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沁园春.长沙详案

沁园春.长沙详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课题:《沁园春.长沙》 班级: 组别: 主备人:周群艳 授课人: 周次: 预上课时:3(1--3课时) 备注 【学习目标】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教师复三维目标: 备栏及学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生笔记) 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 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3、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4、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知识链接】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

1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生笔记)

“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4]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自主预习案】 1、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做诵读指导。 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 遒qiú 稠chóu 遏è); 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 2、熟读课文,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 【合作探究】 1、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2、学生读上片,找出描绘意象的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口述这些意象的内容并体会本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明确:上片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

2

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淳,气韵酬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3、 学生读下阕,找出表露青年毛泽东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的语句,口述内容,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学生讨论,明确: 青年毛泽东的胸怀和壮志主要体现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表露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军阀的博大胸怀和勇气。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露出激流勇进,意气风发的革命壮志。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4、读课文,然后体会诗人的思路,探究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分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上片:写景——抒情(问) 下片:叙事——言志(答) 上片先写湘江秋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发出“谁主沉浮”的疑问;下片通过回忆形象的概括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5、联系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明确:努力学习,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加以总结)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既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也要考虑国家的前途。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3

毛泽东 上片: 湘江寒秋图 写景——抒情(问) (远山、近水、飞鹰、游鱼) 下片: 峥嵘岁月图 叙事——言志(答)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 2.将本词与《沁园春•雪》相比较,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赏析。 附《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1、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2、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3、惟:只。 4、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5、莽莽:无边无际。 6、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7、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9、天公:指天,即命运。 10、须:等到;需要。

4

11、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12、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13、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14、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15、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16、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17、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18、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19、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20、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21、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22、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23、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24、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3、把《沁园春•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作比较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5

登临送目(1),正故国(2)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3),翠峰如簇(4)。征帆去棹(5)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6),画图难足(7)。 念往昔、繁华竞逐(8),叹门外楼头(9),悲恨相续(10)。千古凭高(11)对此,漫嗟荣辱(1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13),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4)。 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5)去棹(zhào):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星河,指长江。 (7)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13) 商女:歌女。 (14)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教学反思: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