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9-23T08:58:14.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 作者: 张宝英[导读]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的意义
张宝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2017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母婴保健的重视日益增加,产时服务模式也从以干预为手段的模式向以母婴安全、健康为主体的模式转变,倡导对产妇提供生理、心理、环境等的人性化、个性化服,为产妇在分娩中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每位产科工作人员的职责。【关键词】 产妇 分娩 需求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025-01
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在这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中,为产妇提供其迫切的需求,让产妇顺利地渡过并将其舒适度提高是产科工作者服务的工作目标。本文就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 产妇需求的调查研究 1.1 分娩期的心理状态
虽然分娩是一自然的正常的生理过程,然而在人类,分娩往往是一重大的应激事件,尤其对初产妇更容易导致一些心理变化[1]。在妊娠期间,孕妇对自己与胎儿关注得多,情绪容易激动和焦虑不安。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很多孕妇对分娩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赵溪平[2]的研究显示,紧张、焦虑、恐惧主要原因是害怕胎儿发育异常,害怕临产后的疼痛难以忍受,担心产程中出血过多等,这些因素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子宫收缩造成宫缩乏力,从而影响正常产程的进展,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因此,做好产妇心理状态的评估,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是相当重要的[2]。 1.2 对心理方面的需求
孕妇在妊娠、分娩期间的一部分压力是源于医务人员的态度。因此,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言语,让病人感受到关心[3]。李翠红[4]对162例产妇的第二产程中的心理需求调查表明,97.5%的产妇希望有一名经验丰富又能关心、体贴自己的助产士监护产程、接生,与她们进行交谈、沟通,并能解释她们所提出的疑问。此外,袁秀珍[5]等对119例产妇的心理舒适调查显示89.77%产妇较在意家属的陪伴与支持,这样的家属陪伴分娩的开展能让产妇获得更多的亲情支持,心理舒适度也由此增加。 1.3 对分娩环境的需求
希望对自己的隐私能够保密,即在分娩或检查过程由保护个人隐私的遮挡[5]。希望产房内有背景音乐以帮助产妇转移注意力,达到放松,同时也希望有沐浴条件,室内环境能够清洁,空气新鲜[6]。在袁秀珍[5]等的调查中指出仍有大部分产妇愿意住多人房间,与其预期有差距,她分析原因之一可能是与单人房间相对费用高有关。因此,对产妇所能承受的单人房的费用可以深入。 1.4 产妇分娩需求的影响因素
路兰[7]等对住院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表明,影响健康教育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疾病分期和从业状态。姚凌毅[8]等对孕妇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孕妇对健康知识需求的侧重有所不同。大专以上文化组对母婴生理、心理知识需求明显比高中文化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高,但初中及以下组对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需求率很高,提示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实行不同重点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1.5 产时人性化服务的不足之处
产时提供的护理服务内容未规范化、制度化,如向产妇告知产程进展、提供非药物分娩镇痛的方法、个人清洁护理等,有些未提供如帮助自由体位的辅助器械、播放音乐、看电视、产房墙面的颜色等,那么是否产妇在这些方面的需求低或是没有需求,或者是由于医护人员、医院的原因或其他原因未能提供。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对分娩后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她们在分娩过程中的需求,其信息可作为产科医护人员改善、提高服务质量的的参考。 2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的意义
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有些城市甚至超过60%[9],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增加了分娩费用,导致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剖宫产妇近期并发症多[10],如宫缩乏力、切口出血、感染等;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降低剖宫产率,通过了解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需求为自然分娩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来提高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最终达到提高自然分娩率这一目标。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母婴保健的重视日益增加,产时服务模式也从以干预为手段的模式向以母婴安全、健康为主体的模式转变,倡导对产妇提供生理、心理、环境等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产妇本身对产科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分娩过程留给每一位经历过分娩妇女的记忆是长久的、深刻的[11],若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持续地给产妇提供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全方面的支持,能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安全感。WHO全球策略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心理评估与干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 01;4(3):185-186.
[2]赵溪平、张利娟.围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859-860.
[3]范玲,吴连方. 产妇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76-277. [4]李翠红.产妇第二产程心理的需求调查.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 2;4(6):699-700.
[5]袁秀珍,曹桂萍,邬燕苹.孕产妇住院分娩期心理舒适需求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3;18(10):755-756. [6]Sarah J Buckley.Labor and Birth. MIDIRS Midwifery Diges,2004;14:203.
[7]路兰,马骁,陈青山,等.住院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4;2O(2):685-688.[8]姚凌毅,卓乐雯.孕妇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24-25. [9]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 259 -261.
[10]王芳洁,田迎春,李勤,等.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8;14(3):336-337. [11]Beverley B.Birth experiences.Pract Midwife,2004;7(6):19-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