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的美德
舜是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他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广施仁爱,一直被传为美谈。
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活上需要人帮忙。舜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下了一个叫象的儿子。父母光知道疼爱后母生的象,却经常虐待舜。舜受尽折磨,曾离家出走,小小年纪就过着无家可归的生活。
舜长大了,成为一个英俊有为的青年。部落联盟大首领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做妻子,还让他协助自己管理部落大事。舜的父亲和弟弟见了,心中妒嫉,总想害死舜,好霸占他的家产。
有一次,瞎父亲让舜去修补粮仓。舜正在仓顶上千活,瞎爸爸把梯子搬走了,又放了一把火。幸亏舜发现得早,他一只手举着一个斗笠,像张开了翅膀一样跳了下来,才没被烧死。
又有一次,舜按照父亲的安排,一到家就去淘井。他刚下到井底,上边的瞎父亲和象就把石头和泥块一古脑儿填到井里。他们心想:“这回,舜可真完了。” 象马上来到舜的住处,得意地弹起琴来,他对父母说,要把舜的粮仓和牛分给他。没想到舜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原来舜在井壁上挖了暗道,他又死里逃生了。象见了舜,又吃惊又害怕,说:“哥哥,我……我正想你呢!”舜笑了笑,说:“这样才是我的好弗弟。”
对于这些有意加害他的事,舜心里都明白,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疼爱弟弟。娥皇和女英对舜的处境很担忧,劝舜早日离开是非之地。舜却说:“父母年纪大了,处事不当,做儿子的要多谅解。弟弟从小娇惯,还不懂事,做兄长的要多引导。”这些话让躲在门外偷听的父亲羞愧万分。
从此一家人和睦相处,舜的美德也长久流传下来。
次谨信
信是讲做人要诚信,要讲信用,如果人不讲信用,人人都会怀疑你,因为你没有信用,大家怎么会相信你?所以说话、行动都要以诚信为原则。真正把诚信做到了,自己也会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大家都会信任你,你的感受就会是幸福的,我们的事业必定成功,为什么?真正有信用的人,大家跟你合作会很欢喜,很愿意帮你,特别是在生意场上,做生意最关键的是信用,你到银行借贷,它也要考察一下你的信用如何。所以诚信的人可以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人如此,国家也如此。
有一天孔子跟他的一个弟子在讨论,他的弟子是子贡,子贡就问孔子,他说一个国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孔子跟他说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足了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子贡就问孔子是哪三个条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是讲第一要有兵,兵是讲国家机器,军队、警察这是兵,这是统治的一个工具,第二个食是粮食,百姓得吃粮食,就是生活要满足,第三个是信,国家要有信用。子贡他很会问,好学之人他就懂得再抓住机会问这个问题,子贡就问夫子,他说如果这三者必须要去掉其中之一,先去哪一桩?孔子就说:“去兵。”先要把国家机器去掉,剩下粮食和信,因为一个国家,百姓要生存,国家要讲信用,要取信于民,哪怕是没有军队,没有国家机器,这个国家还能够生存。子贡又继续问,说如果剩下这两桩事情,必须还要去掉一桩,去掉哪个?孔子说:“去食。”人民甚至可以没有饭吃,但是对国家的这种信任不能够没有,换过来讲,国家可以是个贫穷的国家,但是它对于百姓一定要有信用。所以孔子说“民无信则不立”,如果国民百姓对国家政府都失去了信心,那国家就立不起来了,可见,信是多么的重要。
这个信引申来讲还包括信念的意思,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要有信念,我们讲志向。如果人没有了信念,没有了志向,他的人生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哪怕他是吃得饱、穿得暖,那也只是叫做混日子,一天到晚,说句不好听的话,叫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个人生怎么可能幸福?怎么可能成功?更不要说成圣成贤。所以人要立志,立志做什么?立志做圣贤。圣贤人的生活一定幸福,圣贤人的事业一定成功。所以学习《弟子规》我们要有个正确的信念,这个信念是什么?要学做圣贤,幸福、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