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策略
有效的学习是确保幼儿乐于学习的重要因素。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在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下进行的,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即“会学”;学习结果的有效性,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身努力,具有较高的达成度,即“学会”。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有效的学习呢?现谈谈我的浅显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前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条件。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大都是由外部刺激引起,即包含教学情境的游戏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等方面。如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选择艺术形象鲜明生动,容易唤起幼儿联想和想象的音乐欣赏教材,采用多通道参与感知和体验的教学手段,通过听、视、说、舞、画等方法,激发幼儿的音乐欣赏兴趣,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提高欣赏质量。在一次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活动中,我通过课前先让幼儿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看幻灯片等手段,让幼儿感受“龟”与“兔”的不同特点,即乌龟的“勤恳”、“缓慢”和兔子的“骄傲”、“快捷”。在此基础上,请幼儿讨论:如果你要为赛跑中的龟兔各配上一段乐曲,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乐曲?有孩子说:“兔子跑起来一蹦一跳的,速度又快,我选择欢快的、跳跃的乐曲。”有孩子说:“乌龟爬起来虽然慢吞吞的、但它不泄气,始终坚持不停地向前爬,我会选择稳稳的,比较慢一点的曲子。”孩子们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了,因而在孩子们讨论后再让他们去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其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我则注意减少幼儿认知负荷和多余刺激,使幼儿把注意力集中指向在队形和交往方式的变化规律掌握上,以便较快的摆脱学习情境,在轻松、愉快的参与过程中,体验集体舞所特有的、通过同伴的真诚合作带来的积极的、平等的、自然的情绪交流,在这种学习状态下,我有机运用挑战情境,激起幼儿对具有相对难度的集体舞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学习动机直接指向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本身,而不是外在形式的刺激。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我精心选择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集体舞内容进行教学,如:在大班韵律活动《快乐的啰嗦》教学中,我把认知的重点放在舞蹈队形、规则的传授上。这是彝族人民在欢度节日时跳的集体舞。集体舞的特点就是必须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让幼儿在初步了解舞蹈情节与动作的基础上,学习与同伴合作跳集体舞。当幼儿在激昂的“哟、哟、……”高声呼喊中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气氛时,那种成功的感觉使得他们兴奋不已,跳了一遍又一遍。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在掌握变化规律的认知需要及满足交往和互动的情绪需要下产生的,由于这种学习动机集中指向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与由外在的形式刺激引发的短暂动
机相比,这种动机要相对稳定、持久一些,动机维持的时间较长,对学习的效率有积极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二、提高元认知能力——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
弗拉韦尔指出:“元认知通常广泛的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意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的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在学习和学会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元认知的发展和培养也已成为学习策略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内容,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影响认知活动有效性的有关因素知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幼儿园认知的教育内容包括教幼儿根据自身特点、学习材料的特点以及学习的任务与要求等,灵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对学习活动本身进行积极的反馈和调节,及时修正学习策略和改善学习过程等。
三、获得成功体验——幼儿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获得成功体验是指幼儿由成功的学习生活而产生的一种健康向上的情绪体验。在儿童早期,成就动机已开始萌芽,但表现形式与成人不同,他们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与赞扬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随时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打击乐教学中幼儿要想把握音乐总体结构的变通总谱,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仅是潜在动机的力量。而在学习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让幼儿获得整体音响在流动中不断变化的趣味性以及和他人协调合作所带来的成功体验,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将潜在的动机力量逐渐形成和稳固并转化为对打击乐学习的长期兴趣,以至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
四、发挥创造性——幼儿有效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
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和创新意识,是有效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效性的完善统一,是幼儿学习活动积极化的重要表征。由于幼儿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期,且音乐活动的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学习。
在歌唱活动中,我结合小班音乐教学活动《谁饿了》这首歌曲,让孩子在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础上,为歌曲创编新歌词,鼓励幼儿创编与别人不同的歌词并尝试填入曲中进行演唱:小羊喜欢吃小草、小兔喜欢吃萝卜、七星瓢虫喜欢吃蚜虫……一个接一个,当有多名幼儿取得成功并获得老师和同伴们的赞赏后,更多的孩子、乃至那些少语、内向的孩子也能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地将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意想不到的是,旋律节拍中因填词的原因,创编的歌词字数不一定
和原歌词字数一样,可孩子们却能准确地处理好,有的还会配上诙谐的动作,引得大家开心地拍手大笑。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位幼儿的创造给予肯定,用多种方法来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
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记得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曾经指出:“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既是掌握该学科的原因又是掌握的结果,对一门学科深入学习的动机是掌握更重要的结果之一。”幼儿学习从“会学”到“学会”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