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QI cEHuA 本期策划/ I (二)三维目标的理念设计与实施尚需进一步完善 “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分割、互为一体的课程目标,其本质是学生的 发展,在学生层面,存在着把知识目标与学业目标替代人的发展目标的现象。如:3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 目标是为了自己的终身发展,35%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标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2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 习的目标是参加高考。(见图表2) 某省级示范学校某省级标准化学校某市级标准化学校 某县城学校 某乡镇学校 总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A 48 20% 77 38.1% 35 17.5% 46 24.1% 39 18% 245 24% B 8O 34% 61 30.2% 83 41.5% 62 32.5% 78 37% 364 35% C 6 3% 3 1.5% 4 2.O% O O.o96 13 6% 26 2% D lO2 43% 6l 3O.2% 78 39.0% 83 43.5% 82 39%406 39% 图表2:(A.参加高考B.学习知识,提高能力c.完成应付父母D.自己的终身发展)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师生关系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社会学意义上的师生平等、人格,要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并根据 学生的发展需要调整教学还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问卷调查反映:有57.63%的教师基本能从学生体验角度 设计课堂教学,32.95%的教师能够从学生体验角度设计课堂教学。而学生问卷表反映:只有26%的教师能 以学生为中心,虚心征求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这说明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不等于有真正平等的师生 关系,更难以真正作用于教育活动。 (二)教学目标因素 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知识既有系统性的学科知识,即陈述性知识,也包括 将学科知识内化人自己知识结构的技巧和策略,即程序性知识。在当前教学活动中,重陈述性知识的倾向 十分严重,而对程序性知识开发利用不力。调查发现: 某省级示范学校 某省级标准化学校 某市级标准化学校 某县城学校 某乡镇学校 总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A 8 3% 29 14.4% 6 3.0% 9 4.7% 28 13% 80 8% B l07 46% 80 39.6% 98 49.O% 95 49.2% 70 33% 45o 43% C 74 32% 37 18 3% 47 23 5% 45 23.3% 37 17% 240 23% 0 45 19% 56 2 7.7% 49 24 5% 44 22 8% 77 36% 271 26% 图袁3:(A.为了完成教学任务B.为了传授学科知识c.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D.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图表3中,43%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授学科知识。 某省级 示范学校某省级 准化学校 某市级 准化学校 某县城学校 某乡镇学校 总 选项 人数 百分比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百分比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A 28 12% l0 5.O% 23 ll 5% 25 l3 2% l3 6% 99 10% B 18 896 13 6.5% 26 13 0% 17 8 996 6 3% 80 8% C 68 29% 37 l8.4% 52 26.O% 58 30.5% 29 l4% 244 23% D l2l 51% 141 70 1% 99 49.5% 90 47.4% 164 77% 615 59% 图表4:(A.讲授知识丰富,涉及学科最新信息,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B.以教材为主, 有时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C.讲授内容和举例陈旧,脱离实际生活,枯燥无味;D.完全脱离教材) 2013年第10期/总第94期 ………一策 26%的学生喜欢自己思考,另有19%的学生喜欢和同学讨论。(见图表l7)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懒于 思考或不会主动思考,二是已经形成习惯。 某省级示范学校 某省级标准化学校 某市级标准化学校 某县城学校 某乡镇学校 总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A 143 61% 1O5 52.0% 80 40.O% l2O 63.5% 7l 34% 5l9 5O% B 68 29% 53 26.2% 58 29.0% 4l 21.7% 47 22% 267 26% C 19 8% 37 l8.3% 49 24.5% 22 11.6% 68 32% l95 19% D 6 3% 7 3.5% 13 6.5% 6 3.2% 25 12% 57 5% 图表17:(A.喜欢听老师讲课B.喜欢自己思考C.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D.想别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学法指导也基本上无从真正落实。问卷调查反映,70%教师有时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在学习方法指导不足、学生热情有限、喜欢听讲的情况下,老师不敢放手课堂,新课程“学会学习”的目标 追求,就变成一种点缀。(见图表18) 某省级示范学校 某省级标准化学校 某市级标准化学校 某县城学校 某乡镇学校 总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A 72 31% 17 8.4% 29 14.5% 46 24.1% 18 8% 182 17% B l48 63% 15l 74.8% 147 73.5% 128 67.O% 158 75% 732 70% C 12 5% 2l 10.4% l9 9.5% 9 4.7% 26 12% 87 8% D 1% 13 6.4% 5 2.5% 8 4.2% 10 5% 36 3% 图表18(A.经常用B.有时用C.从不用D、没注意) 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自然影响到学科教学效果。从课前预习情况来看,38%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 有必要,但不知道怎样做,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少指导,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习惯应该存在问 题。(见图表19) 某省级示范学校 某省级标准化学校 某市级标准化学校 某县城学校 某乡镇学校 总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A 92 39% 51 25.2% 54 27.O% 48 24.9% 37 17% 282 27% B 49 21% 91 45.0% 95 47.5% 44 22.8% ll2 53% 39l 38% C 14 6% 4 2.O% 7 3.5% 8 4.1% 7 3% 40 4% D 8l 34% 56 27.7% 44 22.0% 93 48.2% 56 26% 330 32% 图表19:(A彳艮有必要,经常自觉进行。 B.有必要,但不知道怎样做C般有必要。不去做D.有些课需要,有些则不需要) 5.教学评价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近几十年教学评价发生了重大变 革。对学生的评价除学业成绩测评外,课堂表现和平时学习行为的评价,都与学习效益的提高关系紧密。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较为复杂,应通过激励性评价,及时反馈,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从图表20可以看出,考试测评手段使用率过高,课堂与平时评价不被教师看重。78.32%的教师选择 按单元章节测评,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单元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促学手段,能促进学生主 动求学,但过度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考核,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教辅材料铺天盖地,而题海战术仍是获得优 2013年第10期/总第94期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