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在我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更需持续推进。今年关于农业的重点工作,无不意外依然会聚焦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此前,国家就已经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政策的文件,囊括了农村电子商务、农垦改革、农村深改等各个方面,其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被视为重点,对其的扶持或比过去力度要更大。诸多层面证实“互联网+农业”的风已经刮起,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市场发展现状
\"互联网+农业\"实际上已经深入到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根据《中国互联网+农业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2013年,我国农产品交易额超过5万亿元;2014年,餐饮业年营收超过3万亿元,食材采购规模达8000亿元。
农产品贸易贸易模式图
1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4年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目前已在全国8个省56个县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示范项目。商务部建设开通了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促成农副产品销售2300多万吨、交易额达870多亿元。
2010-2014年我国农业市场电商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互联网+农业\"有望创造10万亿市场规模
农业产业链基本结构
2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互联网+农业市场巨大已经毋庸置疑,一般认为\"互联网+农业\"可以达到近10万亿规模市场,其中产前市场如种子、化肥、农业等基础建设规模超过2万亿,而种植、养殖、采摘等产前到产中的农资流通规模同样超过2万亿,产中到产后涉及的供应链金融及信贷服务超过5万亿。
以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超60万亿来说,互联网农业的市场规模就占到了六分之一,其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具有难以想象的空间,给中国投资者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创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以上各个环节都需结合互联网,由此可见互联网+农业的前景之大,但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如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上下游交易信息不对称、产地与销售地的仓储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等问题,仍需要时间去解决。农业顺应互联网趋势潮流,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农业”投融资主要风险
互联网+农业尽管前景广阔,但仍然不可忽略其风险。首先是自然风险,农产品生长需要一定时间,难以根据市场行情立即调整,无法像二、三产业一样紧跟市场形势变化。加上农产品本身需求弹性较小,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常剧烈。
二则是时间风险,农业投资相比二、三产业来说,回报期比较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是负收益,这与资本追求短期收益的倾向恰好相反。
三是经营风险,投资农业必须慎重考虑和选择进入环节。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布有所差异;另一方面,投资产业不同、投资地区不同也会导致进入环节有所差异。如果选错投资环节,就可能增加经营成本,也就失去了资本投资的意义。因此,农业
3 投资者必须根据自身实力、产业特征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准确定位,找准合适的进入环节,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从而提高投资效率。
四是管理风险,大部分农业企业产业链相对单一、财务风险较大,如果没有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强大的资本作保障,则很容易陷入困境。因此,农业投资并不是工商业投资在农业产业的简单复制,农业投资更加考验投资者的经营管理、分析判断能力,投资者必须耐心地进行长期规划和长线投资。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