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耕地空间红线划定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耕地空间红线划定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来源:尚车旅游网
江西农业学报2015,27(9):74—79 Acta A culturae Jiangxi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耕地空间红线划定研究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魏玉强 ,程倩雯 ,单金霞 ,蔡凌燕 ,黄秋昊 , (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从耕地保护角度出发,通过对耕地综合质量的评价来划定耕地空间红线。针对耕地红 线划定要求,从耕地土壤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4个方面选取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标,构建耕地 质量评价体系,分别评价了耕地质量各准则层,并利用指数法计算了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大相似原理 将常州市新北区现有耕地划分为4个等级,通过分析各类耕地的综合质量特征,确定将一、二和三等耕地划入到耕地红线 范围内。 关键词:耕地空间红线;指标体系;质量评价;常州市新北区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5)09-0074-06 Study on Demarcation of Farmland Spatial Red Line 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armland Quality:A Case Study of Xinbei District of Changzhou City WEI Yu-qiang ,CHENG Qian-wen ,SHAN Jin-xia 一,CAI Ling-yan ,HUANG Qiu-hao ' (1.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2.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eoraphig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From tlle point of view of farmland protection,the author demarcated the spatial red line of farmland in Xinbei dis. trict of Changzhou cit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armland qualiy.Accorditng tO the demands of demarcating farmlnd ared line.we selected several relevant indexes from the aspects of farmland soil quality.infrastructure condition,loeational condition and spatial pattern,and constructed the farmland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This paper evaluated all criterion layers of farmlnd qualiaty,and calculated the score of farml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by using index method.Based on these,this article divided the current farmland in Xinbei district of Changzhou city into 4 grades according to tlle maximum similitude principle. hrough aTnalyz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farmland,we demarcated the grade一1,grade一2 and grade一3 farmland into the scope of farmland spatial red line. Key words:Farmland spatial red line;Index system;Quality evaluation;Xinbei distirct of Changzhou city 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耕种土地面积的最低值,它是 一涵 、耕地红线的存废争论H 、粮食安全 等问题 的理论研究。如何将耕地红线划定到具体地块,把耕 地保护落实到空间上,确定耕地红线的空间布局等方 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从耕 地的质量人手,在对耕地自然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 个具有低限含义的数字,分为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 耕地红线。耕地作为宝贵的土地资源,其数量和质量 的变化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国务院于 2006年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以更好地保护耕地。而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耕地资源被大量占用 ,在 充分考虑耕地的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对耕地红线进行 耕地利用与保护过程中,也存在轻质量重数量、占优补 劣等现象。苏南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同时也是 典型江南水乡,其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 自然条件表现为水网密布,多因素导致耕地形态破碎、 连片度不高,不利于耕地集约化利用和大规模机械的 空间划定。通过划定耕地空间红线来对耕地实施严格 的管控,以期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的空间保护提供 参考。 1研究区域与数据处理 1.1研究区概况 使用。常州市新北区位于苏南,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 耕地现状与利用的特点,有必要在空间上划定红线,以 便更好地保护耕地。 现有对耕地红线的研究,主要是对耕地红线的内 常州市新北区位于常州市北部,北濒长江,与泰州 市隔江相望,东与江阴市相邻,西与扬中市、丹阳市接 壤,南接常州市老城区(图1)。新北区地势平坦,区域 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新北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 收稿日期:2015-03-24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1 1014—3)。 作者简介:魏玉强(1989一),男,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GIS研究。 76 江西农业学报 27卷 实际情况,从耕地自然质量和耕地外部环境2个层面 构建耕地空间红线划定中的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新北区地貌类型为平原,地表起伏度不大,地形因子对 耕地质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本文不考虑地形因子对耕 地综合质量的影响。选取土壤质量、基础设施条件、空 间形态代表耕地的自然质量,从耕地的区位条件来表 示耕地的外部环境。土壤质量是耕地利用的基础条 件,选取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障碍 层距离地表深度和有效土壤厚度等指标;基础设施的 需要一定的规模才可以经营,农田规模用耕地连片度 Q 表示,式(2)中地块面积阈值通过对全区所有耕地 地块面积采用自然断裂法获得。 PsIt=o.25xPt/ 20 01 A ≤0.50 hm ≤1≤1・40 h 40 hrn .hm2 2O+—1 0.50 0.50 Q= 2o+80 4 2~-.100 A >1.40 hm 完备程度可以从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 和田间道路 通达性3个方面来反应;空间形态主要用耕地的连片 度和耕地斑块形状指数来表征;区位条件将土地与生 (2) 式(1)、(2)中,尸 为耕地地块i的形状指数;Pi为 耕地地块i的周长(ITI); 为耕地地块 的面积(m ); 产活动及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体现耕地在空间位置上 的优越性,可以通过距离农村居民点和主干道路的距 离得到 。 值越接近1,说明耕地地块越规整;Q的值域为 [20,100]。 耕地到农村居民点和道路主干道的距离测算,采 用空间缓冲区分析的方法。缓冲区半径的选取至关重 要。结合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实际情况,实践证 明:到农村居民点的最佳缓冲区半径为0.15 km,这一 2.2耕地质量评价 耕地土壤质量能够反映耕地的生产力。本文中耕 地土壤质量指标主要表示的是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耕 地肥力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能 力,是保障粮食生产的根本 。给排水基础设施条件 和土壤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耕地土壤质量是耕地 自然质量的本底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是耕地自然质量 半径为最佳距离,随着距离增加,分值逐渐减少。当距 离主干道距离小于0.5 km时,认为耕地的交通条件优 越;当距离主干道距离大于2.5 km时,认为地块的交通 条件差。 得以稳定的外在条件。这两者的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及 分值主要依据农用地分等中测算自然质量的思路和 方法。 2.3评价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采用[0,100]闭合区间实现各指标属性分 值到评价分值的转换,分值高低表示各指标对耕地质 量的影响程度。土壤质量和基础设施的权重依据耕地 农田空间形态的连续性不仅有利于耕地产能的提 高、生态功能的发挥及农地价值的提升,还可以规避因 质量分等标准确定,空间形态和区位条件的权重依据 专家打分和实际调查确定。耕地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权 城市扩张下农田景观破碎所导致的系统退化,保障农 田生态景观的稳定性 。耕地斑块形状指数用来表 示耕地田块形状是否规则,其表达公式如式(1);农田 重、分级标准及分值见表2。 表2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分级标准及分值 为减弱权重造成的各准则层对耕地质量作用程度 的影响,本文采用指数法 (式3)计算耕地评价单元 质量的分值。 厂 — AQ m (3) 式(3)中,AQ为耕地质量分数; 为第m层准则 层是依据表2的赋分标准所得分值。 9期 魏玉强等: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耕地空间红线划定研究 79 城镇发展和一些其他的建设活动占用。保护这类耕地 各镇(街道)各等别耕地占镇(街道)辖区内耕地面积 成本较高,整治难度大,并且此类耕地质量较差,形态 的比例(表3)来看,孟河镇、西夏墅镇一等耕地所占比 也不规则,不适宜划入到耕地红线范围内。 例显著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四等耕地比例显著低于全 《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 区平均水平。位于中心城区的新桥镇、薛家镇、龙虎塘 年)》中确定的新北区2012年耕地保有量(任务量)指 街道、三井街道和河海街道,四等耕地为辖区耕地的主 标为14994.91 hm 。前三等耕地总面积为13637.15 要组成部分。从耕地等别上看,耕地红线为一、二、三 hm ,耕地空间红线内耕地规模占到规划耕地保有量的 等耕地的边界线;从空间分布上看,耕地红线划定时需 94.33%。考虑到耕地空间红线主要划定综合质量较高 要排除位于中心城区的三等耕地,以维护耕地的连 的耕地,所以本研究划定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就 片性。 表3各镇(街道)不同耕地类型统计结果 4结论与讨论 要差很多,在耕地保护时需要因地制宜。 从土壤质量、基础设施、空间形态和区位条件4个 本文在划定耕地红线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耕地的 方面选取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研究。结合新北区实际 自然属性因素,其中土壤质量的变化很慢,基础设施条 情况进行耕地质量评价,新北区耕地土壤质量总体较 件、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都可以通过外界的干扰而改变。 高,所得分值都在65.60以上。空间上各质量等别布局 在评价过程中对政策因素和政府规划考虑不足,未来可 相对集中,耕地空间形态变化较大,空间形态分值低值 以尝试将政策因素和政府规划进行量化分析。最终耕地 区在道路两侧和镇区周围,说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对 保护红线还是需要当地政府综合考虑来确定。 耕地的空间形态有重要影响。新北区的耕地区位条件 较好,主要是农村居民点散乱分布在耕地中,且作为常 参考文献: 州市发展的重要区域,新北区交通主干道密集。 [1]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等.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 采用指数法来评价新北区的耕地质量,对所得分 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13—319. 值用自然断点法分级,分为一、二、三、四等共4种类型 [2]田光进,周全斌,赵晓丽,等.中国城镇扩展占用耕地的遥感 耕地,对不同耕地类型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是否将其 动态监测[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4):473—480. [3]杨邦杰,郧文聚.论坚守耕地红线的内涵[J].中国发展, 划入耕地红线范围内。一等耕地土壤质量、基础设施 2008,8(6):1-4. 条件、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均为最优;二等耕地各项指 [4]叶檀.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废[N].每El经济新闻,2013—05 标相对于一等耕地稍差,因新北区耕地质量总体较高, —31. 所以也将二等耕地划入到耕地红线内;三等耕地分值 [5]孔祥斌.粮食安全:不能忽视耕地的作用:对茅于轼先生的 区间小,在耕地质量上与一、二等耕地没有本质的差 “18亿亩红线与粮食安全无关”的回应[J].中国土地,2011 别,通过土地平整等措施也可以划入到耕地红线范围 (6):57—60. 内;四等耕地在空间形态上与其它3类有明显差别,且 [6]颜玉华.耕地红线是我国粮食安全生命线[J].调研世界, 耕地质量分值较低,所以不能将其划入耕地红线内。 2011(4):29—33. 各镇(街道)耕地质量差距较大,空间差异明显。 [7]王卿,陈绍充.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18亿亩耕地红线”的战 其中孟河镇、西夏墅镇是耕地红线划定的集中区域,而 略意义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3):75—78. [8]赵其国,杨劲松,周华.保障我国“耕地红线”及“粮食安全” 位于中心城区的5镇(街道)耕地质量较差,需要根据 十字战略方针[J].土壤,2011,43(5):681-687. 具体情况,排除部分耕地以保证耕地的集中连片。整 [9]马仁会,李强,李小波,等.县级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划分方 个新北区耕地空间红线主要划定远离中心城区的外围 法评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2):93—95. 镇,靠近中心城区的耕地质量比远离中心城区的质量 (下转第84页) 江西农业学报 27卷 期更新相结合)、更新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完善以及更新 评价结果运用方向等几个方面加强研究,为形成较为 成熟的更新评价方法和技术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表3更新评价功能区补划与变化情况 —9O. 参考文献: [1]潘竟虎,戴维丽.1990~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 特征[J].经济地理,2015(1):44-52. [2]王静,邵晓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 和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68-74. [3]轶名.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 [8]杨树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7—3O. [9]洪增林,薛惠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1):106—110. [10]陈莹,刘康,郑伟元,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 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4):26—29. 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EB/OL]. [2010—05—20]http://www.1andchina.com/DesktopModule/ BulletinMdl/BulContentView.aspx?BuilD=67244. [11]龚义,吴小平,欧阳安蛟,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浙江省国土资源,2002(1):46—47. [12]赵鹏军,彭建.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J].资源科学,2001,23(5):23-27. [13]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 [4]郑新奇,邓红蒂,姚慧,等.中国设区市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区 划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6-11. [5]郑新奇.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4. 土地科学,2000,14(5):1-5. [14]安宁,李钢,陈国良.基于ENVI的变化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EB/OL].[2010—05—20]http://www.paper.edu.on/re— leasepaper/content/201005-498. [6]林坚,张沛,刘诗毅.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 系与思路[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4):4-10. [7]周伟,曹银贵,乔陆印.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西宁 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4):84 (责任编辑:许晶晶) (上接第79页) [1O]姜广辉,赵婷婷,段增强,等.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 来趋势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304—311. 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3): 79-82. [15]李赓,吴次芳,曹顺爱,等.划定基本农田指标体系的研究 [J].农机化研究,2006(8):46-48. [16]谢花林,李秀彬,陈瑜琦,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生 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资源科 学,2010,32(1):57—63. [11]董秀茹,尤明英,王秋兵.基于土地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 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336-339. [12]王新盼,姜广辉,张瑞娟,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 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0):241-250. [13]刘占锋,傅伯杰,刘国华,等.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 其评价[J].生态学报,2006,26(3):901-913. [14]邓劲松,王珂,沈掌泉,等.桐乡市乡镇耕地整理对耕地景 (责任编辑:王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