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生命可以永恒吗 知 识 与 能 力 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了解生命的不可预知性,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着多种意义。 教学目标 过 程 与 方 法 学会从图片、视频中提炼生命的内涵和认识生命发展规律的难以抗拒性。 情感态度 及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树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意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重点: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预知性。 难点: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性,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教学准备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 预习课本,准备上课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复习小结) 教 师 活 学 生 活 动 动 设计意图 1、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生命的历程》 观看视频,体验生命的历程。 导入新课,建立生命的思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新课讲授 (一)生命有时尽 出示《西游记》图片,展示几种“长生不老”的方法。 问:生命真的永恒吗? NO VS YES 1、出示图片《十月怀胎承载明天的希望》,结合课本 P页《探究与分享》思考: 自己对生命有什么样的认识? 生命来之不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2、活动《猜猜我是谁》 白板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个性化设计《我是谁》 问: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吗? 结论: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观看视频《时间都去哪了》,结合课本内容。 思考:生命可逆吗? 结论: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生命不可逆。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生命也是短暂的。 4、出示图片《人的一生》,并结合课本P9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 ( 1)“每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 结论: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结论:生命有时尽 通过辩论培学生看书准备辩论材料, 养学生的自分两组进行辩论:生命可以永主学习能力 恒吗? 观点:正方:生命有时尽 反方:生命有接续 学生自由回答: 生命来之不易。 通过自己设 计个性介绍, 也让学生对学生活动:猜猜我是谁? 自己有了全 新的认识。 观看视频《时间都去哪了》, 思考提出的问题: 生命不可逆。 生命也是短暂的。 学会如何从 视频、图片中思考: 提炼内涵。 ( 1)“每个人最终的结局都 是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 着?”你的回答是什么?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学生回答: 二、探究分享,感悟生命(P91)-生命有接续 1、我的出生给我的家庭带来1、我的出生给我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了什么? 我来到这个世界—— 我来到这个世界—— 我的爸爸、妈妈有了一个 , 我的爸爸、妈妈有了一个 我的爷爷、奶奶有了一个 , 儿子(女儿), 我的姥姥、姥爷有了一个 ; 我的爷爷、奶奶有了一个 …… 孙子(孙女),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我的姥姥、姥爷有了一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个 ;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 —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猜猜他是谁? 通过自己在人物1: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家庭中定位的楷模,主义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 来重新认识数,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并 自己。 将3月5日定为学习他的纪念日。 问题:他们早已离开了我们, 人物2:这个人生活在2000多年前,他曾说:“三我们为什么还能记得他们? 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问:他们早已离开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能记得他 们? 助人为乐的精神、思想文化等 生命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生命的接续,还包 ↓ 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接续。 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 三、课堂小结 生命的接续不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而且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四、巩固与练习
布置作业 如何让自己活的有意义?(不少于300字) 板 书 设 计 教 师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