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感悟生活数学,增强学习动力

感悟生活数学,增强学习动力

来源:尚车旅游网
感悟生活数学,增强学习动力

【摘要】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学中怎样做到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 学习动力 引言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农村小学如火如荼的进行。自2003年秋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新课程的实验,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使我们对苏教版新教材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我们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遵循了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她选取了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喜闻乐见且易接受的素材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是教和学的良好媒介。经过几年的实践,本人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下面谈几点本人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做法和体会。 一. 因地制宜,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

苏教版教材选取的素材都是来源于实际、来源于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实。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毕竟教材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校和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教材中编排

的很多情境图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因环境所限也无法展示。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最大作用。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吨的认识》时,正值收麦季节,课本中出现的大货轮、货物集箱、运煤火车箱学生都没见过,很难建立1吨有多重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1吨的重量,我让学生回家帮父母收麦子,每100千克装一袋,自己用手推一推、拎一拎。再看看10袋有多少,感知1吨大概有多重。学生有了这次经历,在以后的作业中都能准确分辨用千克和吨作单位。

教材中有些贴近生活的实例,一部分是城市题材,农村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教学时,为了能更好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我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主动探究。例如,二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在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时,农村学生从未见过公交车站牌,当然不理解公交车路线图。我就把它改为学生熟悉的村庄之间的平面图,这样更易于学生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更好。 二.根据熟悉的物体,探究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在教学“有趣的拼裕”时,让学生从纸盒中“摸”出搭建所需要的物体,做猜一猜游戏,猜在纸盒中取出的会是什么物品?接着让学生动手、动脑,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认一认。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人学习,并出示

课题“有趣的拼搭”。同时要求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感知物体的表象,通过搭一搭,看能搭出什么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所给物体的形状,有的搭成小桥,有的搭成机器人,有的搭成高楼大厦,有的搭成体育运动标志,并给这些物体起个动听的名字。这样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充分体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以一种玩乐的心态参与物体的搭建。这里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原有的游戏经验和熟知的积木实物的再现过程。学生通过“摸”这一行为的感知,再通过“猜”“搭”这些富有刺激、富有情趣的学习形式以及熟知的生活原型,感知数学知识。

三. 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有许多是建立数学表象、抽象数学概念的良好基础和素材。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之前,我利用体育课,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看一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再走一走,数数大约走了多少步,看看大约用了多少分钟,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远。由于我们这边的学生上学、放学大部分都是步行,

我布置学生放学后走一走从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00米,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放学后几个人一组认真实践,无形中就深刻体验了“1千米”到底有多远的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四. 尝试运用,体会数学价值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这一点,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或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称一称》,学完千克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回家称一称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苹果、红薯、桔子、土豆等等。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家量一量,如果你家窗户上的玻璃坏了,你应该配一块多大的玻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既联系生活巩固了数学知识,又领悟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活用教材,是永恒的话题。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实验苏教版教材,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有效教学资源,用好、用活苏教版教材,让苏教版教材在农村小学遍地开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