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袁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文化传播及其途径;明确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文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展示、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视频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做传播中华文化使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2.教学难点: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怎样做传播中华文 化的使者。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幻灯片展示:杭州西湖、G20杭州峰会会标。 导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会标的内涵。 入学生思考讨论会标的内涵,并积极回答 新活动 课 设计通过这个环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明白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意图 播的过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教师1、 幻灯片展示:自学提纲 引用培根名言导入文化传播的含义。(幻灯片展示) 讲活动 2、 阅读教材,思考自学提纲列出的问题。 授学生1、 2、 讨论并回答文化传播含义中包含的内容。 活动 新 课 设计1、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熟悉教材,便于以下活动的展开。意图 2、由含义引出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幻灯片展示:中国在峰会上的倡议“一带一路” 教师2、播放视频《远方的家---一带一路》, 探活动 3、问题:视频体现了文化传播的哪些途径? 究1、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分析问题。 活学生2、 回答: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 活动 动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文化传播的三条途径,复杂问题简单化。 一 设计意图 1、 提问: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分别是如何传播文化的?结合教材和视频分析。 教师2、 结合具体事例补充分析。如古代丝绸之路、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文活动 人口迁徙以及教学活动。 3、 提问:文化传播还有其他的途径吗? 化甲同学认为,商业贸易通过商品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传播文化,视传频中华人和孟加拉国的摊主之间的往来传播了汉语;乙同学认为,华播学生人冯小荣迁到孟加拉国开中餐馆传播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当地的政的活动 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丙同学认为孟加拉国的孔子学院开设汉语课以及留学生张娜回国教汉语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作用;途丁同学认为杭州峰会也可以传播文化。 径 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三种途径的理解,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同时知道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小到亲朋聚会大到各种经济活动都可以意图 传播文化,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师1、 幻灯片展示:中国的期待“我和G20”. 2、 播放视频:一则新闻报道。 探活动 3、 提问:视频体现了文化传播的哪些手段? 究1、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分析问题。 活学生2、 回答:口语、文字、电视、手机和网络。 动活动 二 设计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文化传播的手段。 意图 文教师化活动 传学生播的活动 手设计段 意图 探教师究活动 活动学生三 活动 幻灯片展示文化传播手段的主要内容:传媒的发展阶段,大众传媒的标志、形式、优点和地位。 结合教材找出答案,并回答问题。 文化传播的手段内容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答案。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幻灯片展示:中国的印记“最忆是杭州” 2、 播放视频:《美丽的爱情传说》 3、 提问: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分析中国举办杭州峰会的意义。 1、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2、 回答: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设计欣赏精彩的表演,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从而理解中外文意图 化交流的意义,积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做教师1、 幻灯片展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传活动 2、 提问:怎样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播学生回答: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中学生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文活动 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化这部分内容教材罗列的比较清楚,所以主要采取提问的方式。在提问的设计的同时,穿插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故事,以激发学生传播中华使意图 文化的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 者 文化传播的含义 课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和其他 堂文化在交流中 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的发展阶段和大众传媒 小传播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结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怎样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结幻灯片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中国最忆的岂止是杭州、江南,中华文化束博大精深,我们要善于运用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语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三维目标设计合理,操作性强,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形象直观,提供的信息量大的优势。以杭州峰会为主线,运用三个视频来说明文化交流的途径、手段以及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教有利于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学意识和能力。 反第三、建立了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思 在教学中,我实现了角色的转换,不是以“权威”者自居,而是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尊重、理解、宽容、赏识、激励学生,适时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向上追求进步。 本节课的不足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不甚明显,主要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同时因时间关系,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影响和做法讨论较少。补救的措施是可以把它作为基础较好的同学的课外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