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寿山石雕的艺术创作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0年第1期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No.1 2010 (总第76期) JOURNA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serialNo.76 残淡者山石雕的艺术创作 郑建旺 (罗源县雕刻厂,福建福州3506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审美情趣、欣赏品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寿山 石雕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寿山石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怎样运用当今先进的技术 手段和艺术理念去挖掘寿山石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现已成为寿山石雕刻艺人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寿山石;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10)01—0062—02 寿山石是1.35亿一1.5亿年前晚侏罗纪火山运 活。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 动的产物,得天然造化,素有“天遣瑰宝”之美 为雕刻的材料。唐代,社会盛世太平,宗教随之 誉,又因其柔而易攻的特性,成为上乘的雕刻材 昌盛,寿山村的僧侣就地取材,以寿山石雕制佛 料。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化,寿山石与中华文化 像、香炉及念珠之类的佛具,除供寺院使用外, 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历史久远、博大 亦作珍品馈赠游客,这使寿山石在民间广为流传, 精深的寿山石文化。这点可以从民间流传的“女 这个时期的寿山石雕因此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 娲补天遗石”、 “凤凰神鸟遗矢”的传说中得到证 彩,可以令人感到寿山石文化的外延已伸展,涉 实,这一古老的传说故事,是发现了寿山石后, 及诸多世界观、人生观的领域了。 经过人们世代的口耳相承流传下来。美丽的传说 到了宋代,寿山石雕大体上还是扮演着陪葬 反映了先人美好的愿望,同时也为寿山石文化的 俑及佛具的角色,只是已有了从业队伍的形成和 绵延持续奠定了民族特色的精神基础【lJ。 矿石的开采,并设有专供官府使用的作坊,雕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 内容也开始多样,从出土史料看,宋俑有龙、虎、 求不断增长,审美情趣、欣赏品位日益提高,越 蛇、龟以及六畜等动物俑,形象生动,颇具写实 来越多的人对寿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怎样运 作风,人物俑有文俑、武俑、老人俑、女人俑等, 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艺术理念去挖掘寿山石 其体态雍容丰腴,曲线明显柔和优美,雕刻工艺 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怎样创作更高质量的物质 不但承袭了先人的技艺,还吸收了唐、五代陶俑 和精神文化产品奉献给人们,现已成为我们寿山 雕塑的造型风格[21。元代纂刻家以叶腊石作印材, 石雕刻艺人的使命和责任。 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 一、从寿山石文化出发,树立寿山石雕的创 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从而形 作理念 成寿山石雕刻艺术从萌芽发展到鼎盛的一脉独特 寿山石质地精致细腻,莹彻通灵,色彩绚丽, 的民间工艺文化史,寿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将 形、色、质、纹俱佳。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 相下至黎民百姓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易于奏刀”的特性,其雕刻历史源远流长,福建 寿山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有的成冻成 省考古发掘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寿山石 晶、温润纯净,本身就十分可人,也有的石头从形 磨制的石器,说明那时寿山石已开始融人社会生 状到色彩极具原始美,是大自然日月精华、山川灵 收稿日期:2010—01—19 作者简介:郑建旺,男,福建罗源人,罗源县雕刻厂工艺美术师。 62 气滋养所造化的尤物。这样的石头,需要的是艺术 家给予“点石成金”的技巧。因此, “相石”构思 十分重要,首先要发自对石头的钟爱,然后深人领 悟,对面前的石头展开想象的翅膀,树立赋石头以 生命的理念,以艺术的高度思维和激情,萌发创作 灵感。寿山石有时可以利用原石完整的外形创作, 采用“以少胜多、虚实相生,以写实与抽象相结 合”是极其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法。 二、运用多种雕刻技法,赋予寿山石雕作品 生命力 在尊重自然创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寿山石 天然的石质美,尽力突出其柔韧性,通过艺术加 工得以有效升华,既不失寿山石天然魅力和神韵, 又使其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寿山石雕刻手法要 遵照因材施艺,挖脏去绺,俏色巧作,化瑕为美 的原则,尽量突出寿山石的美,雕物而现意,显 示大气而刚劲有力之感,雕形而见神韵,使寿山 石雕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出独特风格的寿山 石雕刻艺术。 用寿山石去雕琢富有生命感、动感和力量感的 艺术是最理想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假如用寿山石 塑造人物的话,他既能表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展现 出男性坚毅顽强、豪放的精神气质,又能淋漓尽致 地表现女性的阴柔之美,给人以高贵、典雅、娓婉 细腻之感。寿山石雕刻方法上要突出一个“美”字 和“灵”字。要体现作品自然美,造型要逼真、形 态自然和谐,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然”的艺 术效果,作品还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雕琢精神。展示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美 寿山石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师巨匠代 不乏人,但明朝之前雕刻艺人的事迹毫无记载, 难以考证,实属可惜,清朝补足了这个遗憾。杨 玉璇、周尚均承前启后,他们的雕刻有鲜明的个 性,丰富充沛的活力,独出心裁具形更具神韵。 很是耐人寻味,愈看愈美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故 世有“玉璇兽”、“尚均钮”之说,堪称一绝。北 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寿山石雕人物、印钮作品多 是出自二人之手。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研石究工 的专家。高兆在《观石录》评道: “韩马戴牛, 色虎出匣,森森向人,磐薄尽致,出色绘事”。称 杨玉璇所刻的马堪与唐代名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相 提并论。清康熙时还有魏开通、王橘生、董沧门、 许旭等,乾隆后嘉庆年间的奕天、妙巷鉴等,道 光、咸光年间的薛文藻、陈德滋等都是寿山石雕 的高手,名重一时。同治年间的潘玉茂、林谦培 继承杨、周之法,各自发展形成了“西门”和 “东门”两支艺术流派代代相传,出现了陈可应、 林文宝、陈可观、林清卿、林元珠、郑仁蛟、林 友清、黄恒颂、周宝庭、林寿堪等众多名家,一 个个闪光登场,把技艺和赞叹留给后人,对后世 影响十分深远。[31 “琢”其灵魂,“雕”其石体,“雕”是手段, 是物质表象,而“琢”是挖掘精神层面的东西。只 有细细“琢”出来的寿山石作品,才有灵魂,才有 生命力,才能称其为艺术品。例如:最近创作的寿 山石雕作品《达摩东渡》是一块上等鲎箕石,整块 石头只有黄白二种颜色,而且白的晶莹并带有罗卜 纹,在创作之前刻什么题材,如何充分利用这块石 头的天然巧色,这是艺人们在创作时必须认真思考 的问题,由于这块石头红白二种颜色比较分明,经 审“石”度势,最后决定采用高浮雕技法,把白色 石层刻一达摩,脚踏芦苇,在波涛的江面上飘走, 看起来比较简洁清晰、自然,层次分明,充满生机 和活力。整个图画贴近自然、骤然生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和升 华,任何时代的艺术作品无不打上那一时代的烙 印,无不承载那一时代的文化。优质原料如何精 用,继承与创新仍然是永恒的主题。先辈们经过 千百年的锤炼,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寿山石雕 艺术作为东方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受到世 人的喜爱与关注。寿山石雕的原材料珍贵,又是 一种价值很高的视觉艺术品,人们对它的欣赏与 追求是不受区域和国籍限制的,这就是艺术语言 的魅力,我们要尽力发挥这一艺术语言的独特作 用,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重要在于创新,让寿 山石雕作品进一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2]、【3】王一帆.浅谈寿山石(雕)历史文化及内涵 [EB/OL】.www.ssswh.eom. (责任编辑:郑涵)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