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966551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7.10
(21)申请号 201922086277.1(22)申请日 2019.11.28
(73)专利权人 南通福乐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地址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金通大道1898号(72)发明人 钱江伟 徐红梅 曹进 蔡建刚
严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16
代理人 滑春生(51)Int.Cl.
B21D 22/16(2006.01)B21D 43/00(2006.01)B21D 37/1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0966551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共同配合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安装;所述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一定心通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杆、下模座、下模内板,在下模内板的中部具有第二定心通孔,在下模杆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三定心盲孔,通过一定心杆依次穿过第一定心通孔、第二定心通孔、第三定心盲孔后实现上模座、下模内板、下模杆的定心;一旋压组件,所述旋压组件包括一设置于上、下模旁侧旋压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工装多楔槽加工方便,而且加工出的多楔槽表面光滑,成本低。
CN 21096655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共同配合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安装;所述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为一由第一圆盘段与第一圆柱段共同构成的T字形结构,在第一圆盘段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延伸至第一圆柱段的盲孔,在第一圆柱段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一定心通孔;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杆、下模座、下模内板,下模杆为一由第二圆盘段与第二圆柱段共同构成的T字形结构,所述下模座为一由第三圆盘段与第三圆柱段共同构成的倒T字形结构,在下模座的第三圆盘段的内部具有一容下模杆的第二圆盘段嵌入安装的通孔,在下模座的第三圆柱段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容上模座的第一圆柱段及下模内板嵌入的凹槽,且该凹槽与第三圆盘段上的通孔相连通,所述下模内板置于下模座上的凹槽后通过螺钉与下模杆相连,在下模内板的中部具有第二定心通孔,在第二圆盘段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三定心盲孔,通过一定心杆依次穿过第一定心通孔、第二定心通孔、第三定心盲孔后实现上模座、下模内板、下模杆的定心;
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后,上模座、下模座、下模内板共同形成容产品放置的截面呈倒U形状的环形型腔;
一旋压组件,所述旋压组件包括一设置于上、下模旁侧旋压轮,所述旋压轮的圆周表面上带有与工件的多楔槽相对应的楔形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杆的第二圆盘段的顶端的中部位置还具有一定位凹槽,同时在下模内板的底端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嵌入定位凹槽中的定位板。
2
CN 210966551 U
说 明 书
一种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楔轮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0002]减震皮带轮为引擎部分重要的一项零件,相较于一般的普利盘,减震皮带轮需要更多技术的結合,不仅要有一般普利盘的效能,更需要达到減震避免噪音的功能,此項技术可以增加各种交通工具在运作时的稳定性以及噪音的降低。减震皮带轮包括内轮、外轮以及橡胶圈夹层,内轮靠键槽连接曲轮,外轮上有楔形齿,用于连接皮带,内外轮之间有一条减震的橡胶圈夹层。[0003]目前,在对带有楔形齿的外轮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式采用的是厚壁钢管车削加工完成,其缺点为加工时间长、耗料多,而且多楔槽不光滑,进而导致皮带寿命短,而且传统的加工工艺采用锻件或铸件毛坯车削加工而成,材料和加工成本较高。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方便、成本低的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其创新点在于:包括[0006]一对相互配合的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共同配合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安装;[0007]所述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为一由第一圆盘段与第一圆柱段共同构成的T字形结构,在第一圆盘段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延伸至第一圆柱段的盲孔,在第一圆柱段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一定心通孔;
[0008]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杆、下模座、下模内板,下模杆为一由第二圆盘段与第二圆柱段共同构成的T字形结构,所述下模座为一由第三圆盘段与第三圆柱段共同构成的倒T字形结构,在下模座的第三圆盘段的内部具有一容下模杆的第二圆盘段嵌入安装的通孔,在下模座的第三圆柱段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容上模座的第一圆柱段及下模内板嵌入的凹槽,且该凹槽与第三圆盘段上的通孔相连通,所述下模内板置于下模座上的凹槽后通过螺钉与下模杆相连,在下模内板的中部具有第二定心通孔,在第二圆盘段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三定心盲孔,通过一定心杆依次穿过第一定心通孔、第二定心通孔、第三定心盲孔后实现上模座、下模内板、下模杆的定心;
[0009]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后,上模座、下模座、下模内板共同形成容产品放置的截面呈倒U形状的环形型腔;[0010]一旋压组件,所述旋压组件包括一设置于上、下模旁侧旋压轮,所述旋压轮的圆周表面上带有与工件的多楔槽相对应的楔形齿结构。[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杆的第二圆盘段的顶端的中部位置还具有一定位凹槽,同时
3
CN 210966551 U
说 明 书
2/3页
在下模内板的底端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嵌入定位凹槽中的定位板。[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T形状的上模座、下模杆、下模座之间的配合,来实现上模与下模的初定位,再利用第一定心通孔、第二定心通孔、第三定心盲孔后实现上模座、下模内板、下模杆之间的精准定位安装,从而确保了所形成的工件型腔的精准,再利用旋压轮的配合,从而方便了多楔槽的加工,而且加工出的多楔槽表面光滑,成本低。
[0013]对于下模杆与下模内板之间采用定位凹槽与定位板之间的配合,从而能够实现下模杆与下模内板之间的快速定位安装,减少装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对下模杆与下模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的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的正视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的侧视图。[0018]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20]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带横向外凸筋多楔轮旋压加工工装,包括[0021]一对相互配合的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共同配合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安装。[0022]上模包括一上模座4,上模座4为一由第一圆盘段41与第一圆柱段42共同构成的T字形结构,在第一圆盘段41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延伸至第一圆柱段42的盲孔43,在第一圆柱段42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一定心通孔44。[0023]下模包括下模杆2、下模座3、下模内板5,下模杆2为一由第二圆盘段21与第二圆柱段22共同构成的T字形结构,下模座3为一由第三圆盘段31与第三圆柱段32共同构成的倒T字形结构,在下模座3的第三圆盘段31的内部具有一容下模杆2的第二圆盘段21嵌入的通孔,在下模座3的第三圆盘段31与下模杆2的第二圆盘段21之间理由间隙,从而方便下模座3旋转以带动工件进行旋转,方便加工,在下模座3的第三圆柱段32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容上模座4的第一圆柱段42及下模内板5嵌入的凹槽,且该凹槽与第三圆盘段31上的通孔相连通,下模内板5置于下模座3上的凹槽后通过螺钉与下模杆2的第二圆盘段21相连接固定,在下模内板5的中部具有第二定心通孔51,在第二圆盘段21的中部位置具有第三定心盲孔23,通过一定心杆依次穿过第一定心通孔44、第二定心通孔51、第三定心盲孔23后实现上模座4、下模内板5、下模杆2之间的位置的相对定心。
[0024]在下模杆2的第二圆盘段31的顶端的中部位置还具有一定位凹槽,同时在下模内板5的底端的中部位置具有一嵌入定位凹槽中的定位板52。对于下模杆2与下模内板5之间采用定位凹槽与定位板52之间的配合,从而能够实现下模杆2与下模内板5之间的快速定位安装,减少装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对下模杆2与下模内板5之间的相对位置起到
4
CN 210966551 U
说 明 书
3/3页
限位作用。
[0025]在上模与下模合模后,上模座4、下模座3、下模内板5共同形成容产品放置的截面呈倒U形状的环形型腔,同时在下模内板5的圆周外侧上端面还具有一第一环形凹槽,在上模座4的第一圆盘段41的底端具有一向上凹陷的第二环形凹槽,在下模座3的第三圆盘段31的上端具有一向下凹槽的第三环形凹槽,利用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从而实现工件形状的限位固定。[0026]一旋压组件,旋压组件包括一设置于上、下模旁侧旋压轮1,在旋压轮1的圆周表面上带有与工件的多楔槽相对应的楔形齿结构,旋压轮1由一直线驱动机构驱动靠近或远离上、下模,该直线驱动机构可以为液压缸、直线电机等类似驱动,旋压轮1由对应的电机驱动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加工。[0027]工作原理:在进行加工时,首先,将待加工的毛坯套在下模座3的第三圆盘段31上,然后,上模在对应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下行,直至上模座4与下模座3压紧配合,共同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压紧,然后,旋压轮1在对应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靠近工件,同时旋压轮1在对应的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对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旋压加工,同时下模座3也在对应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带动工件进行旋转,从而利用旋压轮1表面的楔形齿结构来加工出工件表面的多楔槽结构,整个加工过程非常的方便。[0028]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5
CN 21096655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1096655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图4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