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教案4.2 第2课时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2

来源:尚车旅游网
.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教学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课本P128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在中国地图上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小组合作完成)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

二、数学活动

1.教师给出任务: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学生讨论、实践、交流方法,师生总结评价. 想一想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1.用度量的方法比较. 2.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

教师对方法2讨论、归纳,引出用尺规作出两线段的和与差的作法,如图4.2-10. 试一试 课本P128练习. 折一折

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说说你的感受.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两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

引导学生看课本,你能找到线段的中点吗?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画一画

尝试完成课本P130习题4.2第9题. 三、课时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必做题:

课本P129~P130习题4.2第5、7、8、10题.

.

.

2.备选题:

(1)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 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

(2)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 =5.6 cm,BC=2.4 cm,求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