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摘要: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正文: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自身九年的从教经历,尝试对数学教学精心初步的探讨,现分述如下: 一·数学教育中惊醒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活生生的个体成了机械的解题机器,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国家教委曾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上强调,在教学方面,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大家应该感觉到,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即时“良师”亦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个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尤利. 巴班斯基在《论数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会内心世界感到激动,影响. 同情. 喜悦 愤怒 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正因为如此,注意 记忆 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世界感受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的达到目的。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数学真理的追求,毫不夸张的说,情感是数学教学是哦那个的润滑剂 催化剂。同时,不少数学教改实验说明,情感在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受情感因素的激励的人的思维能力可获得超常发挥,从而也会因为情感因素干扰和阻碍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自制力,情绪品质,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依据《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情感思想目标,借鉴布卢穆情感目标分层原理(接受化—反映—价值—组织—性格化),我们把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及相对应的情感教育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形成—保持—内化。
(一) 营造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对某种刺激或现象作出反应,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1 、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其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 生活 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的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七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对差生从不歧视 讥笑, 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我;我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及时表扬,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华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结果。 2、明确目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了社会性的需要,这是作为人类特有的需要,在人类的情感中起着重要作用,由社会性的需要引起的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据于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课。 (二) 持之以恒,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这一阶段主要是不断巩固、固定学生形成的情感体验,使之持久稳定。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数学活动使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他可以改变学生在数学过程中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叫法,比如给学生间歇数学趣话:“0的位置”,“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强盗的难题”,“国王的问题”等等,又比如用读读、议议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和原理,用讲讲、练练或讨论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我在教学“一次方程的应用|-——浓度问题”中,用一杯水,一瓶果汁的实验,直观有趣的说明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如我在班级中曾开展了“将一个数学故事,出一道数学难题”的活动,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能讲会算。还有通过讲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探究德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 我国古代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分桃”„„使学生从一件件数学家的轶事趣闻中或的榜样的力量,从一道道数学趣题中感受到数学还是有血有肉、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肌体,而不是一具干枯的僵硬躯壳。
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 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愉快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原则,要求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求打破僵硬的、死板的注入式授课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当“主角”,因为当“主角”是愉快的。例如关于“n边形内角和是多少”我先让学生考虑: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180°×2,五边形的内角和为0°=180°×3,„„然后让他们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由学生证明这个结论。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证法最多的一个定理,几千年来,人们已发现了近400多中不同的证法,内容之丰富,方法之精彩,令人赞叹不已。在这个定理的教学是哦那个,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话说勾股定理”的教学活动课,让学生分组轮流去扮演不同的角色:1讲解员。讲解课本或课外某些勾股定理的证法。2演示员。展示有关证法的知识、方法的图解和教具。3评论员。评论讲解和演示的准确性和优缺点。4评分员。就每个角色扮演者的情况加以评分,最后按各组得分高低评出等级。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利用成功后挫折教育,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巴普洛夫提出:情感是脑皮层上“动力宣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当然,有时也有必要设置一些错例,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表扬是引导孩子行为习惯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此题解法真巧妙”,“你是怎么想到的”等赞誉之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讲几何“角的画法”一课时,在学生会画五角星后,展开了怎样画正方形及《几何》第一册p6的图案的讨论,不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竟创造出七、八种不同于老师的画法,于是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取名为“画一画——我的创造”,想这类做法,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 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三)通过长期持久的作用,使学生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这一阶段是通过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学生深深地被数学这一学科所吸引,逐渐形成观点,信奉追求,内化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1、 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鉴赏美的情感
数学美是存在的。比如字幕表示数学,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几何中五角星之美,黄金分割之美,圆形、图形对称之美,推理论让的严谨之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之美等等。为此,我们应当不断的解释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
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热爱、追求数学美,进而能发现美中不足,改造美中不足,推动数学的继续发展。
2、 为人师表,引导学生的情感继续发展
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老师的形象似乎闪
烁着圣洁的光环。因此,教师应该处处起着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精神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了“名师”对数学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才会有同类情感的“高徒”。当然还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认真备课、上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满意,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成为他们的榜样。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给学生带来“欢娱”或“享受”,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的挖掘数学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情感出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愉快地发展自己,同时减少学习压力,减少疲劳感,减少被动,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