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完全流产者月经恢复情况2组完全流产患者月经 作用,在体内尚未完全撤退的雌、孕、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 恢复时间为27 d^¨43 d,无1例闭经患者。研究组完全流产者 环境下,蜕膜、绒毛的细胞可发生逆转而重新获得活性,部分已 (90例)月经恢复时间为(32.27±3.26)d,对照组(78例)为 从宫壁剥离的组织,可重新定位于宫腔或宫颈的某些部位,排 (32.51±2.9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见表4 出缓慢甚至不能排出,以致不完全流产而致出血H。对有流产不 表3 2组完全流产者出血时间比较(x-+s,d) 全因素存在的孕妇,应尽早采取适当措施,促使胎囊及蜕膜完 全排出,降低药物流产不全的发生率 。中医学认为,药物流产 后阴道流血,其本为气虚,标为血淤,药物流产使胞宫内脉络受 伤,血运紊乱,溢于脉外,留瘀为患,新血不循畅道则阴道出血 淋漓不止。临床上服用生化合剂意在补气养血、化瘀止血。方中 益母草大剂量使用,取其祛瘀生新、活血化瘀的作用,助子宫收 表4 2组完全流产者月经恢复时间比较(X-+-S,d) 缩,配合川I芎、当归、桃仁、赤芍、生地活血祛瘀,同时使蜕膜、绒 毛细胞问黏附力及细胞及基质间黏附力下降,进一步使蜕膜、 绒毛白宫壁剥离I I。加用黄芪益气,提高了常规用药后药效。且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益母草、当归、川芎、桃仁有兴奋子宫的 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化合剂序贯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 未增加药物副作用,是减少药流后出血,缩短出血时间的理想 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5例失访。 用药,值得推广。 2.5服药安全性研究组服用生化合剂后仅2例服药后 参考文献 有轻度恶心及胃部不适感,停药后不适症状自然缓解,不良反 【1]乐杰.妇产科学Im1.第6版.jE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8. 应发生率为2%. 【2]Spitz IM.Progesterone antagonists and progedterone receptor modularors,. 3讨论 an overview[J].Steroids,2003,68(10):981—993. 药物流产作为非意愿性妊娠的补救措施,同手术流产一样 [3]许梅芬,金毓翠,岑红仙,等.药物流产后子宫刮出物的组织学观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米非司酮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早孕药, 察l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739—741. 其机制主要是孕激素受体形成复合体进而抑制孕激素与其受 【4】李瑞珍,王振海,吴瑞芳.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蜕膜和 体结合,引起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继而卵 绒毛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研究[J】_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 (3):281-283. 巢黄体溶解,蜕膜变性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进宫缩及 『5】严春玲.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软化宫颈,有利于妊娠物排出gl。但药流后阴道流血时间长,出 2005,20(22):3007—3009. 血量多一直是影响其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据报道,药 [6J李瑞珍,王振海,吴瑞芳.整合素及细胞外基质分子纤粘蛋白、粘蛋 物流产后出血多、持续时间长,主要系胚胎和(或)蜕膜的残留, 白在早孕药物流产蜕膜与绒毛中的表达fJ].生殖医学杂志, 影响子宫收缩所致口1。由于药流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的关系,当 1999,34(3):281—283. 孕囊排出时就不再用米非司酮,宫内残留胚胎失去药物的持续 (收稿日期:2009—12—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8例I临床分析 刘军锋封春华 (铜川市人民医院,陕西铜川727000)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1956年由0aklev 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日。自2006年3月一 等首先提出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1972年Catterall将其定义 2008年4月,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使用胰岛素控制 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 血糖,调节血脂和血压等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 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波及到微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骼 如下。 等部位的病变,由局部感染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治疗难度很 1 临床资料 大,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I1l。WHO将糖尿病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 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 者,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l引。随机分为2组, 作者简介:刘军锋,男,42岁,本科学历,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主 治疗组25例,男l3例,女1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5岁, 治医师。E—mail:weibanfa@1 26.com 平均年龄(45±8)岁。对照组23例,男11例,女l2例;年龄最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14卷6月上旬刊 ■0固囤国国臼田回回喾 大69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46±l0)岁。糖尿病病史2年~ 25年;足部溃疡时间5 d~16个月。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 均无显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 糖尿病足是一组由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及 感染所引起的肢端缺血、溃疡和感染综合征,一旦足部出现溃 疡,可发生感染,而大面积的感染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如超出 1.2治疗方法治疗采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方 血管所承受的代偿负荷,便出现足坏疽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 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多 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多为气虚、阴虚、阳虚,标实多为瘀血内 阻,寒凝经脉,湿热内生,热毒炽盛。病机主要是南消渴病变日 法。①一般治疗:注意日常护理,多穿舒适、柔软的鞋袜,注意足 部保暖。限制患者足部活动,减少体重负荷,抬高患肢以利于下 肢血液循环,给予糖尿病饮食。②控制血糖:当空腹血糖(FPG)> 7 mmolFL时,应在原治疗基础上联合用药,当FPG>10 mmol/L 时,应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 。高血糖控制后,对氧具有亲 久,气血不足,经脉淤阻,日久阴虚及阳,阳气不足,鼓动无力, 温煦失职,寒湿毒邪内蕴致肢端失养而成。南于肝。肾不足,气血 运行不畅,脉络淤阻不通,或寒邪内生,凝滞血脉,瘀久化热,或 和性的红细胞糖基化血红蛋白下降,下肢和组织血流随之改 善,氧供给增加,就可治疗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展。但过分严格 毒热外侵,火毒炽热,热盛肉腐,或湿热内生,下注于下而致肢 体麻木,疼痛红肿、溃烂、坏疽。日久坏疽疮面脓水淋沥不尽,久 不收口又可致气阴两伤,经久不愈。《诸病源候论》指出:“(消 渴)其病变多发痈疽。”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微循环障碍肢端缺血 合并感染是诱发糖尿病足的观点一致 。治当温阳益气养阴,活 血化瘀通络,解毒利湿清热,使气血通畅,经脉通利,腐去肌生, 创面趋愈。由于本病以因阴阳俱虚,淤阻湿盛为病机特点,故笔 者所拟方中,黄芪、附子、肉桂温阳益气,托毒外出;生地、当归 养阴调血;赤芍、丹参活血祛瘀、消除肿痛、解毒生肌;苍术、薏 苡仁解毒利湿;牛膝活血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 控制血糖也可使足部血流和灌注减少,反而不利,以使FPG< 6.7 mmol/L为宜I 。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除了对糖代 谢影响外,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类代谢紊乱也有改善,因此, 吡格列酮通过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助于改善2型 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 。③改善微循环:给予前列地尔、山莨 菪碱、灯盏花素、脉络宁、血塞通等静滴,治疗2周为1个疗程。 ④营养神经:甲钻胺500 mg,3次/d.⑤抗感染:对于合并感染 者,在局部处理前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 用有效抗生素。在未知病原菌的情况下,选喹诺酮类、头孢类广 谱抗菌药,常规静滴。⑥调节血脂,辛伐他汀20mg,每日1次睡 前服用。⑦调节血压,洛丁新10 mg,1次,d.⑧调整局部换药:局 部换药:先用3%双氧水清洗创面,后用庆大霉素24万U,普 通胰岛素4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清洗数次。感染严重者 分次逐渐切开引流。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药物组成:黄芪、生地黄各20 g,牛膝15 g,当归、丹参、赤芍各 10 g,苍术12 g,附子15 g(先煎),薏苡仁15 g,黄柏10 g,肉桂 6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外用在对照组局部治疗的基础 上采用血竭粉、珍珠粉各5 g,黄柏粉30 g,地龙粉和冰片各 50 g,用香油调匀后外敷患处。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之功。中药血竭粉具有活血化 瘀、去腐生肌、养血生血的功效;珍珠粉外用有止血生肌、杀菌 消毒的作用;黄柏具有清湿热退火毒功效;地龙有活血通络之 功效;冰片具有开窍止痛的作用,故中药换药处理创面,可促进 创面愈合。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 病足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使用方便、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等优点。 参考文献 …邓琢,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18例I J}l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19(4):26. 13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创面愈合,无渗液,已形成瘢 痕;显效:创面缩小2/3以上,渗液减少,坏疽坏死物质脱离,肉 芽组织新鲜,生长良好;无效:坏疽局部无变化或恶化,渗出液 无减少或增多。 f2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j}J版社,2004: 795. 【3]王仕明.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Jl_巾国糖尿病杂 志,1996,4(2):126—128. 1.4统计学方法2组患者治疗前后计量资料以均数± [4]杨文英.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lJ1.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22 (3):I51 标准差( )表示,分析采用t检验。2组患者疗效对比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5]韩华艚尿病足的防治[J1.伤残医学杂志,1999,7(1):62. f6_余叶蓉.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1.中华 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3):233. 171李乃卿.实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M】.北京:巾国巾医药出版社, 1997 1 l83—18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81圈启芳,薛海波.糖尿病足60例临床分析IJI_l临床荟萃,2007,22 (1):43. [9]王钢柱,李大钧,范克,等 巾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lJ1.河北中医, =2.88,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3讨论 2001.23(10):772—774. (收稿日期:2010一Ol一09)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14卷6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