梁已平衡,放上装有液体的两瓶子后,此时的游码归零,横梁仍然平衡,则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即两个瓶及瓶中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因为两个瓶子完全相同(两瓶子

的质量相同),所以甲瓶液体质量等于乙瓶液体质量;

(2)两个瓶子中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可知,甲瓶中的液体体积大一些,由 简答题

高压锅的锅置上安装了安全阀,其内部的通气孔用熔点较低的易熔片阻断,如图所示,如果限压阀或排气孔发生故障,高压锅煮食物时不能正常向外排气,就会导致锅内气压不断增大,在发生危险前,安全阀内的易熔片会熔化,对外排气减压保证安全,请分析说明易熔片熔化的原因。

可知甲瓶液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

高压锅一旦安全阀失效,出气孔就被堵塞,锅内气体压强就会过大,沸点也随之升高,当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再继续加热易熔片就开始熔化,锅内气体便从放气孔喷出,使锅内气压减小,从而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解答题

将一质量是6g的金戒指缓慢投进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称得溢出水的质量是0.4g,问:此戒指是纯金制成的吗?(已知金的密度是19.3g/cm3)

【答案】此戒指不是纯金制成的。 【解析】

由ρ=可得,金戒指的体积: V=V溢水=

=

cm3,

则此戒指的密度 ρ==

所以不是纯金的。

答:此戒指不是纯金制成的。 解答题

长江大桥全长6800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25.2km/h的速度通过大桥,求这列火车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通过大桥? 【答案】1000s

19.3g/cm3,

【解析】 这列火车的速度

这列火车全部过铁路桥的路程

得,这列火车全部过铁路桥所用的时间

答:这列火车需要1000s可以通过大桥。 解答题

用密度为2.7×103 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铝块,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为0.1 m、0.2 m和0.3 m.制成后检验员称得它们的质量分别为3 kg、21.6 kg和54 kg,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铝块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请你根据上述信息,通过计算分析判断哪个铝块为合格品,哪个铝块为次品,哪个铝块为废品?

【答案】乙是合格品;丙是废品;甲掺入了杂质的次品。

【解析】甲的体积:V甲=0.1m×0.1m×0.1m=0.001m3,则甲的密度:ρ甲=

=

=3×103kg/m3;

乙的体积:V乙=0.2m×0.2m×0.2m=0.008m3,则乙的密度:ρ乙=

=2.7×103kg/m3;

丙的体积:V丙=0.3m×0.3m×0.3m=0.027m3,则丙的密度:ρ丙=

=2×103kg/m3;

=

=

因为ρ乙=ρ铝,所以乙是合格品;因为混入空气的废品,其密度必然减小,所以丙是废品;因为ρ甲>ρ铝,所以甲是掺入了杂质的次品。 实验题

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s。

【答案】B 3.45 337.5 【解析】

[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视线B正确。

[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3.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3.45cm。

[3]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略靠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

停表显示的时间是337.5s。 实验题

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选填“变大”成“变小“),这是因

为酒精蒸发__(选填“吸热”成“放热”)造成的。 【答案】等量 液体表面积 A 变小 吸热 【解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等量的酒精;(2)由实验操作可知,这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由于其它条件相同,A的表面积大,所以会观察到玻璃板A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3)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造成的。 实验题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

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_____(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_____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_____(填“能”或“不能”)熔化。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_____。 【答案】﹣2 虚 固液共存 不能 继续吸热 【解析】

(1)[1]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下,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 (2)[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烧杯中的冰先熔化,通过分析图象可知,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第4min烧杯中的碎冰开始熔化,第10min冰完全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熔化状态,固液共存态,此时温度为0℃,没有温度差无法继续吸热,试管内的碎冰不能熔化; (3)[5]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实验题

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_(小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

【答案】 乙 自下而上 99℃ 小 移去酒精灯 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解析】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乙;

(2)实验时,因为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首先要根据酒精灯的位置,调整好铁圈的高度,即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由表格中数据知道,从第4min开始,水温达到99℃后吸

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即沸点是99℃,由于水的沸点低于100℃,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移去酒精灯,若水不能吸热后,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且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即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不同造成的。 实验题

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就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快/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_比。

【答案】秒表 慢 正 【解析】

(1)根据v=,实验中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这样可以延长气泡运动的时间;小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则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实验题

学习质量时,小李同学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请你利用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1)证明时,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_____。 (2)简述你的证明方法:_____

【答案】天平 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冰的质量为m1;②待杯中冰在室温下熔化后,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2;③根据m1=m2,得出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解析】

(1)质量的测量工具为天平;(2)要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只改变物体的状态,判断质量的变化。 (1)质量的测量工具为天平;(2)实验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冰的质量为m1;②待杯中冰在室温下熔化后,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

的质量为m2;③根据m1=m2,得出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实验题

学习了密度知识之后,鹏鹏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牛奶,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_____mL; (2)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后,鹏鹏发现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3)把量筒中的牛奶全部倒入一个质量为20g的烧杯中,并用天平测出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g,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kg/m3;

(4)鹏鹏的测量方法,会导致所测牛奶的密度值偏_____(填“大”或“小”)。

【答案】50 右 57 1.14×103 小 【解析】

(1)[1]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50 mL。

(2)[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由图乙知,指针偏左,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3][4]已知烧杯的质量m烧=20g,烧杯和牛奶的质量

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

牛奶的密度

牛奶的密度是1.14×103kg/m3。

(4)[5]把量筒中的牛奶全部倒入一个质量为20g的烧杯中,由于有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所测牛奶质量偏小,则密度偏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