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精神
庄子哲学
1、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2、无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虚幻的。在头脑中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都忘掉。
无功、无名:就是反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不绝对反对功名.而把“无为”当作最大的功名
3、哲学主体“无为而治”(《天道》篇中说:“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属唯心主义范畴,是一种消极的治世思想。
4、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在对立统一中还可以互相转化。转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具有了明确的辩证法因素。(《天道》篇中说:“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秋水》篇中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5、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不持有任何立场)。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人为即伪,因此庄子主张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稚(“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四曰修养,紧守心斋(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伦理思想
天人关系:继承了孔子的宿命论倾向,抛弃了强调人事的思想,同时否定了老子所承认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继承了孔子的宿命论倾向,抛弃了强调人事的思想,同时否定了老子所承认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从而建立了自己的伦理道德观点。)
天人合一:顺从自然,不能改变自然。只有认识了一切事物的发生,而且都是必然发生的,才可对任何事物变化,都不动激情。(在《大宗师》中说:“天与人不相胜也”。)
人性:朴素,保持无欲无知的状态。主张要消除对回归自然本性的干扰,复归到纯真无为的自然性中来。既然人性属自然属性,同自然没有差别,那么人就应该回归自然,应该保持内心中的宁宁安泰,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同乎无知,其德不高;同乎无欲,是为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处世:就是顺其自然,为人做事不偏不倚。
无为:人生在世“身若槁木”,“心若死灰”。无所谓喜、怒、哀、乐。忘掉自身,丢掉各种欲望,茫茫然彷徨于尘世之外,逍遥在无所事事之中。
心死:庄子注重精神重于形体,他害怕没有追求,害怕心早死于身。(《田子方》:“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无神论
1、知道大自然的作用,知道人的作用,是最高的知识。
2、“天”实际上是自然,而不是具有人格化的有意志的“天”或“神”。
3、否定了鬼的存在。
4、认为人的生死,只不过是气的聚散,没有什么灵魂存在。人从自然中分离而又最终归于自然。(《知北游》中说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5、精神不灭(这部分是唯心的):人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精神没有损伤,精神可以不断变易身体,没有真正的死亡。(《大宗师》中说:“夫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