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19、《地震中的父与子》五步导学案

编写:张玉芬 审核:杨双娥

目标导航: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学生前置性学习要求: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诱思导学

1、创意导学:学生观看雅安地震视频,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前置性学习检测

3、疑难点拨: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完成习题

(1)比一比,再组词。

矶( ) 墟( ) 曼( ) 杉( ) 讥( ) 虚( ) 1.快车从这里疾驰而过。________

一场疾病使爸爸的身体不如以前了。________

2.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________

他不学无术,一天到晚瞎混日子,让父母很伤心。________

慢( ) 衫( )

(2)查一查划线的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感知研学

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2、整体感知:

A 、学生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B、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

(三)读悟品学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四)得知博学

1、升华感情: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五)反思促学

1、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阿曼达和小伙伴们

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追因分析: 附: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了不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