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作业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质课)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材来源:七年级生物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主题: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适合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作业目标

1.说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 2.概括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明白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 课中作业: (一)自主探究:

1.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2. 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出了什么气体? 3. 呼吸作用需要消耗什么气体? 题目序号 作业题指标 知识维度 识记 易 6 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依据本节课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而专门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目标性强,依据实验顺序得出的相应结论,在学习本节课过程中能够自己总结出来呼吸作用的实质,通过教师引导,相互讨设计意图 论,自己能正确阐述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先观看实验再提出问题,能有目的的引发学生思考并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为后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的设计比较简单,问题更是很容易能从现象找出答 2 / 2

1、2、3、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题型 题目难易度 简答 完成用时(分钟)

案,因此,在这个环节提问成绩不显著的学生,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教师的表扬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思考:

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5.栽花或者种庄稼都需要松土。贮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口,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题目序号 作业题指标 能力 理解 中等 4 第一题是针对课本实验结论的一个总结,通过前面三个实验的学习与总结,学生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而需要对知识进行一个升华,把三个实验总结在一起,得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第二题是设计意图 农业生产上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应用,知识的获得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完以后要能够学以致用。这道题脱离课本联系生活,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具有一定难度。学生经过学习、理解、掌握才能很好解决这两道题。 (三)推理:

6、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和乙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只有温度条件差别大,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平均温度℃ 白天 夜间 甲地 33 12 乙地 33 22 4、5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题型 题目难易度 判断 完成用时(分钟) 讨论: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 题目序号 6 题型 2 / 2

判断

目标指向 作业题指标 能力 能力层级 分析 题目难易度 中等 完成用时(分钟) 2 这个作业是课本的技能训练,需要提前对课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熟悉,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审题,从题目中找出问题的设计意图 突破口。需要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还需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力要求比前面的题目高。学生答案可能会不一致,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知识升华:

7、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转变 联系 题目序号 作业题指标 7 题型 能力层级 分析综合 题目难易度 难 简答 完成用时(分钟) 5 目标指向 能力 这个问题涉及到第五章两节知识,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意图 和呼吸作用联系起来,具体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的知识储备需要具有一定的高度,不仅如此,学生在被本题解决后还应把这个知识点牢记在心,以便以后能更容易解决类似题目。 (五)当堂检测

1.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 2

A.反应物来自于光合作用的产物 B.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C.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与维持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无关

2、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能量 D.有机物

3、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4. 储藏中的粮食会因为呼吸作用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损失,应采取哪些措施? 题目序号 作业题指标 能力 题目序号 作业题指标 能力 应用 难 2 围绕作业目标设置的4个问题,反馈本节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提高设计意图 到何种程度,哪类学生已经达到目标,哪类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且制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调整方法,改变策略,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课堂效果,协调“教”与“学”的平衡发展。 课后作业:完成教学设计上的习题。 题目序号 作业题指标 情感态度

1、2、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理解 题型 题目难易度 中等 题型 能力层级 题目难易度 选择 完成用时(分钟) 1 选择 完成用时(分钟) 3、4、 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 能力层级 应用 题型 题目难易度 中等 2 / 2

选择、填空 完成用时(分钟) 30分钟

价值观 完成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上的习题有易有难,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能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能通过习题对本节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能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评价标准

1.自主探究中的作业,学生能准确无误的用红笔在课本上标识出来。 2.思考和讨论的作业,学生能清晰表达出关键词,且语言通顺、连贯。

3.当堂检测的作业,学生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并能解释其它答案的不合理之处。 4.课后作业,学生能表达出生活中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作用即可。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1.多维度评价:关注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关注学生做作业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多维度评价,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

2.多层次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三层进行评价,优秀生、一般生和学困生。使不同类型的学生满足应有的心理需求。

3.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查评有机结合,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五、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

1.自主探究作业正确率达到95%以上。 2.讨论和思考作业正确率达到70%以上。 3.当堂检测作业正确率达到80%以上。 4.课外作业60%以上的学生为优秀。 六、补救或改进措施 1.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矫正。

2.小组互助,让已达标的学生帮助未达标的学生。 3.对个别典型易错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

4.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生物学概念,可以多举出一些生活实例,化繁为简。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