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 主义诗人。
2.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4。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 5。诗中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6.诗的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全诗表达了 的感情。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有关。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到近,又大到小,由 到 。 8。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9。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10.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 的强烈思念。
11。《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 。
12.《春望》一诗的主题是 ;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 二、问答(标清题号,将答案写在听课笔记上)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 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2。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5。作者触景生情,借“花溅泪\"“ 鸟惊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连三月”说明什么?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7。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展现的场面.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10.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案:一、填空:1. 现实主义 2.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安史之乱
7。统领在 “ 望 ”字中,视野由远到近,又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 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 抵万金 妻子儿女 1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 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问答:
1。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 作者寄情于物,表达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3.有两种理解:一、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 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6.“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7.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8. 面对河山的沦陷,家人的离别,满头白发的作者因此而焦虑忧愁.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已纷纷断落,如今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描绘的这一细节,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忧国和思家的感情。
9. 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特别是本诗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10.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看,眼望),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想:希望、盼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