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_月令_词语考释二则

_月令_词语考释二则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20卷 第1期2006年01月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20,No.1Jau.2006

《月令》词语考释二则Ξ

李若晖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摘 要]《月令》是一篇重要的先秦文献,以往学者大都注意于从经学、礼制、民俗、文化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忽视了语言研究。文章即尝试对《月令》中的两个词语“总至”与“鲜落”进行考释,纠正前人的词义误释和文献误校。

[关键词]词义;月令;总至;鲜落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6)01—0052—04

TwoWordsExaminationandVerificationInYueling

LIRuo2hui(InformationManagementDepartment,Peking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Yuelingisoneoftheimportanttextsinpre-ChinDynasty,andinthepastmostscholars

studieditfromtheaspectsofthescholarshipofChineseclassics,RitualInstitution,folkloreandculture,whileignorethelanguagestudy.Inthearticle,theauthortriedtoexamandverifytwowordsZongzhiandXianluo,correctingthemisinterpretationofwordsandincorrectverificationsoftextsbytheformerschol2ars.

  Keywords:themeaningofwords;Yueling;Zongzhi;Xianluo  

子・时则》作“总至”,高注“:风雨猥至。”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

吕友仁先生译为“寒气就会突然降临”。《吕氏春秋・仲春纪》《、淮南子・时则》并作“总至”,高注皆曰“:寒气猥至。”陈奇猷先生《吕氏春秋新校释》:

一 总至

《礼记・月令》数言“总至”:

孟春……行秋令,则其民大疫,风暴雨总至,“总,多次之义。”张双棣等先生之《吕氏春秋词典》

藜莠蓬蒿并兴。亦释为“众,多”。但张双棣等先生之《吕氏春秋译

宋卫氵是《礼记集说》卷三十九引山阴陆氏曰:注》则曰“:总,忽然。”王利器先生《吕氏春秋注疏》“总至,同时也。”吕友仁先生认为“:总至,突然来到。曰“:《月令》郑注‘:总,犹猥卒也。’《说文》‘:总,聚束

总,通‘匆’。”王文锦先生将此句译为“旋风暴雨一也。’《通训定声》谓‘:总假为众。’《文选》任彦升《宣②起到来”。《吕氏春秋・孟春纪》作“数至”,陈奇猷先生《新校释》曰“:数至、总至,义均同。《广雅・释

训》‘:总总,众也。’众与数均有多次之义。”《淮南

德皇后令》‘:祥光总至。’又马季长《长笛赋》‘:山水

猥至。’李善注‘:《广雅》“:猥,众也。”’吕延济曰‘:山

Ξ[收稿日期]2005-12-08①

②③④⑤⑥⑦

),男,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后,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思想,文献、[作者简介]李若晖(1972—语言.

吕友仁、吕咏梅《礼记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上册,第303页.王文锦《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上册,第201页.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上册,第20页.吕友仁、吕咏梅《礼记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上册,第308—309页.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上册,第74页.张双棣、殷国光、陈涛《吕氏春秋词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717页.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陈涛《吕氏春秋译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3页.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1期李若晖《月令》:词语考释二则53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54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1期李若晖《月令》:词语考释二则55

②(引见)①、子》《墨子间诂》张纯一《墨子集解》、王重

民《列子校释》、裘锡圭《杀首子解》以“鲜”为“解”误字④,非。至若《吕氏春秋・决胜》之文,高《注》:“解,散。”“鲜”亦可训散。《书・虞夏书・益稷》“:奏庶鲜食”,伪孔传“:鸟兽新杀曰鲜。”《仪礼・既夕》“:鱼⑦

副条,云“:鲜解古读同音。”不足据。《辞通》出版后朱氏续有增订,哲嗣吴文祺先生辑其遗稿为《辞通续编》,此条已增修为:

“鲜”与“斯”古读同声。《尔雅・释言》:“斯,离也。”“鲜”训为“散”“,散”“、离”同义。《逸周书・时训

腊鲜兽皆如初”,郑注“:鲜,新杀者。”《尚书大传》卷

三“:维鲜之功”,郑注“:鲜,杀也。”《方言》三“:散,杀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四“:家大人曰:鲜之言散也。谓谷实散落也。《周语》‘:地无散阳’《汉白,石神君碑》作‘地无 阳’, 与鲜同。是鲜落即散落也。解落义亦与鲜落同。或据《吕览》《、淮南》而改鲜为解,盖未达古训也。《逸周书・时训篇》亦云‘:腐

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检陈奇猷先生《吕氏春

秋新校释》之“引书目”有《经义述闻》,而于此条置若罔闻,未知何故。

朱起凤先生《辞通》以“解落”为正条“鲜落”,为

解》亦云“谷实鲜落”,是“鲜落”二字,古人多用之。

“鱼”之篆文形与“角”近,因讹为“解”。或欲改“鲜”作“解”,则悖于古训矣。《国语・周语》“:地无散阳。”《白氏神君碑》作“地无阳。”即古“鲜”字。此亦以

“鲜”为“散”之证。《辞通》以“解落”为正条,今正。此条增修当据高邮王氏之说为言。但王氏《杂志》所说“角”旁“鱼”旁互讹是后世俗字,并非朱氏所谓篆文形误。如果真是篆文形误,那么汉隶之《白氏神君碑》便不足为据———它很可能是将已误之“鲜”刻意繁化。既谓“鲜”可训“散”,便认定“解”为“鲜”之误,不知王氏《述闻》明言“解落义亦与鲜落同”。

征稿启事

本刊“中国语言与文学研究”栏目,于2004年第4期、  

2005年第4期分别开办了朱湘和唐浩明2位湘籍作家研究

的专栏,从2006年起拟主要刊登湘籍作家作品研究方面的

论文,竭诚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赐稿。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清]孙诒让《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下册,第470页.张纯一《墨子集解》:,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年影印世界书局1936年版,第450页.

(续),载王重民《列子校释》:《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第三卷第一期,1929年7月,第28页.

裘锡圭《杀首子解》:,载裘锡圭《文史丛稿》:,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122页.[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清道光七年京师足刻本,1985年,第338页.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上册,第1833页.朱起凤《辞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下册,第2501页.吴文祺主编《辞通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83页.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