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作者:董志恒 杨晓雪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01期

摘 要:在东北黑土区典型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某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时,每年可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此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效益分析;黑土区

东北黑土地是中国宝贵的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耕地,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造成了黑土层已经变薄。

中国东北黑土区刚刚开发时,土壤中黑土层厚达80cm,有机质含量高达5%~7%,在近百年的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

开发北大荒数十年来,黑土层正以每年2~10mm的速度在变薄。据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科科长许靖华的调查,目前耕地中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200mm。就目前的速度,治理现有水土流失面积需要50a。如果不加快治理,再经过四五十年,东北黑土层也许将不复存在。为此十年前我国启动了有关东北黑土区的水土资源保护与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水土资源、解决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1 小流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小流域主要水土流失类型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形式以面蚀发生范围最广,以片蚀及细沟状侵蚀为主。受降水、地形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沟壑等。

1.1 强烈的水土流失破坏流域自然生态景观,形成沟壑纵横的侵蚀地貌,严重影响了机耕作业,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制约了集约化生产的发展。

1.2 由于降雨集中且多大暴雨,加之土壤母质黏重,蓄渗迟滞,大量的径流顺坡而下,造成超渗产流,跑水跑肥极其严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该流域地势起伏,坡耕地缺乏植被庇护,上游坡面降水径流不能有效蓄滞入渗。一遇大、暴雨,坡水下泻,泥沙俱下,严重破坏桥涵、道路等交通设施,淤塞水利工程,危害下游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1.4 水土流失加剧,使生态系统自我平衡机制受损,生态功能失调,旱涝灾害交替发生,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发展。 2 流失综合治理

根据该小流域的状况,吸取了国内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与教训,确定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在保护好现有的林木植被(尤其是天然次生林)的基础上,本着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工程、林草、耕作措施并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安排各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2.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治理和开发的基础,能为林草措施及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治理措施。

山坡防护工程主要通过改变微地形,蓄水保土,排洪防涝,贮水灌溉,除害兴利,为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创造条件。

沟道治理工程主要治理侵蚀活跃的干支毛沟,采用典型沟单项设计方法,选取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沟道进行治沟综合措施的具体配置,重点治理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底下切的骨干沟道。具体措施采取林草、工程措施相结合,按照先支毛沟后主干沟,先上游后下游,先坡后沟,沟头、沟底、沟坡兼治,镶嵌配套,层层设防,连锁控制的原则设置沟头防护,谷坊等措施。

2.2 土保持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可以使小流域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在小流域中,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地面植物覆盖,减少暴雨溅蚀和径流冲刷,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一定的木料、燃料、肥料、饲料或其他林副产品。

根据流域状况,以减轻水蚀,增强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工程整地造林和生态自然修复等方式,建造水流调节林和侵蚀沟防护林。 2.3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包括等高耕作、带状耕作、沟垄耕作,及保留作物残茬、秸杆覆盖、少耕、免耕等抗旱保墒耕作方法,以达到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从而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3 效益分析

现就某地综合治理后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治理水流失面积798.95hm2,占应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90.4%,其中包括:坡耕地改梯田72.40hm2,坡耕地改垄337.03hm2,建造地埂植物带278.96hm2,荒山荒坡营造水保乔木林16.14hm2,灌木水流调节林14.91hm2,沟头防护工程沟头梗造林20.68hm2;有林地面积新增110.56hm2,包括水土保持乔木林16.14hm2,灌木水流调节林14.91hm2,沟头防护工程营造固沟林20.68hm2,林草覆被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12.3%。治理5年来,随着工程措施及林草措施的逐步生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已逐渐突显出小流域治理的成效。

通过大力推进生态自然修复、退耕还林、营造水土保持林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的实施,林地面积新增110.56h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山水田林的综合整治形成乔灌草、网带片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地面小气候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大为减轻,提高了流域防御灾害的抗逆能力,随着水保措施的有序实施,坡耕地土壤侵蚀被有效控制,基本农田面积逐年扩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方面,各项措施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辟肥源、保土耕作,结合工程措施、林草措施治理流失,使土壤养份及土体结构得以保蓄并逐年改善。流域的生态平衡机制重新转入正轨。

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基础,立足流域资源,实现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目的,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流域的生态环境将有较大改善,洪涝灾害将得以解除或减缓;土地利用趋于合理,自给性农业变为综合性多种经营,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该流域作为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单元和系统,其结构和功能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并继续向优化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坡面工程,沟道治理以及林草措施实施后,应进行工程管护。及时修补人畜破坏和出现暴雨冲断的田坎,梗上植物也要每年抚育2~3次;应经常对截留沟和沟头梗清淤,遭遇大暴雨后,对跌水检查修复,以保证工程措施的保土保水效益的最大发挥。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采取“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实践证明,这一治理模式是可行的,其效果显著,对条件类似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虽然随着经济效益的逐渐发挥,群众的收入有所增加,当地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和措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农民不可能主动地花更多的时间和财力采用有利于水土保持的作物栽培技术,因此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的持续发展还需国家财政的支持和配套政策的激励。 参考文献

[1]杨晓杰.对森林生态健康的系统思考[J].森林工程,2006,22(3):5~7.

[2]洪雪,杨清福,张光华,等.“三北”平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森林工程,2006,22(4):4~6.

[3]田宁,王海滨,谭志强.伊春林区生态产业建设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6,22(6):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