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4期 (8月下旬)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模式探究
齐素芳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党校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乡村是基石。只有乡村得到很好的发展,社会才会真正地繁荣。想要实现乡村振兴,便必须进行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乡村治理的在推动我国乡村更好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繁荣。
关键词:乡村治理;社会发展;乡村振兴
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逐步从传统农业型社会转变成为现代工业社会。面对当前的社会背景,如何进行和我国国情相符的乡村治理模式,对我国农业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进行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
一、我国乡村治理现状分析(一)我国乡镇政府财政存在困难
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其财政困难表现在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是乡镇政府组织存在不恰当的情况,人员非常多,这也导致了人员机构膨胀。其次,乡镇政府财政收入依靠的是财政支付转移以及农业税,但是由于现在已经将农业税取消了,这也直接导致了乡镇政府存在严重的财政困难,若是乡镇政府财政困难,负债比较多,很难给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1]。
(二)乡村治理存在职权不明的情况
在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是非常重要的组织,但是实际上,现在很多村民委员会已经脱离了设置的初衷,其职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主要是协助乡镇政府开展相关的工作。在进行乡村治理的时候,职权不明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首先,乡镇政府所处的环节是村和区县政府的中间,其作用是沟通和桥梁作用[2]。但是实际上,工作开展的时候,乡镇政府的重心是贯彻上级的相关政策,没有很好地上传民情和民意,有些乡镇政府的村民自治委员会本质上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需要落实和贯彻乡镇的政策,做好乡村的治理工作,帮助乡村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的时候,村民自治委员会过度重视相关的乡村政策,不够重视乡村自治,并且有些村干部不具备法制观念,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主义,这也会给中国乡村治理的更好进行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乡村自治化程度较差
乡村自治化程度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首先,村民自治委员会本身便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并不是国
家的权力机关,但是实际上,村民自治委员会承担了一些乡镇政府的职责,其自身的乡村治理作用未发挥出来。其次,很多村民本身的自治意识较差,在选举的时候没有积极参与进来,这也直接导致了乡村自治程度比较差。最后,很多农民都会进城务工,即便是农村学生考入大学,也往往会留在城市中。
二、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探究(一)由乡贤带动村民自治
我国本身便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了50%,但是很多农民都外出务工,这也导致了很多乡村都成了空壳村,乡村治理很难获得人力上的支撑[3]。所以,在进行乡村治理的时候,应该从村民出发,鼓励吸引更多的村民回村里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将其主人翁地位更好地发挥出来,进行乡村资源的整合。并且,还应该做好村民自我管理综合体系的建设,进行村民自治管理平台的构建,让村民更好地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提高村民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更好地共享自治成果。在乡村中,乡贤是品德高尚的人,其正能量能够给村民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乡贤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给社会治理的更好进行提供了精神方面的依托。在重大事情决策和村中乡贤是正能量的代表者,能够将榜样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对于乡村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新时代中也诞生了新的乡贤文化。并且新乡贤也是基层发扬乡土文明的人,能够连接村民自治和社会治理,若是乡贤可以参与到社会治理中,能够推动乡村振兴的更好进行。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将村民自治的作用发挥出来,便必须重视乡贤作用的发挥,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二)转变乡村治理制度
新时期乡村治理模式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分别是乡规民俗、政策以及国家法律。在乡村治理中,三成的符合特色和当地情况的民间法,其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力比较强,政策是给乡村治理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其对乡村发展非常重要。国家法是我国范围内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4]。乡规民俗本身便是民间法,其不是正式的制度,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制度。乡规民俗和我国的法律具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对于乡规民俗应该根据乡村的情况,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吸收其中有效和合理的内容,进行乡规民俗范本
(下转59页)
重要性,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合适的乡村治理模式,乡村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比较大,乡村人口流动比较大,
负债也在不断加重。因为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起主导作用,邻里纠纷化解的时候,乡贤的作用可以说非常重要。在乡
干部法治常识比较少,没有很好地帮助村民进行自治,其次,者的作用非常重要。乡规民俗是在长期发展中,乡村里形
5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经济管理
2020年24期 (8月下旬)
其进取精神。对于员工工作怠慢的现象,也应当给予一定的惩罚,单一的说教以及鼓励并不能解决问题,惩罚能够加深员工对于自身缺陷的认识,提高惩罚的效果。
(三)提高薪资待遇,增强福利优惠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与应聘者之间的关系依靠薪资待遇的维持。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应对应聘者的薪资待遇这一问题时,应当正视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理性地、公平地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的判断,充分地对应聘者进行肯定,但也不能缺乏对其的批评。所以,企业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应聘者的素质,进行全面的合理判断,建立合理健全的薪资待遇机制。而增强福利优惠政策与手段,则能够更好地引进人才资源。
(四)提高考核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绩效考核机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时刻影响着员工内心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态度,这是由于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提高绩效考核机制的缜密性与科学性则变得尤为重要,同时对于薪酬分配制度的规划与设计也变得更为重要。事实上,绩效考核机制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员工工作的最终结果,更应当重视员工的工作过程,正确看待员工工作的态度,以及在某一段工作中的进步以及自我提升,以此来作为员工薪资待遇提升、下降的参考要素。同时,加强创新,能够有说服力地让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关系,并不存在有失偏颇的现象。而对于工作内容复杂、工作环境复杂的员工,应当及时地照顾其心理,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支持。
(上接57页)
(五)引入优秀人才,重视人才培养
引入优秀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培养工作中,完善内部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内部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最佳方式。一方面需要重视员工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应当重视员工技术的培训,通过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融合,提升员工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员工思想情感方面的关注与培养,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对于工作的责任感。此外,除了有效提升员工素质,招聘优秀人才,还可以定期考虑辞退工作能力落后、专业知识匮乏的员工,避免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发生变化,最大化地节省人力成本。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够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是事业单位的发展得到有效支持与保障的重要动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问题。具有针对性地处理经济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相关措施,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闫晖平.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7(5):238-239.作者简介:金红霞(1964—), 女,吉林双辽人,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的制定,将其转变成为制度。在进行乡规民俗制度化转型的时候,国家法应该尊重其合理的部分,将其约束力很好地发挥出来。国家政策在乡村治理中非常重要,国家法发挥的作用是约束作用,国家政策则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推动乡村治理的更好进行,必须根据乡村的情况进行农村改革政策的制定。
(三)做好政治转型工作
在乡村治理模式转型的时候,政治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是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探索阶段,这个阶段比较重视法治,司法也呈现出行政化的特点,乡镇政府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过分重视乡村的管控。而随着法治的深化和法律体系的健全,我们需要重新定位乡镇政府行政权力,对乡镇政府干部的权利使用行为进行规范,从以往的管控转变成为管理和服务[5]。在政策落实的时候,乡镇政府必须对行政权范围进行规范,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确保权利的行使更加的规范。其次,随着法治中国的深化,农村人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断增加,民主政治也得到了明显的完善,在乡村治理模式政治转型的时候,若是存在村民委员会委员或者乡镇政府滥用职权或者不作为的情况,人们往往会进行行政诉讼来监督和投诉相关的行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政治转型也能够将基层群众组织
管理职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推动乡村治理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在我国基层自治体系中,乡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农村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通过传统乡村治理模式来治理乡村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符合当前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策略,不断地完善乡村治理模式,从而给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的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马国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模式探究[J].现代交际,2020(3):235-236.
[2]袁忠,刘雯雯.我国乡村多元治理格局的困境及其破解——基于“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31(6):17-22.
[3]李学舒.我国乡村治理的模式变迁与演化逻辑——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5):94-102.
[4]于颖.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发展趋势——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7):148-149.
[5]李博,杨朔.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实践路径与制度创新——基于陕南汉阴县“321”乡村治理模式的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9(3):55-61+187.
5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