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想客户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的金融机构。其特殊性在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
2.商业银行的功能:
1、信用中介,吸收资金并提供到其他部门。
2、支付中介,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进行结算、支付等。 3、金融服务
4、信用创造,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产生派生存款。 5、调节经济,调节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引导资金流向。 3.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商业银行是社会经济的中枢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等会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3、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4.商业银行制度的原则 1、用力与商业银行的竞争 2、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稳定 3、使银行保持适度规模
5.国际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建立超大规模的银行金融体系 1、有利于扩大规模,增强竞争 2、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业务规模
3、有利于采取最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手段进行金融创新,更好的服务社会
4、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
5、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6.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
1、安全性,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体现。 2、流动性,保持能随时以适当的价格获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应付客户提现的要求。
3、盈利性,尽可能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7.商业银行的监管
商业银行监管的目的在于促进商业银行服务市场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保证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 监管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商业银行在设计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有利于稳定惊人体系和保护存款人
3、可以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缺点。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
1.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所有者权益的一级资本和长期负债组成的二
级资本,一级资本包括股本和盈余(资本盈余和留存收益),二级资本包括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和债券)和其他来源(储备金)。 2.银行资本充足性:所谓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是指资本的数量必须超过见过部门的规定的能够保证正常营业,同时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的需要。包括资本数量的充足和资本结构的合理。
3.测定指标:资本与存款比例(10%)、资本与总资本比率(8%)、资本与风险资本比率(4%)
4.测定方法:分类比率法、综合分析法、巴塞尔协议法 5.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策略
1、分子策略:指在巴塞尔协议的计算方法中,尽量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包括内源资本策略和外援资本策略。 2、分母对策:压缩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可以通过销售一些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减小资产规模;调整资产结构。 6.银行并购的好处 1、追求企业的发展
2.实现协同效应,1)在经营协同效应,首先是产生规模经济,其次是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综合实力;2)财务协同效应,可以帮助银行取得更好的收益。
3.管理层利益驱动,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 7.银行并购决策分析
1.并购的效应分析:1)带来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收益水平和现金
流;2)改善产品推销和销售;3)进入新的市场;4)改善经营管理水平;5)降低成本
2.并购的评估--------现金流贴现和股票交换法 第三章 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1.银行负债的作用
1、负债是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2、银行负债是保持流动性的手段 3、负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4、负债构成了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 5、负债是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
2.银行负债的种类:存款、同业存款、同业拆放、借入款项、汇出汇款、应付款项、其他负债 3.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1、活期存款:可随时提取
2、定期存款: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利率高于活期,成本低。 3、储蓄存款:
4.存款工具的创新:规范性原则、效益型原则、连续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1、活期存款创新工具: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
2、定期存款工具创新:可转让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存单、自动转账服务账户、协定账户
5.短期借款的渠道:同行拆借、向央行借款、转贴现、回购协议、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大面额存单。
6.短期借款的意义:1)为银行提供了绝大多数非存款资金的来源;2)短期存款是满足银行周转金需要的重要手段,3)短期借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效率;4)短期借款即扩大了银行资金来源的增多,同时也就为资产的扩大创造了条件,银行经营规模也就随之相应扩大了。
7.长期借款的意义:1)金融债券突破了原有存贷关系的束缚;2)债券的利息高于存块利率,对客户有较高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银行筹资的数量和速度;3)发行债券获得的自己不需要缴纳储备金,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的利用率;4)发行金融债券作为商业银行长期资金的重要途径,使得银行根据资金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筹集资金,从而成为商业银行推行的重要规矩。 8.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
1、一般性的债券,包括担保债权和信用债券、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率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 2.资本性债券,包括次级债、混合债、可转债、可分离债。 3.国际金融债券包括外国债券、欧洲债券、平行金融债券。 第四章 现金资产业务
1、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是指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和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存放着同行的存款、在途资金,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清偿力和保持流动性。
第五章 贷款业务
1.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1)资金成本;2)贷款的风险程度;3)贷款的费用;4)贷款人的信誉及其与银行的关系;5)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6)资金的供求状况;7)国家的法律政策。 2.贷款业务: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消费贷款 第六章 证券投资业务
1.证券投资业务的主要功能:1)分散风险,获取合理收益;2)保持流动性;3)合理避税(地方政府债免税)
2.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种类: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证券、市政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
3.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种类:自己持有,利用证券交易账户提供服务
4.商业银行投资策略
1、流动性准备法,市一中保守的策略,将资产划分为四级,分别是现金、短期国库券为主、各类贷款为主、长期债券
2、梯形期限策略,根据银行资产在组合中分布在证券上的资金量,把他们均匀的分布在不同期限的证券上。
3、杠铃结构法,把证券划分为长期和短期,资金只分布在这两类证券上。而对中期债券不予考虑。
4、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法,在预测利率即将上升是持有短期证券,在预测利率处于上升周期的的转折点并逐渐下降时,持有长期证券。 第七章 租赁和信托
1.租赁业务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一种信贷关系,它是由财产的所有者按契约的规定将财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根据契约按期缴纳一定租金给出租人,出租人对财产始终保持所有权,承租人指享有使用权。
2.信托业务:信托是一种以财产为中心,以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包括贸易信托和金融信托,金融信托是指经营管理金融委托代理业务的信托服务,他包括代理他人运用资金、买卖证券、发行债券、股票、管理资产等业务。
3.信托的种类:融资性信托、公益基金信托、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信托投资
第八章 表外业务
1.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的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2.发展表外业务的原因:1)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2)适应金融黄精的变化;3)转移和分散风险;4)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5)银行自身拥有的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6)科技进步推动银行的表外业务。
3.担保业务:指银行应某一方的申请,承诺当申请人不能履约时由银行承担对另一方的全部义务的行为。
4.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中期周转票据发行的融资的承诺。借款人根据事先与银行约定的协议,可以在在一定的时期内以
自己的名义周转性发行短期融资票据,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